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亞平
摘 ?要:筆者認為幼兒藝術創造能力的增強,與教師的教學思維有重要的關系。因而教師應注重培養自身的創造性教學思維,從而為幼兒藝術教學提供更為自由、開放和自主的學習空間,充分激發幼兒學習的創造性和想象性,促進幼兒藝術創造力的增強。本文中重點從繪畫、繪本以及手工制作三方面解析。
關鍵詞:大班教學;藝術創造力;教學策略
在現階段的藝術教學過程中,有些教師注重培養幼兒對美的感知力,并不注重培養幼兒對美的創造力,從而讓幼兒的想象力受到嚴重的扼殺。針對以上情況,幼兒教師應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并學習新型的藝術教學理念以方法,從而放飛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對美的獨特感知力,從而更好地感受美、理解美和創造美,提升幼兒的創造力。
一、巧用繪畫教學,增強幼兒想象力的合理性
在幼兒園的繪畫教學過程中,教師發現有些幼兒因為愛玩,他們的畫板上會出現三三兩兩的黑點。教師借此機會,創設具有趣味性和創造性的學習空間,讓幼兒展現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引導幼兒對原有的畫作進行加工和創造,增強幼兒想象力的合理性。
例如,在上周的繪畫幼兒中,便出現上述狀況,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并適時地對幼兒說:“雖然你們的畫板上出現了幾個小黑點,但是你們可以觀察大自然中那些景物,或是生物,它們的身上是由小黑點構成的,并將這個生物與小黑點進行結合,讓整個畫面更為協調和富有生機!”與此同時,教師會適時地走入幼兒的繪畫過程中,針對有問題的幼兒進行適時地引導,增強幼兒思維的方向性。給教師印象最深的是小陳的作品。他走上講臺,介紹自己的作品:“我看到只漂亮的七星瓢蟲‘趴’在草葉上,因而我運用在草叢中的黑點,畫出一個七星瓢蟲,從而使整個畫面更具有春天的氣息、生機!”幼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轉變原有的教學思維,并遵循“解放思想”的原則,在解放自身教學觀念的同時,給與幼兒更為廣闊的繪畫學習空間,讓幼兒享受繪畫的樂趣,增強幼兒想象力的合理性。
二、運用繪本教學,提升幼兒創造力的趣味性
幼兒藝術教師可以運用繪本教學,讓幼兒根據已掌握的繪本知識,進行繪本的創作,并鼓勵幼兒為制作的繪本,編具有趣味性的小故事,從而在提升幼兒思維創造性的同時,增強他們思維的發散性,提升繪本教學的趣味性,獲得良好地繪本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繪本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具體從以下三點著手。第一點,科學分組。教師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并充分結合幼兒的性格特點以及主觀意愿進行分組,提升幼兒創作繪本的積極性。第二點,制作創作主題。教師引導幼兒說:“你們可以從自己熟知的小故事中尋找靈感,并進行創作,注意故事敘述的合理性和邏輯性!”因為文本問題的開放性,因而很容易出現繪本主題過于分散的狀況。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討論,為幼兒選擇繪本制作主題。第三點,展示繪本制作成果。在大部分幼兒討論結束后,教師對幼兒進行提問。小洛積極地舉手說:“我們小組制作了如下的繪本,第一幅圖是一個小螞蟻困在山洞中,它又渴又餓;第二幅圖是一場大雨沖垮了山洞,小螞蟻獲救,而且喝到了甘甜的雨水。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我們應對生活充滿希望!”教師轉變原有的教學觀念,以小組的方式,讓幼兒進行的繪本創作,提升幼兒創造力的趣味性,讓幼兒在繪本學習的過程中,學會思考,學會想象,增強幼兒思維的趣味性和創造性。
三、使用手工教學,增強幼兒思維能力發散性
幼兒教師可以在手工課的教學中,鍛煉幼兒的發散思維,并適時地對幼兒的思維進行引導,鼓勵幼兒將想法,以手工作品的形式予展現。在提升幼兒動手操作能力的同時,激發幼兒的創造性思維,獲得良好的手工制作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授“廢物利用”這則手工制作課程時,教師搜集身邊不用的礦泉水瓶,并引導幼兒將礦泉水瓶,制作成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提升幼兒的手工制作能力,增強他們思維的發散性。教師具體主要從以下幾點著手。第一點,展示手工作品。為了降低幼兒的手工制作坡度,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展示其他幼兒的藝術作品,并引導性地對幼兒說:“你們可以思考生活中的那些物品與礦泉水瓶子的某一形狀類似,進行手工制作!”在大部分幼兒的手工制作品完成后,教師進行提問。小冉積極地舉手說:“我發現筆筒與礦泉水瓶子的形狀特別類似,因而將礦泉水瓶,從中間切開,用膠帶粘住礦泉水口的邊沿,防止劃破手,并將我心愛的喜羊羊圖片貼到瓶子上。”教師通過手工自作課程,給與幼兒更為廣闊的探究空間,讓幼兒手工制作的過程中,獲得思維能力的增強。
總而言之,在提升幼兒藝術創造力的過程中,教師應增強思維的發散性,并適時地對幼兒的思維進行引導,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幼兒思維的科學性,獲得良好的藝術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永娜.簡析幼兒藝術興趣的培養[J].教育實踐與研究(C).2016(01)
[2]賴淑蘭.在美術區域活動中激發幼兒創造力[J].江西教育.20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