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延芬
摘 要:學校教育體制中,學校文化是核心歷練,學校文化是實現課程化的根本途徑。在學校全面工作開展過程中,校園文化比較重要,是最持久、最深刻的學校文化。紅色文化課程的開展,有助于光榮革命傳統的弘揚,把學校新一代培養起來,尤其在小學,創新以紅色文化為中心的課程體系,并廣泛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有利于創造有特色、有魄力的校園文化。
關鍵詞:小學;紅色文化;開發;課程
革命戰爭年代沉淀下來的紅色文化,由中國共產黨、人民群眾、先進知識文字等共同傳統的先進文化,它彰顯了中國發展的特征,蘊含了歷史厚重的文化以及革命精神,在那個戰火連天的年代,紅色文化是人們內心的渴望,紅色之旅帶給我們革命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勵著我們中華兒女不斷為信仰、理想奮斗。在當前小學實際教學過程中,豐富紅色文化課程,在很大程度上會激勵每一個少年,不斷為理想努力學習、磨煉自己。
一、小學開辟紅色文化課程的途徑
小學教育是基礎教育,為小朋友以后的成長起到基礎作用,在小學教學過程中,豐富紅色文化主題,以紅色文化理念為核心,構建紅色文化的教育模式,利用紅色文化引導孩子,通過紅色文化教育孩子,將紅色文化資源綜合利用起來,通過多媒體等信息技術,開發校本課程,將紅色文化這個主題把握住,把系列主題活動開展起來,讓紅軍精神切實走入學生心中,豐富其高尚的紅軍情感。
通過為學生介紹更多的先烈勞模,通過信息技術播放先烈勞模的相關影片,如果條件許可,我們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中進行參觀,使得紅色文化深刻的走入學生心中,讓學生真切感受戰爭年代的殘酷和痛苦,學生的可塑性強,在他們學習生活中,讓這些先烈勞模精神成為奮斗的不竭動力。
小學開展紅色文化課程過程中,還可以通過軍訓的方式進行,軍訓活動課有效塑造學生,通過軍訓塑造學生不勝不休的品質,培養其吃苦耐勞的意志。平時學習和生活中,也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開展行為習慣方面的活動,以文化禮儀為主題,以班級為單位,創造文明班集體面向全體學生,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教學做到因材施教,開展演講、聲樂、書畫、舞蹈等多種特長培訓課程,促進學生特色個性的發展。
二、小學教中創建紅色文化課程體系
學校教育力以校園文化為核心,只有將紅色體系真正的構建起來,這樣“以文化育人”的功能才會被真正的發揮出來。
2.1 紅色文化環境課程
在學校文化當中,環境屬于物質文化,環境也是校園文化的有機載體,學校文化能夠使師生產生價值認同,并可啟迪他們的記憶,達到相同的精神氣質,因而要充分利用學校的物質環境,讓學校的每一面墻發出聲音,達到沒一處景都會傳情,讓師生在學校美好的環境內共同成長和進步,更珍惜自己的樂園。
2.2 培育紅色文化活動課程
小學生存在年齡差異,也有差異存在于他們的生理和心理中,其成長需要也不同,因而需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開展分層次的紅色文化課程,開展立體分層的紅色教育活動課程。如小學一年的孩子,可以開展唱紅色歌謠的課程,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創編紅色革命童謠,通過唱歌謠萌發“紅色”理想,激勵學生健康成長。對于二年級的小朋友,可以組織學生講述“紅色故事、革命故事”,借此開展課程,豐富學生紅色文化的內涵,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每個年級的學生對紅色文化理解的層次并不同,如三年級的學生,可以開展誦讀紅色詩篇相關的課程,通過開展活動展示紅色教育的成果,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發現自我的平臺。四年級的學生科通過開展具體的紅色軍營方面的課程,舉辦軍訓匯報演出,弘揚紅軍精神,磨煉學生吃苦耐勞的意志。對于五年級學生,可開展煉就紅色本領的課程,多角度的培養學生審美情趣,提高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六年級和開展有關畢業的活動,策劃難忘小學生活的相關活動。將“紅色文化”滲透到小學教育教學活動之中,收集紅色教育事例,長期抓紅色活動,塑造良好的少年形象,磨煉學生的意志品質。
總 結:
在小學文化構建過程中,探索紅色文化精神,彰顯紅色教育力量,把學生綜合素養全面提升,把學生優良的生活習慣培養起來,把學校特長教育凸顯出來,使學生潮氣蓬勃、積極向上。小學中開展“紅色文化”課程,有效實施和實踐,充分體現紅色文化的繼承性,以紅色文化精神開展校園文化,更具有感染性、感召力。因此,在小學教育過程中,紅色文化精神要不斷發揚光大。 小學文化教育中,開展完善的紅色文化環境課程,根據小學學生不同年齡階段特點,開展差異的紅色文化活動課程,大大培養學生的紅軍精神。
參考文獻:
[1]王儉,王旭旭.隴東紅色文化在小學美術課程資源中的開發和利用[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2018,(12):474-478.
[2]何麗.井岡山地區紅色文化滲透體育課程之研究[J].青春歲月,2018,(14):230-231.
[3]劉萍.來自紅色大別山的"情懷"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J].青年時代,2017,(18):214,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