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倩文 黃夢思
摘要:我國教育的發展致力于培養創新創業的優秀人才,對綜合素質培養與發展方面更是加大重視,其中,音樂教育也是越來越送到關注,以下是我根據小提琴重奏的現狀,對小提琴重奏的創新實踐研究進行的簡單分析,以及對重奏的演奏方法、曲目改編進行討論。
關鍵詞:小提琴 ;弦樂重奏 ;木管樂器 ;演奏技巧
隨著時代高速的發展以及音樂元素的不斷普及,弦樂重奏作為音樂形式中一種影響力極其大的音樂形式,從最初的嘗試階段至今已經有200多年的歷史了,對于今天音樂發展的提供了極為重要的依據。重奏形式不斷在完善,不斷在創新,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把重奏這種音樂形式推向實踐第一線,在舞臺上展現重奏的風韻,把這種高雅的音樂帶入人們的生活。
一、綜合高校器樂重奏現狀
器樂重奏由于種種原因,在普通高校音樂教育中并沒有得到重視,或者說綜合院校的音樂教育對重奏的教學是相對滯后的,根據調查顯示,普通高校音樂教育的重點是獨奏的學習從而忽略了重奏教學,所以我們有必要對器樂重奏進行簡單的介紹并進行普及推廣。室內樂在音樂教育中位置是不可取代的,對于提升演奏者的演奏技能,提高演奏者的合作精神及對樂曲的創編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由于弦樂器演奏難度較大,學生技術不成熟,結合綜合院校的課程設置,每周一節的專業課,學生對弦樂器演奏方法的掌握是遠遠不夠的。
獨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演奏與練習形式相對都過于單一,這樣往往會制約學生的能力水平,在練習過程中也容易喪失興趣。單人的演出形式通常是按照既有樂譜進行演奏,缺乏創新型,獨奏形式的演出機會也相對較少,在這種情況下,合奏、重奏更能體現出音樂獨有的魅力。獨奏的曲目大多包含較多的炫技段落,而對于演奏基礎不太深厚的學生來說,演奏獨奏曲目難度較大。綜上所訴,器樂重奏在教學中能有效的解決器樂學習的部分困難之處,有利于創作出多種音樂的形式,提高演奏者的練習興趣,拓展演奏者的綜合素質。
二、古典四重奏的演奏及訓練方法
弦樂四重奏的發展歷經了幾百年,從古典到浪漫再到現代化,至今仍然以其完美的形式展現在世界的音樂舞臺上,弦樂四重奏具有悠久的歷史,是音樂史上的重要形式之一,是當今最受歡迎、具有代表性的音樂形式。弦樂四重奏演奏的難度較同等水平獨奏譜來說更大一些,在演奏的過程中,高超的獨奏技術并不能使幾位演奏者默契合作。在結構上,四重奏非常嚴謹,這對多位演奏者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必須不斷的提高演奏水平并磨合四位演奏者之間的默契,才能達到理想的演奏效果。
(一)提升古典四重奏的演奏方法
1.加強重奏者的音準節奏訓練
加強音準與節奏訓練是演奏好重奏的關鍵所在,重奏其實就是音程和弦的所在,如把我不好音符的高低及長短,則導致整個和弦不和諧。因此在演奏前,必須確保每一個音符的準確性。演奏時需多互相聆聽,只要聽見自己發音不準,必須盡快調整,確保音準和諧。并使用節拍器進行嚴格的節奏訓練,保證節奏的對位準確,以提升重奏的規范性與和諧性。
2.有效調整演奏者演奏時的心理
演奏除了要有熟練的演奏技巧和合作方法之外,還需要強大的臨場心理調節能力。有的演奏者在臺下練習時狀態非常好,上臺后卻不知所錯,導致節奏不穩,音準錯亂,所以演奏者必須具備強大的心理調節能力及應對能力,做好不慌不亂,冷靜應對。同時需要注意重奏團成員的呼吸,在臺下加強彼此的磨合。演奏者要提升對自己情緒的控制,通過不斷地實踐來鍛煉自身的心理素質。
(二)合奏技巧研究
弦樂重奏需要強大的合作精神,重奏是把多件樂器組合在一起演奏,因此需要演奏成員進行全方面統一的協調配合,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演奏水準。合奏者需要長時間在一起練習,在日常訓練及實踐演奏中要做到彼此協調有序,要互相熟悉彼此的呼吸,這樣才能確保在演奏中更為和諧。演奏者之間要靈活運用演奏技巧,用交換眼神的方式來進行長時間的協調配合。演奏者需要既能傾聽自己的聲音,更能聆聽整個重奏的音響,并隨時調整自己的音色,這就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中隨機應變,迅速融入整個樂曲的走勢。
(三)訓練方法
1.集體分析作品
分析作品在合奏中是及其重要的,因為不同的人對音樂的理解是不一樣的,弓法、弓段的長短、音準、指法、音色處理等看法都是不一樣的,可以嘗試個人先分析一遍,再對其問題進行分析,最后集思廣益達成一致。除了對技術的分析外,還需要對作品的分句、和聲布局以及曲式結構等問題進行作品分析,來解讀作曲家的所處年代及創作背景,這樣不斷的討論和對作品的嘗試才能讓大家對作品的理解達成一致,從而增強合作意識。事實上,關于重奏訓練的書籍非常多,《鈴木,小提琴二重奏》相對來說是比較簡單的,初接觸重奏的小演奏者對技巧把握與對作品的解析能力是比較弱的,一般在樂器學習的啟蒙階段可用到這本教材。對于初級演奏程度的學生可用《弦樂合奏基礎訓練》(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對于節奏的訓練十分有效,對與提高音樂風格的把控能力建議學習演奏一些經典的古典四重奏,比如海頓弦樂四重奏,莫扎特弦樂四重奏等作品。
2.聲部平衡、音準
一位優秀的演奏者不單單在自己的專業方面有很高的造詣,此外,在集體排練合奏的時候,也要時時刻刻迅速適應樂隊的編制,順利完成自己的聲部的同時也要非常熟悉其他聲部的旋律線條,這樣才能達成更好的合作。演奏者既是主角又是伴奏者,不斷轉換的旋律線帶領著演奏者不斷轉換身份,它不僅能提升演奏者自身演奏能力,還能增強重奏者之間的合作意識。
3.致力培養集體意識
在一個團隊中,集體意識是非常重要的,合作中避免過分張揚自己的個性,音準節奏力度不可隨意發揮。在重奏排練中應該學會如何與成員溝通,從而愉快地達成統一的思想。培養集體意識和合作意識是室內樂演奏中十分重要的,大家只有把自己放進這個集體當中,才能客觀的考慮問題,共同詮釋音樂。
三、根據木管樂器的音域 音色特征及風格進行曲目改編
管樂組中包括銅管樂器組和木管樂器組,兩種樂曲組的發音和顏色上都是有區別的,而現在的人只要有“號”的情況下同意稱為管樂。國際上著名的管弦樂團非常多例如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管弦樂團等等。在管弦樂隊當中木管樂器是音色最豐富且最有個性的樂器組,與其他的樂器相比,木管樂器更具有鮮明的音色和特點以及獨特的色彩,在整個樂隊中充當著調色板的作用,但是在使用中它也存在缺點,音色不嘹亮、整體音響表達力不夠突出。木管樂器是管弦中音色最為豐富的樂器,木管樂器憑借其豐富的音色在樂隊中充當著調色板的作用,也正是他的音色過于豐富從而缺乏統一性,在演奏過程中和聲時融合度不高,缺少生命力,表現力。因此,根據木管樂器的音域音色特征我在此探討了幾種方法。
(一)器樂編配
在許多作品當中,樂曲的開頭通常會使用到木管獨奏、弦樂伴奏的表演形式,因為木管的音色會比較鮮明,在呈示某個主題的時候就更容易給人留下印象。使用弦樂器與木管樂器相對比,這種方法將弦樂的伴奏織體在節奏以及音型等各個方面與主旋律的節奏,音型區分開來。使用分層次的發法使伴奏的音高低于主旋律的音高,如果旋律是在中音的部位,可加入多種樂器,利于樂器疊加的辦法突出主旋律,在或者用音量較大的圓號、大管或英國管作為獨奏的樂器,并盡量使旋律與伴奏區分開,保證音樂的清晰度,防止主調被伴奏織體所干擾。如果旋律在低聲部的位置,那就需要考慮弦樂器使用弱音器降低旋律的音量。除了所列出的之外,還有很多辦法去突出木管樂器組音色的辦法,主要根據問題具體分析,根據樂曲的需要選擇不同的方式,使之與其他樂器相結合,只有這樣,才能使木管樂器在樂曲中發揮更具體的應用,從而進一步打造更具體更生動的形象。
(二)曲目改編
通常我們在樂團的排練中會遇見很多的問題,對于木管樂器的弱點我們通常會對樂曲進行改編。改編織體的基本手法一般分為音的刪減、音的調整、音的增加。刪減一般是作曲家根據樂曲的熟悉程度刪減一些不必要的織體,使樂隊音響更清晰。音的調整一般從節奏、音高及分句方面進行調整,目的是為了是樂隊整體的配合更完整。音的增加在呈現上來說是更為復雜的,但是不在運用上也更為自由。這種配器改編方式稱為直接改編方式,還有各種改編的方式在這里就不一一舉例了。在根據木管樂器的音域 音色特征及風格方面,拿拉威爾改編的管弦樂作品《鵝媽媽》來說,曲1第33-37小節,從樂曲的前一段發展到這里,也正是樂曲的高潮部分,弦樂取得主要主導地位,大提琴聲部顯得格外突出,根據長笛樂器音響鮮明的特點,在這里使用了疊加改編的手法,木管樂器的重疊,加濃了弦樂音色,使整個音響更為飽滿。在實際的排練演奏中通常會有某種樂器聲音過于突出導致整個樂隊音響不平衡,比如薩克斯管,在遇見這種情況下,一般可使用配器改編的方式來解決。
不論小提琴是與弦樂或與管樂進行重奏合作,創新形式最終需在實踐中進行不斷地進步發展。定時舉行藝術實踐活動也是檢驗練習成果的有效途徑。將不同的樂器進行合理組合,在演奏形式上的創新將能夠探索樂器演奏更多的可能性。
參考文獻
[1]李朝華.弦樂四重奏的發展與演奏探討[J] .北方音樂,2017(3).
[2]張建輝.淺談弦樂四重奏發展及演奏技巧[J].神州民俗,2016(09).
[3]梁冬梅.論大提琴在弦樂四重奏中的藝術認知與演奏規格[J]. 音樂生活,2015(05).
[4]齊艷紅.在管弦樂隊中突出木管組樂器音色的辦法[J].中國民族博覽.2016(4).
[5]樸在春.管弦樂隊漫話[J]. 音樂生活,2009(06).
[6]胡晶.弦樂四重奏演奏藝術分析[J]. 黃河之聲,2016(03).
[7]鄭學思.如何提升鋼琴三重奏的演奏能力與合作意識[J]. 北方音樂,2016(15).
[8]劉健.弦樂四重奏的發展探索[J]. 北方音樂,20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