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天柏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加大了對農村經濟建設力度,改善農村生活水平、環境,提升農村經濟條件,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基本。為了能夠促進新農村建設的穩定發展,就需要結合各農村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尤其是對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農村經濟發展考慮,明確三者之間的關系,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地落實到各項工作中,確保各項工作能夠嚴格地按照相關制度規范性地操作,還可以在管理的過程中,及時地發現存在的問題與不足之處,具有針對性地分析與解決,促進農村經濟改革的持久發展,提升農村經濟水平。
關鍵詞:農村金融 財政支農 農村經濟 發展策略
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我國越來越重視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加大了新農村建設力度,在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正確主導下,促進農村金融不斷地改革與發展,使農村貸款、農村財政的比例均衡,為農村經濟的持久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雖然城市與鄉村的發展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那么就需要政府部門能夠提高對其的重視度,結合各農村的實際情況,采取科學合理的改革措施,對資金流動與使用進行合理地安排,發揮出政府部門自身的重要職責,為我國新農村經濟的建設與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財政支農政策在農村經濟實施中的基本要求
(一)明確工作核心與重點
目前,對農村經濟建設與發展,需要考慮到現代化社會的發展情況,結合各農村地區的發展現狀,制定出科學合理的建設政策,全面地落實到各農村建設發展中,加大了對農村建設的力度,提高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度。在各農村地區的發展中,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基礎設施,所涉及到的基礎設施比較多,無論是農村生活設施,還是水利生產設施,都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工作,既能夠改善各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又降低農民的經濟支出,為農民創造出巨大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還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的建設,創新出良好的鄉村氛圍,始終都以可持續發展為基礎原則,對農村自然資源加大保護,提升農民保護環境的意識,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二)政府部門加大投資力度
對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最主要的負責部門就是政府,隨著我國工業化革命的不斷發展,促進者我國各領域的經濟發展,加大對新農村建設投資力度,也是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在各農村地區的發展中,依然需要得到政府部門的大力之處,只有政府部門加大了投資力度,才能夠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三)全面落實財政支持政策
對各農村地區的建設與發展,需要考慮到各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由于各農村地區存在著地理的差異,所展現出的農業生產也不相同。而對政府政策的全面實施,不需要一味地進行模仿,而是遵循著因地制宜的實施原則,以實際情況為建設標準,既能夠使政府政策全面地落實,又能夠確保各農村地區的科學發展。
(四)發揮出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
加大對各農村地區的建設力度,在建設完成后也需要加大對農村地區的監管力度,確保農民負擔與農民收入密切的聯系,既能夠提升農民的經濟水平。有提升了個地區農村生產力,對各農村地區的生活條件分析,避免對新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除此之外,從農民經濟收入的角度分析,針對新農村的農業發展,加大創新力度,提升新農村生產率,把建設資金與建設政策結合應用,充分地發揮出政府部門自身的監管職責,明確財政支農資金的使用具體去向,有效地提升農民積極性,為農村經濟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理論分析
(一)完善相關管理制度
在新農村的建設與發展的過程中,受到最大的影響因素就是農村經濟的轉型,直接影響到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情況。從農村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結合實際發展需求,制定出具有科學性、合理性的管理制度,加大對其的監管力度,對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產生不小的影響。當然,對相關政策的實施,要考慮到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發展階段等,對金融制度進行適當地調整,使各項管理制度全面地完善,更加滿足各農村地區的建設與發展需要[1]。除此之外,從金融性質的角度分析,銀行是以獨立的形式所存在,在各農村地區的發展中,主要承擔著農村信貸業務、資金支持等作用,那么也需要創設出更多的金融機構,使農村信貸業務不斷地擴大,又進一步推動了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二)創新發展結構
我國經濟發展結構,主要是以二元制結構所存在,最主要的影響因素就是政府部門,需要對三農政策提供大力的支持,積極地開展金額貸款利率優惠政策、農業補貼政策等,為 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提供有利的條件。在近幾年的發展中,使我國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都比較充分,無論是 財政支農,還是0金融政策,都逐漸地形成了良性的循環系統。而對農村經濟發展結構的不斷創新,還是以完善的金融機構體系為重要的基礎,才能真正地有利于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為了在根源上直接避免金融政策受的束縛,加大對農村市場化的研究,只有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有了一定的起色,才能有足夠的資金費用進行投資,也充分地體系出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
三、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問題
(一)財政支農利用率低
結合現代化農村經濟發展的角度分析,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動力就是財政支農。而結合我國財政支農政策的具有內容分析,對各農村地區的資金撥款,有百分之六十五的資金存著使用不合理的問題,對各農村地區的建設,僅有百分之三十五的投資費用,對我國各農村地區的經濟財政使用率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一方面,是中央對各農村地區進行財政經濟撥款,是采用逐級地發放形式,也就出現了逐級克扣的情況,當財政經濟費用真正到各農村地區中,實際資金費用的額度遠遠低于中央撥款金額。另一方面,也有地區進行了直接性的撥款,把資金費用直接方法到各農村地區中,但是,又受到了該地區政府部門的影響,未能夠對撥款金額合理地分配與使用,致使各農村地區的財政支農利用率逐漸地降低。
(二)金融資金投資率低
對社會商業金融與農村經濟進行結合,所產生的產物就是金融資金,隨著社會商業金融資金不斷地增加,就會影響到農業生產資金的增加,為農業生產經營活動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條件,為各農村地區的經濟效益創造了巨大的效益,尤其是對商業性的企業,創收出一定的經濟收益,逐漸地實現了雙贏的發展目的。但是,從我國各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分析,各農村地區的金融資金投資都比較低,而產生此現象的主要影響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金融企業投資低,無論誰商業用地,還是農村土地資源,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定,無法確保商業用地的穩定發展,影響到各農村地區的投資空間,使各企業都不會選擇都農村地區進行發展,影響了農村地區金融企業投資率低。另一方面,是受到了政府政策及建設資金的影響,對相關政策飛頒發、資金費用的實施,使各農村地區不占有創新發展的優勢,無法吸引外資的建設,影響了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
四、優化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措施
(一)提高經濟財政資金綜合利用率
提高經濟財政資金綜合利用率,能夠有效地各農村地區財政支農使用率低的問題,充分發揮出財政支農自身的重要作用,為我國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起到促進的作用,以最直接的資金對接方式,對各農村地區進行財政支農的補貼,尤其是對各農村地區財政撥款方式的創新,逐漸地取消了逐層下達的方式,在根源問題上有效地避免出現“貪污”支農資金的情況,真正地為各農村地區服務[3]。與此同時,在政府部門嚴格地監管下,使各農村地區都做好了相應的資金規劃,確保財政支農政策能夠全面地落實到農村建設與發展的各個階段中,遵循著因地制宜的分配原則,有效地解決各農村地區的農業生產與建設。
(二)對金融投資結構全面優化
對金融投資結構的全面優化,結合各農村地區的實際情況綜合分析,制定出完善的管理制度,對各農村地區的建設與發展各個階段全面地管理,逐漸地創新出多樣化的發展渠道,尤其是對農產品種植與銷售進行一體化的發展,促進我國各農村地區的轉型發展。提高對農村農業發展的重視度,使農產品的發展帶動著農村整體的經濟發展,發揮出農產品自身的經濟效益,吸引更多金融企業的投資,對單一化的銀行貸款形式創新,為各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創設更多的資金渠道,擴大農村農業經營規模,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創新巨大的經濟效益。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社會的發展中,農村經濟發展也具有重要的地位,政府部門提高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視度,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全面落實各項經濟政策,對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農村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詳細地分析,提高經濟財政資金綜合利用率,對金融投資結構全面的優化,確保財政資金能夠全面地落實到各農村地區的發展中,有效地解決我國農村經濟發展問題,促進我國新農村的經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文珍.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思考[J].農業開發與裝備,2017,(4):25.
[2]趙洪丹,朱顯平.農村金融、財政支農與農村經濟發展[J].當代經濟科學,2015,37(5):96-108,127-128.
[3]王倩.農村金融、財政支農和農村經濟增長的協整分析:1978-2007[J].吉 林 大 學 社 會 科 學 學 報,2010,50(3):138-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