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彥彬
摘要:農村金融業發展是提升農村經濟建設水平的關鍵。本文針對當前農村金融發展的現狀進行了研究分析,并針對農村金融體系建設的不足之處,制定了符合農村實際情況的金融發展路徑,對提升農村經濟發展總體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農村;金融;發展路徑
目前,我國農村正處在經濟發展的關鍵階段,提升金融支持體系的建設水平,是保證農村金融發展質量得到優化的關鍵。因此,很多農村經濟領域的工作者都將金融發展路徑的正確選擇作為工作的重點。
一、農村金融發展路徑選擇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研發能力不足
金融產品的創新研發是提供新型金融服務的基礎,但是,農村現有的金融服務體系在建設的過程中,技術層面主要依賴外部引進,尤其在互聯網金融全面推廣的情況下,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的技術創新速度較低,無法充分利用技術創新優勢實現對互聯網金融體系的高質量構建。一些農村的金融機構缺乏較強的外部交流能力,自身的金融產品研發理念較為保守,無法在思想層面充分借鑒外部金融產品發展經驗,難以在金融產品的創新研發方面實現對互聯網金融資源的優化應用。一些農村金融產品的研發創新活動在實施的過程中,對于移動支付等新型金融服務資源的研究不夠深入,并沒有全面的構建其互聯網金融全方位體驗模式,導致金融產品的研發創新活動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難以充分適應互聯網金融產業體系建設的實際需要,無法為農村金融產品資源的全面完整創新提供更加充分的支持。
(二)農村抵押資源控制機制尚不成熟
目前,一些農村的金融產品創新方案在進行具體構建的過程中,對于物質資源的經濟價值開發情況關注程度不足,缺乏對抵押資源的必要盤活處置,無法在抵押資源控制機制的建設方面取得進展。部分農村金融體系創新策略的設計對于融資業務所需條件識別不夠充分,缺乏對大數據技術和云平臺技術的服務供應,導致資產抵押模式的構建難以在技術性因素的支持之下,全面的適應農村金融服務產業創新的實際需要,難以為抵押資源更大程度上開發出自身經濟價值提供幫助。部分抵押資源控制方案的構建對于農村現有的資產情況識別不夠全面,缺乏對資產不良抵押等問題應對機制的成熟構建,尤其對于農村實體資產數量較少的問題缺乏必要的分析,無法保證相關應對措施得到更加合理的構建。
(三)金融產業發展配套條件不夠成熟
農村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不具備成熟所擁有的產業集聚優勢,在進行金融產業發展策略設計的過程中,難以在金融安全服務或打擊違法問題方面取得理想的效果。一些金融產業發展策略在制定的過程中,對于農村現有居民對新興金融產業的本能警惕缺乏必要的關注,導致新的理財渠道難以充分贏得農村居民的認同,無法在金融產業發展方案構建方面占據有利地位。
二、農村金融發展路徑的優化選擇策略
(一)提高農村金融產品創新研發能力
在制定農村金融產業創新發展的具體策略過程中,需要對農村現有的人力資源和硬件資源局限性進行總結,使農村金融領域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先天劣勢可以得到更大程度的明確,為金融服務技術研發策略的科學化設計提供經驗指導。在構建農村金融產品研發策略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對互聯網金融產業發展有利因素的關注,尤其要對互聯網技術所帶來的新型技術資源進行全面的研究分析,保證網上銀行系統等新型金融模式得到構建,為農村金融服務領域強化外部交流溝通提供幫助,促進自身技術和理念的革新。農村金融發展路徑的設計要強化對當地理財需求的關注,憑借特色理財產品的創新推廣,更好的實現與農村社會各界人士的對接,保證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可以與市場需求實現更加成熟的融合,更大程度上促進金融產品研發經驗的積累。農村金融產品的研發創新還需要強化對理財主體人員個性化需求的關注,尤其要對年輕群體實施新型金融服務的體驗嘗試,為農村金融產品的創新研發爭取到更加充足的支持。
(二)完善農村抵押資源控制機制
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在推進互聯網融資技術推廣的過程中,使用固定資產抵押模式所處理的融資業務,可以更好的實現與大數據資源優化應用體系的對接,并使大數據資源應用和云計算平臺建設所需要的各項活動都可以完整的適應資產抵押控制平臺建設的實際特點,使更多與金融業優化發展相關的因素可以更好的發揮信用評級優勢,為信用評分體系價值的全面變現創造較為成熟的條件。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在引進互聯網金融后,資產不良抵押的比例較低,完全可以為農村金融服務機構融資價值的優化提供支持。因此,農村在創新金融服務體系的過程中,需要強化對實體物資經濟價值的關注,充分判斷現有的固定資產,為農村金融服務創造更加理想的基礎條件。
(三)提升金融產業發展配套條件成熟度
農村需要對自身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方面的不足之處進行總結,并將此作為發展金融產業的主要參考條件,使金融發展路徑的設計可以充分根據農村社會的實際情況加以構建,更好的提升金融產業的綜合性發展質量。要對當前農村居民對新興金融產品的警惕性心理具備一定的了解,并強化對金融產業配套管理措施的關注,使保障金融安全的社會服務機制可以得到更加成熟的構建。金融產業發展策略的設計還需要加強對技術創新的關注,使新型金融產品可以在違法問題應對機制足夠成熟的情況下予以推進。
結論:
農村金融業的發展是提升農村各項事業資金支持水平的關鍵,在當前農村各領域經濟建設的關鍵時期,強化對金融發展路徑的關注,并制定提升金融發展水平的具體策略,對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綜合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巧敏.農村經濟增長的適應性與農村金融結構變動問題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5(56):71-75.
[2]杜婕,萬宣辰.構建我國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的路徑選擇[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03):61-66.
[3]汪桂霞.地方政府行為對金融發展的正效益性及路徑分析[J].當代經濟,2012(01):61-63.
[4]丁志國,徐德財,趙晶.農村金融有效促進了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嗎[J].農業經濟問題,2012,33(09):50-57+111.
[5]王婷婷,楊亮.中國農村普惠金融發展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基于互聯網金融的運用視角[J].華北金融,2017(01):4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