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
摘要:王世貞的《藝苑卮言》作為一部重要的文學評論性著作,近年來,受到了較高程度的關注,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包括成書、版本、內容、傳播等各個方面。與此同時,對于《藝苑卮言》的研究,還可朝著更深入、全面的方向展開。本文對《藝苑卮言》的研究成果做一個梳理,大致可以從它的內在研究和傳承影響研究兩方面著手。
關鍵詞:王世貞;《藝苑卮言》;研究
《藝苑卮言》內在研究
就對《藝苑卮言》研究的成果來看,數量更多的還是對其內在進行的研究,大概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藝苑卮言》的成書過程及版本問題
《藝苑卮言》的成書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關于這個問題,目前有一部分文章做過討論,如賈飛的《<藝苑卮言>成書考釋》,陳昌云的《<藝苑卮言>的復雜成書與思想局限》,魏宏遠的《<藝苑卮言>的文本生成及文學觀之演進》以及呂蒙的《<藝苑卮言>版本考》等。除此之外,李燕青的專著《<藝苑卮言>研究》中也有一部分內容涉及《藝苑卮言》的成書研究。
其中,賈飛在其文章中提到《藝苑卮言》版本系統十分復雜,“有六卷本、八卷本、十二卷本、十六卷本之說。目前學界對其研究所采用的版本主要是‘《四部稿》十二卷本’、‘累仁堂十二卷本’、‘武林樵云書舍十六卷本’、國家圖書館清刻普本‘六卷本’、民國丁福保所編輯的《歷代詩話續編》等等。”
正如大家所熟知,《藝苑卮言》版本的復雜多樣與成書的歷時久長和作者的編撰意圖變化不無關系。李燕青也在《<藝苑卮言>研究》中提到:王世貞的創作動機是想彌補徐禎卿、楊慎、嚴羽三人在論詩方面的不足,而撰寫一部包括詩論、詩辯、詩學的著作。前面的六卷初稿撰寫時間很短,卻是后來各種版本的《藝苑卮言》的主體部分,后又不斷增補與調整,在正編中取出部分內容,編撰《藝苑卮言別錄》,擴充之后成為《宛委余編》。因此,聯系《藝苑卮言附錄》和《宛委余編》能更深入地了解《藝苑卮言》。
《藝苑卮言》的主要內容
《藝苑卮言》內容涉及詩文、詞曲、書法、繪畫等諸多方面,陳昌云的《<藝苑卮言>的復雜成書與思想局限》中提到:正編部分即通行的八卷本,以談論古今詩文為主;《藝苑卮言附錄》以評論詞曲書畫為主;而《藝苑卮言別錄》是《宛委余編》的前身,這不純粹是前人的資料匯編,書中所涉及鳥獸蟲魚、花草樹木、樓宇服飾、官職名稱、地名物品、歷史典故、佛道掌故、季節氣候等等,作者或考證,或辨析,或解釋,旁征博引,言辭鑿鑿,充分顯示出其治學博雜及精深風范。將其中的內容作了解釋。
此外,李燕青的《<藝苑卮言>研究》一書中也提到了《宛委余編》中存在的名物考釋和史實辨析等內容。
《藝苑卮言》文學思想研究
《藝苑卮言》作為一部理論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王世貞的思想主張。就文學方面來看,對《藝苑卮言》的思想進行研究,有助于我們進一步認識王世貞的文學觀念。其中包括以下諸多方面:
作家評論
因為作家批評淹貫古今,可以顯示出王世貞廣闊的審美視野和審美水平。同時,這也對他的創作取向與創作實踐有一定的聯系。
在《藝苑卮言》正編部分,有較多的內容是關于作家批評的。卷四評唐朝文人與宋朝文人,卷五評國朝文人,卷六、七則記國朝相關文人及軼事。《藝苑卮言》中最經典的部分就是對李白與杜甫的評價了。
關于《藝苑卮言》中對李白以及杜甫的評價,羅仲鼎在其文章《王世貞的作家評論——<藝苑卮言>研究之三》中寫到:“《藝苑卮言》作家評論的突出優點是評判精當,剖析入微,對李白、杜甫詩歌的創作評價是最典型的例子。”文中還提到《藝苑卮言》中作家評論的另一個優點是宏觀把握的概括性和審美判斷的準確性,這體現在騷賦和漢樂府的批評。
此外,李燕青的論著《<藝苑卮言>研究》中有一小節是關于《藝苑卮言》的明代作家批評的。其中提到了對明初諸作家、臺閣體作家、“前七子”、“后七子”的批評。就對明初諸家的批評,李燕青認為:“王世貞對明初詩文創作有褒有貶,并不是一概而論的。在總體的評價下,又有對具體作家的分析比較,初步顯示其在評詩標準上所持有的包容態度。”而關于王世貞對以“三楊”為主的臺閣體作家以及對李東陽的批評,文章指出王世貞不僅看到了臺閣作家以及對臺閣體進一步導流的李東陽的詩文作品淺率直露、缺乏深致的特征,也看到了李東陽對前七子的重要影響。由此窺見了王世貞的深沉宏博的思想。
詩論研究
羅仲鼎在文章《從<藝苑卮言>看王世貞的詩論》中根據王世貞對復古派領袖人物的評價得出其詩歌主張是既主復古又反模擬的。文章為說明古法的重要性,將唐宋古文運動與明代復古運動進行比較,從而得出唐宋古文運動強調恢復古道,因而雖然顧及形式,但更加注重內容。而明代復古運動,無論是秦漢派還是唐宋派,都首先強調掌握古法,雖兼及內容但更加注重形式。也因此認為王世貞表現出重視法度的完整性。
李燕青的《<藝苑卮言>研究》對王世貞的詩文流變觀做了特定的研究,并重點分析了《藝苑卮言》中的唐詩學,并從唐詩的分期、不以時代定優劣、李杜詩評等方面進行展示。指出每個時代的文學都有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不能以時代判定優劣。其中,重點對《藝苑卮言》中的“格調與時代論”進行分析。李燕青指出:“王世貞對‘格調’與時代關系的論述,既與其他諸子有相同之處,又有自己獨到的見解。文章還說《藝苑卮言》體現了前后時代詩歌的繼承關系。因此認為《藝苑卮言》中體現的詩學觀是對前七子和李攀龍等人以時代、格調論詩思想的修正與發展,既有所繼承,又有所變通,體現出一種博大包容的詩學思想。
文論評述
此外,還有一部分文章是以《藝苑卮言》中的文論批評作為研究切入點,比如岳智宇的《王世貞文論研究述評》。這篇文章是對王世貞文論性著作的總結和總體性研究,包括《藝苑卮言》、《國朝詩評》、《文評》、《詩評》和《明詩評》,也對現有的相關成果進行了大致的梳理,并對可發展空間提出了建議。
曲論研究
關于王世貞《藝苑卮言》中的曲論,相關研究論文中比較全面的是俞為民的《王世貞<藝苑卮言>中的曲論》。文章指出王世貞主要從傳統的詩體文學流變、音樂的流變、地域的因素和作家因素四個方面對戲曲的起源問題進行探討,同時提到《藝苑卮言》中的戲曲風格論和戲曲語言論,作者認為王世貞推崇戲曲語言典雅精麗,但反對矯揉造作。可以說,作者對于《藝苑卮言》中的戲曲理論作了較為全面的分析。此外,文章的最后一部分還比較辯證地指出了王世貞曲論的影響與局限。
《藝苑卮言》的傳承影響研究
《藝苑卮言》的思想來源
《藝苑卮言》中除了展現出王世貞的文學思想之外,還可看出《藝苑卮言》對前人文論性著作的繼承軌跡。如果從具體的文論性作品來說,則主要體現在對嚴羽《滄浪詩話》和徐禎卿《談藝錄》的繼承。
關于《藝苑卮言》與《滄浪詩話》,羅仲鼎先生曾寫過一篇文章《從<滄浪詩話>
此外,李燕青著作《<藝苑卮言>研究》也花了一章的篇幅論《藝苑卮言》的思想來源。此章從《藝苑卮言》對歷代文學創作思想的繼承、與《滄浪詩話》之間的關系、與徐禎卿《談藝錄》之間的關系、對楊慎的多方面繼承等四個方面闡釋。
《藝苑卮言》的傳播影響
關于《藝苑卮言》的傳播與影響,李燕青的《<藝苑卮言>研究》中第四章專門就此問題做了討論,主要討論其在明代的傳播與影響。說明其巨大影響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被各種書籍輾轉引用。二是被一些詩話著作輯錄或被仿作。三是王世貞在其中闡發的一些文學思想被一些詩話類作品繼承發展。并因此把在《藝苑卮言》影響下的著作大體分為三類:引用類、輯錄類和繼承發展類。從傳播與影響方面來考察,有助于進一步且更加全面地把握《藝苑卮言》。
《藝苑卮言》的評價問題
一些關于《藝苑卮言》的研究成果多多少少會提到對它的評價問題,多是對后來文論性著作的影響等。其中,陳昌云的《<藝苑卮言>的復雜成書與思想局限》中提到《藝苑卮言》的思想局限是偏激自大。文章從主觀原因分析《藝苑卮言》的局限,結合王世貞著此書的年齡階段和接受的思想著手,認為王世貞早年心高氣傲、思想偏激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藝苑卮言》的思想局限。因此,在文章末尾作者說道:“《藝苑卮言》非一時之作,其成書經歷復雜長久的編撰過程,充分體現出王世貞文學思想的豐富復雜性。但因其編寫時年輕氣盛、仕途坎坷以及文壇紛爭風氣共同影響,書中夾雜憤世之辭和門戶之見,可謂白玉微瑕。”
針對《藝苑卮言》的研究,總的來說,目前的研究成果內容比較豐富,涉及面比較廣,并呈現出一種宏觀研究與微觀研究相結合的特點。研究內容包括《藝苑卮言》的成書過程以及版本問題,其思想來源以及文學思想問題,還有其傳播影響與評價問題。研究成果形式有單篇論文、學位論文以及著作的形式。但同時,關于《藝苑卮言》的研究還是有一些可以推進的地方。就研究成果數量來說,針對《藝苑卮言》的相關研究成果并不算多,而這些文章中異中有同,有待于進一步開發研究點。此外,在研究時還可以注意結合王世貞的創作經驗,以更好地把握《藝苑卮言》中體現的思想與特色。總之,我們共同期待博學的研究者們可以有更多的關于《藝苑卮言》的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王世貞著;陳潔棟,周明初批注.《藝苑卮言》[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2]何文煥.《歷代詩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3]李燕青.《<藝苑卮言>研究》[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3年.
[4]呂蒙.《<藝苑卮言>版本考》[D].上海交通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