敖正典
摘 ?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數感”和“符號意識”能力是新課標所提出的,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構建多元化數學教學課堂,“操作”成為教學實踐中不可缺少的教學方法之一。本文基于新課標的教學目標,分析當前小學數學操作性學習教學環境存在問題以及操作學習中的誤區,提出操作性學習教學策略應用,以及為相關教學活動提供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操作性學習;教學策略;分析
一、課堂操作環境存在的問題
第一,課堂秩序混亂。在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學操作環節致使課堂秩序混亂的現象較為常見,如,在《認識圖形》教學環節是導入語→分一分→摸一摸→建立空間概念→練一練。其主要教學目的是讓小學生在觀察過程中了解形體的特征,通過視覺和觸覺感受形體的特點,培養小學生的觀察和表象思維能力,獲得多形體的直觀感受并建立空間概念,讓小學生在感受過程中與實際生活相聯系。這節數學課的教學流程是合理的,但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由于小學生年齡特質,行為剛剛規范,更容易造成課堂秩序混亂。同時,教師的教學設計應更為完善,對學情要進行充分考慮,不能一味地追求課堂結果,在操作過程中要掌握課堂節奏。
第二,操作形式過于單一。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學環節設置簡單,忽略學生手腦并用的特點。在低學段一年級的練習環節經常讓學生進行單一操作,如,4+3等于幾呢?請小朋友們用小棒擺一擺。學生回答以后,接著7+1、12-3等等。這樣的課堂學生們就慢慢坐不住了,他們會被其他的事物所吸引,這樣的課堂教學讓學生感覺形式單一,提不起學習興趣。低學段常用的“擺小棒”活動是讓小學生理解算理的輔助方式,對學理不了解,其數學思維也就得不到發展。
二、課堂操作學習教學中的誤區
(一)過分注重操作形式
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操作形式的現象十分常見,這說明教師對新課程標準和新課程改革的理解不夠深刻,對相應的教學理論研究較為缺乏,對操作學習的本質不夠重視,將操作學習的“教學合一”、“手腦并用”、“從做中學”的理論視而不見。在小學數學教學環境下,缺乏相應的教學理論支撐,學生的數學操作學習就得不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學環節也就把動手操作環節流于形式,大部分的無用操作環節也就是這樣產生的。
(二)忽視教師主導地位
在小學教學環境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中心地位是不相等的,由于一些傳統教學的不足之處,一些教師或專家倡議“把教學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擁有充分的空間”等等建議。過分強調學生的主體位置使數學教學面臨教師“不敢說太多話”的尷尬局面,當學生思維出現誤區時也不敢太過積極地去糾正,最終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完成,忽視教師主導作用,將傳統知識灌輸改為引導學生思維。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地位不是矛盾的,在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時才能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才能讓學生的知識與思維都獲得發展。
三、小學數學操作性學習教學策略應用
(一)注意操作習慣
低學段學生自身的分析能力和類比能力較弱,根據這一心理特征,對小學生的操作習慣要求不能過于籠統,要進行細致的規范,不能讓學生無所適從,具體的要求有以下幾點:(1)認真做好課前準備;(2)學習用具要求學生擺放在相對應的地方,不能讓學生把學具當成玩具;(3)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認真聽講,停止操作;(4)注重對學生的合作意識培養,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
(二)教學環節要精心設計
教學環節的精心設計應該遵循小學生的認知規律,選擇最恰當的操作時機。在小學四年級《角的度量》一課中具體的教學流程有三個環節,即復習提問,問題導入、嘗試測量角度、教師示范演練。教學流程中主要是測量角度大小以及教師示范演練環節要精心設計。在角度測量環節首先要進行課件的演示,讓學生形成表象思維意識,其次是認識量角器,再次是教師引導下嘗試測量,最后是演示與匯報。在教師示范環節,教師要強調知識要點,在學生相互交流時要解疑和糾錯,同時還要具有歸納方法的環節,讓學生進行重復操作以加深記憶。整個《角的度量》教學環節設計目的是激發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小學生先嘗試再體會,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也可以發現學生在操作環節中存在的問題并糾正問題。
(三)應有及時的教學指導
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通過教學評價來判斷其教學效果,同時應及時反饋教學過程中的相應問題,以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應的需要和幫助。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介入到學生的操作之中,以便及時發現需要幫助的學生和需要解決的問題,這樣更有利于正確引導學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操作教學指導主要指操作前將操作要求講清楚,這是不可或缺的,學生不明白操作教學目的會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秩序。因此,教師應起到主導作用,以語言或文字的方式告知學生在具體的操作環節中應該做什么,怎么做,以及相關的要求,明確指向性,避免不必要的彎路。其次,數學操作教學指導應控制好活動過程,通過引導給予學生相應的指導,以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還應注意個別學生的重點照顧,要兼顧全體。對有疑惑或者有困難的學生要進行細致的輔導,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形成知識,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李楊. 小學數學操作性學習及其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2]馬翠平.小學數學研究性學習教學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8(35):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