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伍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個人信息保護越來越引起人們的注意,其涉及信息學內容的同時,還包含了倫理學、法學等多個學科的內容。一旦出現個人信息泄露問題,既可能影響個人安危,還會影響國家主權穩定、抑制經濟發展以及阻斷不同國家間的貿易往來。為此,落實個人信息保護是很重要的。本文將從法理學角度出發,深入研究個人信息法律保護內容。
關鍵詞:個人信息權;法律保護;法理學;實有權利;人權保護
基于科技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絡技術的推廣,個人信息保護逐漸演變為社會發展的突出問題。一方面,伴隨信息技術的使用,數據信息的傳播越來越方便,形式更加多種多樣,改善了行政部門的辦公效率,增加企業、商家營業利潤,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給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售賣個人信息的事件經常發生,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甚至造成嚴重傷害。
一、個人信息內涵
關于個人信息,不同的理論學派形成了各自的說法,其中,有幾個觀點具有很強的代表性。第一種關于個人信息的理論學說,為關聯性學說。在該學說中,個人信息是指和人相關的所有內容,包括事實、判斷、評價等多種內容,其不再局限于個人私生活領域,比如個人內心、身體、生活地位等,還涉及個人參與的社會性內容,比如社會文化活動、其他社會團體成員等[1]。第二種關于個人信息的理論學說,為識別性學說。在該學說中,重點詞匯為“識別”,其是對于信息本身而言的,即只要可以識別的內容,都隸屬于信息概念。具體而言,包括個人的婚姻信息、教育信息、戶籍信息、身份信息、以及財物等。對于該種學說定義,其限定了個人信息外延以及范圍、并明確規定了保護范圍,以防保護內容過少、或者過多情況的發生。
二、個人信息保護展現的人權保護特征
對于個人信息權而言,人權屬于上位權利。對此,在開展個人信息權法理學研究工作中,第一步要實現人權法理學剖析,只有充分掌握人權保護內容,才能透徹研究個人信息法律保護。
(一)人權保護的法理學特征
人類在發展、生存、進步歷程中,需要各方面的保護,并享有應有的權利,社會、國家要予以對應的保護。此時,人權涉及三點內容,其一為人權的形成,其來源于個體生存、發展歷程;其二為權利要受到尊重、保障;其三國家、社會有義務保護個體權利不受侵犯。
(二) 個人信息保護是人權發展的必然結果
人權范疇處于動態發展中,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包容性、延展性。目前,社會處于信息時代,個人信息成為社會發展的物質資源、以及精神資源,其與個人財產權、隱私權、尊嚴權等聯系緊密,并影響個體正常生存、發展。為此,在人權原有內容基礎上加入個人信息保護,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三、個人信息保護的法理學體現
(一)個人信息權社會地位
從自然法學派出發,人權歸咎于應然權利的一種;對此,隸屬于人權范疇的個人信息權,也應該歸咎于應然權利。但是就實際情況而言,許多學者不認可這一歸類,其一直在探究個人信息權是否可以歸屬于法定權利、或者現實權利范圍。對此,筆者給出了自己的看法,即隨著人權發展,逐步誕生了個人信息權,該權利的出現是尊嚴權、財產權、隱私權的最終發展成果,也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需要,因此就個人信息權本質而言,其歸屬于應然權利。同時,出于保護該應然權利的目的,需要應用相應的法律手段,將其歸屬于法定權利,并促使其成為實有權利的一種。
(二)個人信息權三種權利模式轉化
關于實有權利、法定權利以及應然權利,這三者并不是處于矛盾對立的位置,而是彼此間相互聯系,還可以進一步轉化,只是需要特定的條件。其一,對于應然權利,其在本質上,屬于權利內容,該項權利的存在不依靠現實、或者法律。即使在現實社會中,沒有確立對應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只要人類存在對應的需求,該種權利也是存在的。相比較實有權利、法定權利,應然權利的誕生更早一些[2]。其二,關于法定權利,顧名思義,該項權利的存在,需要依靠立法手段,只有國家立法機關公開承認該項權利的成立,才能實現應然權利到法定權利的轉化。對此,在完成法定權利轉化過程中,立法者態度起到決定性意見。而就社會實際發展情況而言,個人信息權轉變為法定權利是大勢所趨。對于整個社會進步而言,個人信息很重要,個人信息一旦遭受侵害,后果比較嚴重。此外,全球化進程的推進,也促進了個人信息權的轉化。總之,國家立法機關確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是必然的。其三,在實現個人信息權法定轉化過程中,立法者態度起決定性意義;而在法定個人信息權實有轉化過程中,起作用的因素比較復雜。第一點,關于法律執行者,其執法態度會產生很大的影響;第二點,當前的政治體制,以及個人信息權適應度,會影響個人信息權的實有化;第三點,目前社會經濟水平,會影響個人信息權實有化的物質基礎[3]。具體而言,即使個人信息權法律文件很完善,一旦執法者不尊重該項權利,個人信息權也會失去應有的意義;此外,即使個人信息權法律文件完善,執法者也予以重視,但是國家實施機制保障力度不夠,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個人信息權實用效果。
結束語
簡而言之,結合人權發展歷程可以推斷出,人權保護最終會發展為個人信息保護。同時,在我國實現立法的過程中,個人信息實現法定權利、應然權利、實有權利的轉變是很重要的,該類問題的解決決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程度,還會應用到司法實踐中。對于信息社會個人而言,個人信息權屬于人權的一種,只有法定化個人信息權,并借助司法、執法等方式加以保障,才能切實縮短現實。法定的距離,真正保護個人信息。
參考文獻:
[1]吳鳳君, 陳昕瑤. 互聯網征信中個人信息法律保護——以芝麻信用為例[J]. 西南金融, 2017(9):11-16.
[2]丁曉東. 論個人信息法律保護的思想淵源與基本原理——基于“公平信息實踐”的分析[J]. 現代法學, 2019, 41(3):96-110.
[3]陳奇偉, 劉倩陽. 大數據時代的個人信息權及其法律保護[J]. 江西社會科學, 2017(9):18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