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責
摘 要:民居是中國特色建筑的代表,包含住宅以及其居住的環境,由于中國各地區的氣候、地理環境、人文環境的不同所以它體現了一個地區獨有的特色。風水是中華民族獨創的傳統文化寶藏之一,是人們在生產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套理論體系。風水在建筑中的運用是人們對居住環境、生存環境進行選擇和處理的一種學問,是人類生存的方法論和世界觀。風水中所倡導的“天人合一”觀念對我國建設“美麗中國”具有指導性的意義。本文以魯西南民居為例,探討風水文化在傳統民居中的體現。
關鍵詞:民居;風水;文化
1.民居
傳統民居所表述的是一個時空概念,是我國各族人民在結合了當地的地理環境、生活方式、民俗的過程中創造并傳承下來,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民居建筑。南北兩地由于地理環境、氣候類型的不同出現了兩種不同的建筑形式,北方主要以黃河流域為穴局式建筑、南方以長江流域的干欄式建筑為代表。
魯西南地區的傳統民居的發展和形成是在魯文化的氛圍中發展起來的,具有濃重的魯文化色彩,建筑空間布局形式體現著傳統的禮治觀念,布局嚴謹,內外有別,尊卑分明。受儒家文化的影響,魯西南傳統民居主要是庭院式的民居,其形制一般表現為屋宇、院墻、東(西)廂房圍合成的封閉式住宅空間,易營造出一種祥和的庭院空間狀態。
2.風水
風水本為相地之術,即臨場校察地理的方法,因此也有地相、堪輿術的稱謂。它是一種研究環境與宇宙規律的科學,古人認為“宇宙大人身,人身小宇宙”,宇宙和人是一體的,秉承著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天人和一”。最早的出現在晉朝郭璞《葬書》一書中,其中說到:“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風水之法,得水為上,藏水次之”在這里,風水就是相地的意思,其基本原則就是“藏風聚水”。古人認為風是邪氣,入侵人體會使人生病;而水則具有流動性,上善若水,是生命的源泉,因此居所要選在有水的地方。從這里,我們也可以看出,風水就是處理人的居所(陽宅和陰宅)和環境關系的,總的一個原則就是“天人合一”。
3.魯西南民居的概述
魯西南村落是一個很好的“指南針”,縱橫交錯的道路中間坐落的是一個個獨立的院落,院落中堂屋的朝向整齊劃一的朝向南偏東方向。從科學角度上來講,房屋朝向南偏東方向在魯西南地區是最佳的一個朝向方位。我國北方夏季嚴寒,魯西南地處平原無可依靠的山脈阻擋來自西伯利亞的寒風,所以在冬季的白晝爭取更多的日照時間成為了必要,這樣一來,夏季朝向迎風方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夏季的炎熱。冬季盛行西北風,朝向南方在某種程度上避免來自西伯利亞寒風的侵襲,保持了室內的溫度,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取暖、殺菌、得到維生素D的滋潤。
魯西南為儒家文化的發源地,儒家的禮治作為一種頑強的封建政治倫理觀念,對魯西南建筑的布局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為強調尊者居中,其平面常作中軸對稱布局,這種以禮為基調的對稱布局在魯西南地區廣泛流行,四合院就是其最典型的代表。魯西南民居屬于四合院式的建筑格局,但在形式上又有所區別,形成了自己的建筑布局,主要有三合院、二合院兩種布局。三合院也是魯南民居中的主要建筑形式,成“凹”字形,有堂屋和東、西廂房和南屋組成,其簡單理解為三面建筑一面矮墻,房屋和建筑宅門連在一起。。二合院是魯西南民居中最典型的代表,這種建筑代表主要有兩棟房子組成,成“L”形布局,主要有堂屋和廂房兩部分組成。
4.民居中折射出的民俗文化
風水學是古代中國人的重要發明,是中國古代的一個重要學科門類,也是中華民族獨創的文化瑰寶。長期以來風水被風水師掌握應用,因而具有相當的神秘性,所以人們對于風水的了解也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們往往把風水看做成迷信的一面,而忽略了其中存在的極為豐富的科學因素。風水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之后它不僅是一種社會活動,而是通過同社會生活相結合演變成了一種民俗習慣,代代相傳。居住問題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大問題,住所的功能與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的諸多需求密切相關。風水民俗文化的運用體現的是人們通過風水這一獨特的文化寄托生活的理想,尋求精神安慰的人文情懷,體現了人們對安居樂業、發家致富、兒孫滿堂的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古代人們對于世界了解處于有限,對于突然而來的自然災害人們無法找到正確的處理機制,只能被動的接受。在長此以往中人們只能選擇在自己認知范圍之內對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進行趨利避害。在此過程中就產生了許多迷信的思想,神這一神秘的形象被人們在居住環境中進行廣泛利用,以神克鬼和祈求神靈保佑比如鬼神的存在,并且將這一形象通過圖案的形式表達出來。在魯西南地區最常見的就是將神話了的紋樣用作門的圖案,也就是常被人們稱作的“門神”。門神的題材來源都是有中國古代歷史人物進行的神化。還有一些常用于室內的的圖案紋樣,比如九魚圖,三羊圖,駿馬圖等等。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民居的裝飾也在發生著變化,人們開始將印有祥云和富水寶地的瓷板畫運用在建筑中。
除此之外在傳統民居中往往會采用一些物品進行處理。從風水上來講,有煞氣必須采用各種手段加以化解,常見一些方法有石鎮法、符鎮法、物鎮法等。人們采用這些方法以期達到逢兇化吉的目的。
5.結語
通過對魯西南傳統民居中所蘊含的風水文化進行研究,探討出人們通過對事物的安排,從住宅的選址到對住宅進行裝飾,企圖對一定場所內的“氣”施加影響。它有助于人們利用大地的自然力量和陰陽平衡,來獲得吉祥之氣,從而建構出具有良好生活環境的居住空間,促進健康,增強活力。現如今城鄉建筑的差異性愈加模糊,我們應該致力于符合當地的地理環境、風俗習慣、生活規律進行地域性設計。民居風水不僅對我們居住環境具有指導性的意義,對于我們今天生態文化建設也起著重要作用。將“天人合一”的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結合當代世界和中國問題相結合,對“自然與人合一”思想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深法.風水與人居環境[M].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2003.
[2]趙向標.傳統風水與現代住宅[M].群言出版社,2007.
[3]王琛婷.傳統民居中的風水探索[C].河北工程大學,2014.
[4]鄧中亞.中國古代傳統思想對建筑的影響[J].建筑與文化,2016,No.144,152-155.
[5]李丹丹.柴文華.“美麗中國”對“天人合一”的轉化和創新[J].倫理學研究,2018,No.98,20-23.
[6]董源格.淺談中國的風水民俗文化[J].東方藝術,2008,52-54.
[7]朱嘉鎣.魯西南古村落民居調查與保護研究[C].青島理工大學,2013.
[8]劉佳騏.魯西南地區門墩石造型、紋樣初探[C].河北科技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