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們已進入網絡時代,網絡技術的出現,打破了時空的限制,實現了全球資源共享,為教育開辟了一個新的“網絡教育時代”。我們應當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發展帶來的契機,改進原來的教學模式,采用以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支撐的新的教學模式,使英語教學朝著個性化學習、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的學習、主動式學習方向發展,充分調動師生兩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確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關鍵詞:高中英語;多媒體教學
一、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優勢
多媒體技術等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被引入外語教學,為營造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學習環境,有效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提供了條件。多媒體網絡系統以其隨機性、靈活性,信息多維性和立體化的方式把知識形象生動地呈現給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節約時間,提高效率,使教師更好地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整個英語教學過程。
(一)多媒體技術具有集成性、多樣性和交互性,提供了現代教學工具。多媒體教學通過聲音、圖像、文字、動畫一體化界面加大了對學生感官的刺激,使得教學變得形象化、生動化、趣味化,激發學生思維的興奮點,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興趣和記憶力,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網絡資源能夠為學生提供大量的學習資料,如背景知識、詞匯、例句等,使得課堂內容更加充實,也使得學生獲得的信息量比傳統課堂中大得多。多媒體信息量大和速度快的優勢可以幫助教師傳遞大量的信息,給學生提供多種形式的訓練方法和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有利于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二)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完全自主的學習環境。多媒體教學突破了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構建了一個無限開放的教學空間,學生可以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開展學習。同時,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學習材料、學習內容和學習節奏,制訂自己的學習目標,并根據自測反饋的信息及時調整學習進度,這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多媒體技術為外語學習搭建了一個有效的語言學習和使用的環境,課堂內的語言操練大多數是在假定的情景下進行的,這不利于學生在現實生活中的交流。基于多媒體技術的英語教學集聲、像、文于一體,多角度地提供大量形象生動的語言素材,全方位展現較真實的語言環境和文化環境,使情境式學習成為可能。這就大大增加了學生練習實踐的機會,逐漸培養了應用英語的能力。
二、對多媒體輔助英語教學的反思
(一)恰當合理地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確實能給英語課堂教學帶來質的飛躍。然而,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教師仍應起主導作用,教師在英語課堂上的作用是計算機的一些功能不可也不能取代。英語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語言學科,必須通過課堂上大量的師生之間的英語語言交流,學生運用英語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才能得到培養;而計算機只是輔助教師教學的一個工具,只能起到為教師的教學服務的作用,它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任何時候我們都是為了教學而使用工具,而非為了使用工具而教學。因此,是否使用多媒體,應取決于英語課堂教學的需要。
(二)有些英語教師把計算機顯示屏當作黑板,課前將整個操練材料、問題和答案、甚至整個教案都輸入計算機,課上一一顯示。我們知道,英語課堂上教師必須隨時根據教學進展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操練而達到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目的。另外,用計算機大屏幕完全替代黑板,易造成學生視覺感知僵化;計算機難以在一個屏幕中顯示整節課的內容,使學生對整篇文章的脈絡、主題思想、作者的寫作意圖等的把握受到影響;另一方面,使適時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行英語語言操練變成難于把握。總之,用計算機顯示屏完全代替黑板,不僅丟掉了傳統,而且也不能發揮多媒體在幫助我們解決教學疑難問題方面的獨特優勢。
(三)多媒體課件大多側重于有聲動畫的制作,它集動畫和聲音于一體,通過把教材中的素材通過動畫片的形式展示給學生,增加學生的視覺感官效果,較生動形象地展示教材中的語言素材,起到了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作用。但是,這代替不了學生的思維,代替不了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操練。因此,我們在制作和使用英語多媒體課件時,應當以促使學生動腦動口、積極參與課堂上英語語言操練為著眼點;切不可為了給課堂上多一點現代化教學的氣息,盲目地不加選擇地使用多媒體課件。
(四)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所起的作用是許多傳統的教學媒體不可替代的,但這并不是說,計算機多媒體可替代其它一切教學媒體。計算機多媒體固然有其它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但其它媒體和教學手段的許多特色功能是它無法完全取代的,如錄音機、教學掛圖、實物、簡筆畫、幻燈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功能不可忽視。所以,教師特別是英語教師不要一味趕時髦,應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的媒體和手段,讓多媒體與常規媒體和手段有機配合,發揮其應有的長處。
(五)一些教師為了體現教學手段的現代化,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地使用多媒體。有人認為,多媒體用的越多,課堂氛圍就越好,學生參與率就越高,所教授的語言材料越易于讓學生掌握。事實上,學生在課堂上的無意注意越多,教學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干擾也就越大,學生對語言素材的獲取量就會減小,也不可能實現在有限課堂上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有效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