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芳
摘要:朱瑞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炮兵的奠基人,1948年犧牲于遼沈戰役,朱瑞將其一生都奉獻給了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他的卓著功勛和革命精神永遠激勵后人前行。
關鍵詞:朱瑞 革命功績 革命精神
朱瑞,生于1905年,江蘇省宿遷縣人,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奠基人,曾先后擔任許多重要職務,戰斗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1948年10月1日,朱瑞在遼沈戰役攻克義縣戰斗中犧牲,時年43歲。朱瑞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在解放戰爭中犧牲的級別最高將領,中共中央在唁電中指出:“朱瑞同志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炮兵建設中功勛卓著”。 2009年9月10日,朱瑞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獻身革命,文武兼備
朱瑞1924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5年留學蘇聯,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學、克拉辛炮兵學院學習。1928年加入蘇聯共產黨,后轉為中共黨員。1929年,朱瑞以優異的成績從蘇聯炮兵學校畢業。1930年,朱瑞回到國內,先后擔任中央軍委參謀、武漢長江局軍委參謀長等職,在白色恐怖中堅持地下斗爭。1932年初,朱瑞來到了中央蘇區紅都瑞金,后升任紅5軍團政治委員,率部參加第四、第五次反圍剿,戰功卓著。長征途中,朱瑞任紅1方面軍政治部主任,他堅定地站在黨中央一邊,同張國燾分裂主義進行斗爭,為勝利完成長征做出了積極貢獻。1937年“七七事變”后,朱瑞先后擔任中共中央北方局軍委書記、組織部長,負責八路軍同國民黨第一戰區和河北省的統戰工作,創辦華北軍政干部學校,恢復整頓了黨的直南、豫北兩個特委,是晉冀豫抗日根據地的創建人之一。1939年后,朱瑞被任命為八路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山東軍政委員會書記和山東分局書記。朱瑞率領山東軍民開展廣泛的游擊戰,粉碎了日寇的多次掃蕩和國民黨軍的反共高潮,鞏固和發展了山東根據地,使其成為堅持華北抗戰的重要戰略基地。
二、炮兵元帥,功勛卓著
1945年,中共中央準備任命朱瑞為軍委副總參謀長,他卻向毛主席表示,要用在蘇聯學到的炮兵知識來組建一支人民炮兵。毛主席對他這種從革命需要出發,不計個人得失的精神大為贊賞,對他說:“蘇聯有炮兵元帥,你就做我們中國的炮兵元帥吧!”隨后,朱瑞被任命為延安炮兵學校代理校長,從此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民炮兵的建設中。
(一)人民炮兵的奠基人
1946年,朱瑞奉命帶領延安炮兵學校來到東北,嘔心瀝血、從無到有地建立起一支新式人民炮兵,并在實踐中總結戰術原則,為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和建設現代化人民炮兵作出了巨大貢獻。
1、白手起家。抗日戰爭勝利后,朱瑞帶領延安炮校來到東北,面對一無所有的困境,提出了“分散干部,搜集武器,發展部隊,建立家業”的16字方針,將全校師生分散到東起綏芬河,西至滿洲里,南從長春,北到穆棱的廣大地區收集武器。到1946年5月,共搜集各種火炮700余門,炮彈50多萬發,坦克12輛,汽車23輛,以及大量零配件和各種器材,為建立東北炮兵奠定了物質基礎。
2、培養干部。1946年4月,朱瑞提出了變學校為部隊,拿部隊當學校的方針,把學校500多名干部撒到各部隊去做種子,對部隊進行訓練,培養了大批骨干。這一措施猶如雪中送炭,基本解決了部隊初建時期缺乏領導干部和專業人才的難題。朱瑞又及時建議將延安炮校改名為東北軍區炮校,招收學員,在遼沈戰役前學校共培養了2000多名炮兵干部。
3、炮字四號命令。1946年10月,東北民主聯軍成立了炮兵司令部,朱瑞任司令員。朱瑞代表軍區先后起草了“炮字四號命令”,對炮兵的組織、訓練、裝備、作戰等方面做出了明確、具體的指示。“炮字四號命令”的實施,使東北炮兵得以全面發展,由原來自發、分散的狀態,走上了有組織、有計劃、有步驟的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強大的兵種。
4、戰術原則。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斗結束后,朱瑞召開了第一次炮兵會議,對炮兵建設和作戰經驗進行總結,并提出了一系列適合于我軍當時情況的戰術原則,主要包括:步炮協同、集中火力、攻堅作戰、抵近射擊、快準猛等。朱瑞總結的炮兵作戰經驗和戰術原則,大大提高了我軍炮兵的作戰能力和指揮水平。1948年,又召開第二次炮兵會議,使我軍炮兵的戰術、技術水平和指揮能力進入了一個逐步成熟的發展階段,由原來只能只能配合步兵攻克敵人一個師設防的中等城市,發展到能支援步兵一舉攻克十幾個師多兵種合成防守的大城市。
到遼沈戰役前,東北全區共建立起16個炮兵團、兩個高炮團和幾十個師屬山炮營,擁有各種火炮4000余門,我們與敵人炮兵數量的對比、已由戰爭初期的劣勢轉變為優勢,人民炮兵已成為一個強大的兵種馳騁在東北遼闊的戰場。
(二)血染沙場
1948年秋,遼沈戰役打響,9月12日,東北人民解放軍包圍了義縣。義縣是錦州北側屏障,國民黨軍依托高大的城墻,嚴密防守。10月1日,東北人民解放軍向義縣發起了總攻。朱瑞一聲令下,萬炮齊發,頃刻間,城墻就被撕開了一道40多米寬的豁口,朱瑞果斷命令炮火延伸射擊,國民黨軍經營了多年的城防工事被摧毀掉了。步兵部隊從炮兵開拓的突破口沖入城內,經過6小時激戰,一舉攻克義縣。在這次戰斗中,我軍第一次使用從敵人手里繳獲的榴彈炮,朱瑞為了盡快了解這種火炮的攻堅性能,在戰斗還沒有完全結束時,就走出了指揮所。在去往突破口的途中,朱瑞將軍不幸觸雷犧牲。
三、朱瑞精神,薪火相傳
朱瑞將軍為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做出的巨大的貢獻,永遠被人民銘記,他對革命事業的忠心耿耿、不計名利、身先士卒、甘于奉獻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風范,也一直閃耀光輝,激勵后人。
(一)一心向黨的堅定信念
朱瑞是黨的忠誠戰士,雖然在革命的道路上經受過許多考驗與磨難,但他一心向黨的堅定信念卻從未有過一絲動搖,這份信念也一直指引著他在正確的革命道路上前行。1929年,朱瑞奉命回國,但當他歷盡周折回到上海后,卻始終無法與黨組織取得聯系,這使得他異常苦悶。但朱瑞始終沒有動搖,他信仰堅定,矢志找黨。后來朱瑞在街上偶然遇到了鄧穎超同志,在她的幫助下,朱瑞終于找到了黨組織。朱瑞后來回顧說,自從離開莫斯科到找到黨,這期間是他最孤零、苦悶的時候,在找到黨以前,他就如同失去母親的孤兒。這不僅是他對這段顛簸生活的概括,也是他思想感情的最真實的寫照。朱瑞重回黨的懷抱后,便全身心地投入到革命事業當中,無論處境多么危險,他始終懷著一顆忠于黨的初心,堅定不移,奮勇向前。
(二)不計名利的無私胸懷
朱瑞是一位難得的文武兼備的優秀指揮員,為人民革命立下汗馬功勞,但他從不看重個人名利,而是一切以革命利益為出發點,永遠把肩負的革命使命放在第一位。黨的七大召開后,中共中央準備任命朱瑞為副總參謀長,他卻請求毛主席派他去延安炮兵學校當個教員。毛主席認為讓朱瑞去炮校是大材小用,但朱瑞卻堅定地表示,炮兵建設已迫在眉睫,他要用在蘇聯學到的炮兵知識建設一支新式人民炮兵。毛主席對他這種主動考慮革命工作需要、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精神,給予了高度贊揚。遼沈戰役前夕,朱瑞向毛主席請戰,主席很理解朱瑞的心情,但是想到炮兵必然要配署步兵主力部隊作戰,這樣顯然降級使用朱瑞,
(三)身先士卒的實干精神
朱瑞在其革命生涯中,一直秉承著身先士卒的實干精神,一馬當先地帶領同志們艱苦創業。當炮校師生在東北白手起家、組建部隊之時,朱瑞不辭辛苦地親自帶領著炮校師生踏著皚皚白雪,到處收集舊炮器材。一次,他們接到老百姓的報告,說日軍撤退時曾把幾門大口徑野炮和許多炮彈推到了鏡泊湖里。朱瑞立即趕到鏡泊湖,帶領戰士們一鎬一鎬地刨開湖面四五尺厚的冰層,用不到一天的時間就撈出了三門野炮。1947年,為了擴建修械所,朱瑞幾乎考察了哈爾濱附近所有近代工廠的設施。經過詳細考察、了解后,他同技術人員一起討論研究,制定擴建方案,還到處奔波為修械所抽調技術人員和解決困難。正如他在給軍區負責人的信中所說:“我是炮兵司令員,我覺得我是在當后勤部長,或者是個參謀……我是在辦事,辦事,日日月月在辦事,別無其他。”朱瑞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身先士卒的實干精神,深深地感動和鼓舞著同志們,大家工作熱情高漲,紛紛表示要為解放東北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四)甘于奉獻的崇高風范
朱瑞將軍幾乎將全部的時間與精力都奉獻給了人民解放事業,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他不能守在家人的身邊。為了革命事業,朱瑞與親人幾年、十幾年不曾團聚,甚至是永別。朱瑞有過兩段婚姻,他的第一任妻子是陳若克烈士,生前曾擔任山東分局婦女會委員等職。在一次大撤退時,已懷孕八個多月的陳若克不幸落入敵人手中。1941年 11月26日,陳若克與出生不久的孩子一起壯烈犧牲。朱瑞悲痛萬分地在《悼陳若克》一文中寫道:“她的死,是革命的損失,黨的損失,婦女的損失,也是我的損失!因為我們是衷心互愛的夫妻和戰友啊!但她的死又是黨的光榮,婦女的光榮,也是我的光榮!”1943年8月,在他的第二任妻子潘彩琴即將臨產之際,朱瑞接到了去延安參加第七次黨代表大會的通知,他只好與妻子惜別,并把剛接來團聚的老母親又送回老家。當朱瑞與妻子再見面時,他們的女兒朱淮北已經兩歲零三個月了。朱瑞不是一個稱職的兒子、丈夫和父親,他對親人和家庭給予的太少,他把他的身心甚至生命都奉獻給了他忠于的黨和人民,為了黨的光輝偉業和人民的幸福安寧,他甘愿奉獻,無怨無悔。
四、結語
朱瑞將軍的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而不懈奮斗,直到流盡最后一滴鮮血。習近平總書記曾說:“對一切為國家、為民族、為和平付出寶貴生命的人們,不管時代怎樣變化,我們都要永遠銘記他們的犧牲和奉獻。”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也是朱瑞將軍犧牲71周年,祖國今日之盛世已如將軍所愿,朱瑞將軍的豐功偉績和革命精神也將永遠激勵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張福泉主編,《朱瑞將軍》,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
[2]鄭建英著,《朱瑞傳》,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