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立娥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物流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融資問題成為其制約發展的瓶頸,本文結合當下中小物流企業的融資現狀提出了融資的新渠道及其發展對策。
關鍵詞:中小物流企業;融資問題;對策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小物流企業在我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但絕大部分中小物流企業位于供應鏈環節的價值末端,信用差、信息不暢等問題導致融資困難,因此從當前中小物流企業融資現狀分析出發,積極探索融資渠道有效滿足中小物流企業發展資金需求極具現實意義。
一、中小物流企業融資現狀
1、中小物流企業自身管理不規范制約融資渠道
(1)應收賬款的核算和管理方面制約融資渠道
近年來,我國宏觀經濟出現較大波動,對中小物流企業產生了一定的影響,企業之間相互拖欠貨款現象嚴重,應收賬款規模不斷擴大,造成許多企業應收賬款長期掛賬,拖欠和壞賬風險明顯加大,雖然我國當前的中小物流企業大多數已經建立起了基本的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客戶資信等級的評價、賒銷審批、及時完整入賬、定期對賬、超期催收等控制環節規定較為詳細,但是沒有作為一個體系落實到企業日常的經營管理上來,導致相關制度的執行不力,應收賬款居高不下。這種情況一方面直接影響企業營運資金的周轉和經濟效益;另一方面體現在供應鏈融資中,應收賬款已經成為商業結算的還款的優質的抵押品,因此應收賬款占企業年銷售額的比例越高,中小物流企業獲得金融機構信貸的機會就越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企業的資信等級。
(2)信用缺失制約融資渠道
“以信為本”是企業合作的基礎。正是由于中小企業信用缺失,信用意識薄弱,致使銀行對中小企業出現信用危機,進一步增加了融資難度,具體表現在:首先中小物流企業內部管理欠規范,自身的財務制度、財務審計、財務管理不夠規范,導致會計報表失去其可靠性和真實性,影響了銀行業對其風險、成長性的判斷。其次中小物流企業履約率低,貸款的違約率高,不把還債當作必須履行的義務,而是惡意逃債、賴債、千方百計地拖債,甚至以破產、改制為名逃避債務,信用觀念缺失影響了中小企業整體信用形象。最后社會信用基礎薄弱 ,違背法律法規、不執行合同契約、不兌現承諾和不遵守公共道德現象突出,違約成本低,信用法規標準不健全,信用評價和信用服務市場秩序問題凸顯。
2、支持中小物流企業金融政策體系不夠完善
近年來為了促進中小物流企業的發展,我國政府制定和實施了多項金融支持政策措施,甚至建立針對小微企業的專門金融機構和信用制度,但我國的擔保機構還不成熟存在很多問題,其擔保能力并不能滿足中小企業的資金需求。與國際上在支持小微企業融資和發展方面的主要政策比較,我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政策體系仍然存在著一些突出問題:在政府主管機構設置上單一;在財政資金支持方面比較分散、覆蓋面窄、杠桿率低;多元化融資市場建設方面滯后;在貨幣政策方面向小微信貸傾斜不夠;金融監管的相對滯后等。
3、信息平臺建設不完善
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客戶需求日趨個性化,促使中小物流企業應該更加關注信息化建設,但目前我國中小物流企業信息化的應用沒有得到普及,沒有真正實現信息化系統。究其原因是企業領導層重視和支持的力度不夠,資金匱缺,影響著技術、人才、設備、管理等方面,制約著企業信息化的發展。
二、中小物流企業融資對策
1、注重信用管理,增強風險抵御能力
當前國家正在大力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要營造國際化、便利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企業的參與非常重要,企業的信用管理也是最為重要的。①貫徹企業信用至上的觀念,嚴格樹立企業服務第一,誠信為本的基本原則,對服務質量管理做成日常規范制度化的信念。每年至少對企業員工開展一次誠信教育培訓,教育員工學習誠信經營應當遵守的具體要求,使員工能夠認知“誠信經營”應遵守的規則,培養員工誠信意識。②增強企業的法制意識和履約能力,促使企業全面履行合同,嚴格按合同要求和期限提供服務及償還債務,自覺以契約精神規范企業的經營行為,做到“守合同重信用”。③建立企業誠信記錄,加大失信懲戒力度,制定誠信管理制度,記錄制度落實情況,加強實施信息披露和淘汰制度,對守法企業積極鼓勵,優先推薦實施一類管理、綠色通道等措施;對信用一般的企業積極引導,實行合格保證、快速放行模式,大幅節省企業時間及業務成本,對有不良信用記錄或者不履行信用承諾的企業,應當作為監督抽查、執法檢查和日常巡查的重點,將黑名單失信主體信用記錄與企業融資、政府補助、工商注冊登記等直接掛鉤,全方位實施聯合懲戒,嚴防失信企業擾亂貿易市場。
2.堅強對物流金融的政策扶持與引導
中小物流企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全面落實支持小企業發展的金融政策,加強和改善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通過鼓勵持牌金融機構在相應的金融業務資質范圍內開發基于供應鏈的金融產品,設立物流產業基金,入股社會金融機構等途徑,引導和支持資金流向中小型物流企業,為企業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進一步加大稅收政策支持,完善增值稅、改進所得稅、營業稅等稅種政策,減免一定的稅收,降低稅率,加大職工教育經費稅前扣除比例等,為企業享受稅收優惠提供便利。撬動和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向中小微企業,實現金融資源供給對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有效對接。
3、建立中小物流企業社會信息數據和融資服務共享信息平臺
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平臺是通過跨區域、跨部門的金融服務信用信息共享機制,將分散在各部門、各區域的最核心信用信息與資源整合從根本上緩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政府組織銀行、銀監、稅收的各部門探索建立供需對接、資源集成。開放共享的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利用“數據庫+服務網”模式,協調實現信息采集與共享,定期分析和督查信息更新情況。使企業的信貸征信數據、司法納稅數據、用水用電等數據資源能夠實時歸集,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基礎上,讓金融機構能實時共享企業社會信息,有效提升信用數據收集整理的規模經濟,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系統的大數據分析描摹,對企業未來的經營狀況形成較為精準的判斷,支持金融機構對優秀的小微企業進行信用放款。進一步形成可持續的對小微企業更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 陶婭,基于銀企關系視角對中小物流企業融資難的博弈論分析,物流科技, 2017,40(6) :148-151.
[2]馮麗娜,中小物流企業融資問題分析,物流科技,2016,39(12):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