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丹 付艷麗
摘? ?要:主要講述在我國倡導部分高校應用型轉型的背景下,結合KAQ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深入剖析并構建了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培養適應時代新發展的高質量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
關鍵詞:應用型;KAQ;人才培養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急需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的高素質人才。2015年,中國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聯合發文,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變。轉型的任務包括培養定位與確定轉型的路徑,能與當地政府、企業建立良好的需求對接,實行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深化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加強實驗、實訓、實習基地建設等。很多高校都在探索應用型轉型下的人才培養模式,以期能夠滿足當下社會需求。與國內高等教育領域的許多學科(專業)類似,教育技術專業發展(尤其是本科人才培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1]。無論是政府的引導還是就業市場的倒逼,都促使人們必須認真思考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出現的問題與困境,加大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索和改革力度[2]。文章提出教育技術學專業知識—能力—素質(Knowledge,Ability,Quality,KAQ)人才培養模式,為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提供借鑒。
1? ? 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現狀
1.1? 招生與就業問題突出
國內有學者研究表明,“除了‘985工程’院校和多數‘211工程’院校生源充足外,絕大多數地方院校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的報考人數嚴重不足,即使是設有教育技術學專業碩士學位授予點的院校也是如此[3]”。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學生第一志愿率非常低,同時,畢業生的就業對口率也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是社會對專業的認識不到位,不清楚教育技術學專業是學什么,將來可以做什么。例如,很多用人單位急缺教育技術人才,但是他們更多的是在招聘信息上標出教育學專業或計算機專業。社會大眾對教育技術學專業的不了解導致了本專業學生入口和出口存在很大問題。
1.2? 課程體系龐雜,實踐環節薄弱
當前,大多數高校的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發展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不明確,導致專業課程體系龐雜、課程量偏大、學分偏高、必修課程所占比例過大等問題,使得學生在選擇課程時靈活性較低。而教育技術學是一門交叉學科,如果培養目標定位不明確,就會導致課程的類別偏多。在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培養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會有這樣的一種感嘆:技術趕不上計算機專業,理論不如教育學專業。雖然這種評價有些無奈,但確實反映出當前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體系的現實問題[4]。此外,大多數院校的實踐環節所占比重較低,教育技術學專業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大多側重于專業理論知識,在實踐方面經驗欠缺,導致學生專業能力略顯不足。因此,有很多專業倡導增加教育技術學專業的實踐學時比例,以提高學生的設計、開發、應用、創新能力。
2? ? 應用型KAQ人才培養模式內涵
KAQ人才培養模式最早由浙江大學潘云鶴院士于1995年底探索實施,強調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和素質(Quality)并重的一種學生培養模式,三者之間具有密不可分的聯系[5]。該模式主張三者并重,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其目的是建構學習者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素質結構,并實現3種結構的有機統一[6]。KAQ模式中的知識,主要指書本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的經驗知識兩個方面,包括專業知識,并著重強調了交叉知識對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能力是指學生能夠根據所學到的知識去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的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素質則是能夠充分表現個人思維方式和行為修養的內在品質,這里的“素質”不再是知識與能力本身,而是知識與能力發展的重要前提[7]。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并非弱化素質和知識的要求,而是在保證學生高素質和知識博的前提下,重點加強應用能力的培養[8]。
3? ? 教育技術學專業KAQ人才培養模式構建
人才培養模式應該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依據特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以專業改革為抓手,以課程體系改革為主線,以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改革為重點[9],結合應用型轉型的目標和任務要求,根據KAQ人才培養模式內涵,培養高質量的專業人才。本文根據教育技術學專業的特點,從明確人才培養目標、專業課程的有效設置與實施、實踐環節的創新到采用多元評價體系等方面來進行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實現系統培養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
3.1? 培養目標定位明確
大部分高校沒有很好地服務區域經濟的發展。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作為省屬地方本科高校,在應用型轉型背景下,人才培養應與所在區域經濟的發展緊密聯系,因此,教育技術學專業應深思人才培養的定位,把培養服務區域經濟發展的應用型人才作為核心目標,將畢業生更多地向企業輸送。同時,結合KAQ人才培養內涵,要求本專業學生掌握教育教學理論和計算機基本理論,具備教育資源的設計與開發能力,掌握前沿的專業技術、具有一定實踐經驗和創新精神。
3.2? 有效實施專業課程
本專業課程主要分為專業基礎課、專業方向課和專業選修課,大一大二主要開設的是專業基礎課,大三大四主要是專業方向課和選修課。在進行課程設置時,幫助學生夯實理論知識。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理念對課程進行了有效的整合,很多課程由原來單純的理論講授課或技能課融合成理實一體課。例如,將專業的攝影課程與電腦平面設計課程在課程規劃時進行整合,使學生在深入理解攝影原理和方法的基礎上進行作品的拍攝,在拍攝后期,結合攝影的知識利用Photoshop軟件對作品進行加工處理,完成從理論—拍攝—后期處理—發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理解的同時,也促進了理論和實踐的深度結合。為了更好的教學效果,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進行了廣泛應用實踐,例如翻轉課堂、移動學習等。通過課前的預習引導、課上的講解和答疑、課后的強化和鞏固,教學反饋良好,促進了學生知識方面的深化、能力方面的提升。為了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在結合專業課內容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由于是和專業內容相關,因此,并不會讓學生產生被說教的感覺,學生樂于接受,真正達到了潤物細無聲的目的。和之前的培養模式相比,對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的提升產生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3.3? 創新實訓實習環節
在實踐環節上,為了實現應用型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結合KAQ人才培養模式的內涵,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在實踐環節做出了非常大的調整,實踐效果良好。在學時方面,加大了實踐環節的比例,由原來的15%的學時比例升到了30%,有充分的時間進行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實訓環節的目標由原來的基于一般項目制作改為面向大賽的模式,企業工程師走進實訓課堂,進行實戰項目的指導,通過小組競賽,推送申報校內專業技能展、省賽和國賽,激發學生創新的熱情,吸引學生自主設計與開發。不同類型的工作室對學生能力培養方面發揮了極大的作用。在工作實習方面,積極開展校企合作,組織學生頂崗實習,“3+1培養模式”使工作實習環節從原來的4個月延長到10個月,學生被安排在經過考察和本專業相關的企業進行實習,在企業導師的幫助下參與項目的設計與開發,能力提高明顯,同時,使得在學校學到的知識能夠得到真正意義上的遷移,為畢業設計打下堅實的根基,有很多實習生由于表現優秀,畢業時直接留在該企業任職。由于在企業的實習經歷,學生在與他人溝通交流、合作等方面也有了更大的改變,信息處理能力及表達與溝通能力切實提高,最終使得學生綜合素質有了質的飛躍。
3.4? 采用多元評價體系
培養學生是知識、能力和素質等綜合培養,因此,在評價的時候不能按以往的單一手段來進行,應建立有效的教學評價體系,促進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效果、幫助改進學習策略,同時,也促進教師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考核評價體系主要分為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主要是通過考試的形式對學生的課程學習程度進行評價,這種評價的弊端在于學生經常出現考試前臨時抱佛腳的現象,往往評價的效果并不理想,學習效果差強人意。因此,本專業在評價體系中強化了形成性評價的作用,增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考核的形式多樣,針對知識的考核,可以采用隨堂測試、提交研究報告、期中考試等方式進行。在能力方面的考核,可以采用小組合作項目來進行。對于素質的考核,可以采用小組內成員評價、自我評價、教師評價相結合,考核的內容可以結合奉獻精神、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期末的時候通過終結性評價進行綜合性的考核,將學生的知識、能力和素質3方面進行有效全面的評價。
4? ? 結語
以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轉型為背景,以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為切入點,通過對KAQ人才培養模式內涵的解讀,構建了基于人才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與實施、實踐環節創新以及多元評價體系的教育技術學專業培養模式。通過該模式的應用,本專業的學生在考研、就業、比賽等多方面有了顯著的提升,培養效果良好。
[參考文獻]
[1]楊九民,梁林梅.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現狀及改進對策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5(7):98-104.?
[2]張冬玉.地方本科高校轉型視域下教育技術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16(7):224.
[3]楊方琦.新時期教育技術學本科專業發展的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2(2):101-107.?
[4]李兆義,楊曉宏.地方高校師范類教育技術學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及課程群建設研究[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5):122-128.
[5]潘云鶴.KAQ模式與研究生教育[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1997(2):5-7.
[6]鄒男男,曹錦丹.醫學信息學專業研究生KAQ培養實踐探討[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11):116-117.
[7]劉? ?瑩.應用型旅游本科KAQ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36-37,72.
[8]潘? ?冬.應用型本科院校英語專業KAQ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現代教育科學,2018(11):121-126,146.
[9]張? ?穎,趙? ?強.醫學信息工程專業KAQ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中國醫學教育技術,2014(5):48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