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薇
摘要:室內設計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專業,特別是走向工作崗位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能力,更是一種集溝通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合能力。《室內設計原理》作為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對學生后面三年乃至出社會的繼續深造都有重要影響。我認為這門課程的一個首要任務是讓學生知道何為室內設計?從而建立正確的設計觀,了解當下的的形勢與社會需求,清楚作為一個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關鍵詞:室內設計;社會責任;教學模式
近年,國內A類院校的室內設計專業定位普遍有鮮明的院校特征與方向,如中國美術學院提出設計的評價標準應該是:設計能解決什么生活問題。他們致力于研究鄉土文化,深入到現場,和農民一起耕種、生活。把設計當作武器,抓住我們所處的時代特征,面對社會問題,積極回饋,用專業去解決生活中的真實問題。比如城市看海、水污染、土地污染等,以及未來人們生活方式、生活需求所需要的“設計”的前瞻。
美國和歐洲大多設計院校都是以“發現的一年”(year of discovery)開始設計教育,這一年課程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了解環境、人、物和空間深層次的關系。學生將接觸各種設計學科:建筑、景觀、工業設計、產品設計、平面設計和環境設計,通過這種廣泛、全面的接觸,培養和訓練學生思考與探索各種設計法則,并且學習如何綜合地使用不同專業的研究方法和設計法則。幫助學生具有科學地認識、研究本學科核心內容的能力。
一直以來,設計課的教授方法是一種近似對設計事務所環境的模仿,一種介紹性質的設計訓練。學校、教師給學生創造的是學習技能的環境,學生在設計課中學習那些能盡快應用到未來工作中的各種技能。類似現實設計任務的項目被大量地當作課題,在設計訓練中通過介紹與實際項目操作近似的、分階段的、線性設計過程教授學生設計方法。教學內容側重歷史風格、材料、色彩、光線的應用,以及家具和配飾的選擇,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室內裝飾技能和空間處理技能。
通過我的教學實踐和思考,認為我們的學生畢業后,應該具備較強的社會適應力與核心競爭力。依托學?,F有的資源來發展或是與引導學生挖掘武漢的本土文化和傳統設計,以形成自己的專業教學特色。在教學中強調實踐,強調對現實的回應,我們在課程里所體現出來的設計意識,應該略高于社會上的普遍認識,有一定的創新性與前瞻性。引導學生自然而然的關注社會,關注身邊的人與事。
室內設計原理作為學生接觸的第一門室內設計專業課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既要與學生之前學過的課程聯系,又要為學生后面的一系列室內設計課程打好堅實的基礎。我們去年的課程主題是:“小空間 大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三種戶型作為選擇,讓學生從中關注不同的群體需求和社會問題,是一個非常有實踐價值的課題。在過程中,我們還引入了空間尺度的沉浸式教學,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與此同時,在授課過程中也發現了一些問題:表現最突出的一點是,學生過于依賴我們給出的設計任務書,習慣于作答的形式來做設計,獨立思維能力主動研究的意識不夠。這點反映在大三大四學生身上尤為明顯。拿商業空間設計這門課程來說,教學過程中我們提出了一個概念“品牌再生”,學生的思維普遍非常局限,對于設計基礎與商業運營的整合性設計不能理解。在輔導畢業設計前期調研的時候,一些平時表現還不錯的學生反映對調研十分茫然,找不清楚方向,對設計主題的確立和把握能力也十分欠缺。學生習慣了“命題作業”,習慣了去完成我們老師給出的一份內容詳盡的任務書。當把自主權交給學生時,他們手足無措。
事實上,室內設計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專業,特別是走向工作崗位需要的不僅僅是設計能力,更是一種集溝通交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合能力。我們的學生習慣把設計當作單純的完成任務,忘記從解決一切問題出發。普遍表現為不愛看書,不愛查資料,不愛該方案,缺乏對社會的關注?!妒覂仍O計原理》作為一門承上啟下的課程,對學生后面三年乃至出社會的繼續深造都有重要影響。我認為這門課程的一個首要任務是讓學生知道何為室內設計?從而建立正確的設計觀,了解當下的的形勢與社會需求,清楚作為一個設計師的社會責任。
現在有一個概念叫 “后家裝時代”?,F在,毛坯房裝飾市場越來越小,絕大部分一二線城市都只銷售精裝房。從前很多跑小區、做口碑的小規模舒適系統的公司生存環境就不如從前。那么作為高校室內設計專業的我們應該如何應當市場用人單位發生的變化呢?精裝房的存在進一步細分了裝飾行業,普通居民住宅的訂單少了,可大平層、別墅、洋房的訂單依舊,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動輒幾百萬的住宅業主對于房屋舒適性、個性化、品質化的要求已經非常明確。這對我們的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智能化家電的滲透,APP掌控,AI人臉識別、體感技術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小到智能門鎖、天然氣泄露報警安全閥;大到新風系統、全屋光感照明系統、溫感恒定系統;如何了解并且掌握這些智能化產品,更加了解業主的訴求讓我們設計作品在智能化新體驗的基礎上更加人性化是我們學生在做家居空間室內設計時必須與時俱進學習和關注的內容。引導跳出自己的認知范疇,主動去了解社會,了解行業最前沿的信息,了解不同的社會群體需求與現狀,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創作室內設計作品集時,同學們需要利用之前提到的批判性思維去觀察、發現并分析設計問題,通過設計問題去確立設計主題或觀點,并將設計概念、策略、研究及設計發展過程利用不同的圖像方式去呈現。
我們這次課程嘗試開放式命題的轉變,希望帶動學生做一些思考:首先是對自己的思考,通過觀察自己與社會的聯系,建立自己與設計的聯系。第二,要思考的是如何立足于武漢地區,了解現在市場與消費的前沿話題,如何面對社會問題進行全面的回應。第三個層面的思考是未來去擁抱那些新的可能,新的形式、技術、生活方式等。第四層面的思考則關于藝術審美,你的主題確立與風格定位,如何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參考文獻:
[1] 《室內設計原理》 陳易著,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