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今人工智能與金融機器人發展迅速,逐漸被人們廣泛的使用,基于企業集團的金融集團服務中心從1980年代開始出現,金融機器人所需的成本不高,工作效率很高,且服務較好,所以越來越受公司的喜愛,直接影響高校的是公司對會計人才的需求逐漸變少,而會計人才的原始需求正逐漸轉移到管理和決策能力上。
關鍵詞:財務共享 會計 人才培養模式 改革和轉型
一、財務共享服務產生的背景、涵義及意義
(一)財務共享服務產生的背景
在1980年代初期,福特最初是公司會計部門的會計和審計服務中,規模較大,重復性高,并且易于標準化的公司,主要集中在財務管理中心,以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并增加服務價值。根據英國的《經認證的投資者調查》表明,這種新型高效的管理模式已被許多大公司迅速認可和歡迎,并已被全球許多公司廣泛采用,全球80%的世界財富前100強公司和50%的500強公司 兩家公司成立了金融共享服務中心。國內的一些學者也紛紛效仿。最近幾年,一些大型企業集團已經規劃建設了中興,華為,萬科,中國平安等金融共享服務中心。
(二)財務共享服務的涵義
財務共享指的是重新設計和標準化分布在各個業務部門的,高度可復制且容易標準化的財務運營的過程,重點是共享財務中心執行集成處理的運營管理模式。這樣新型的管理模式在多個子部門的重復性會計,管理和控制工作中得以復制,以合并為流程之后在造,標準化和財務共享中心。
(三)財務共享服務的意義
1.通過實現財務共享服務,可以有效降低管理成本,而降低成本是提高運營效率的關鍵方法之一。它是分散在不同地區的重復業務的智能和集中處理。一種是減少業務處理時間,另一種是為財務用戶節省資金。
2.財務共享服務的實現能夠節約企業的業務處理時間,接受財務共享服務的公司的業務部門更加明確。戰略和商業金融家以及共享金融家都在做他們的工作,工作更加專業,工作效率也更高。不僅如此,信息和通信時間縮短,協同作用水平提高。
3.為了實現財務共享服務以優化和重組業務流程以合并分散在不同地區的相同和重復的業務,有必要重組現有流程和結構以達到要求。這種方法不只是更新了管理結構的,還將為企業提供更多的機會和更好的前景。
二、財務共享服務中心對會計人才需求的變化
(一)對會計人才需求的影響
一旦實現了財務共享,與債券和債務,固定資產,總分類帳,償還額,總分類帳和會計報表相關的標準化服務就會在財務共享中心進行集成和標準化,以進行中央處理(金融機器人處理財務)。處置這些服務財務人員的需求在減少,許多大型企業都將千分之八的員工視為財務員工總數的合理百分比,例如中興通訊是中國最古老的財務共享中心。公司員工總數超過70,000。擁有1000多名財務官,我們正在努力實現這一比例。
(二)對會計人員的素質要求提高
怎么樣為客戶更佳快速地提供會計信息,對發展會計技能至關重要。同時,金融共享中心就很好的詮釋了這一要義。它不僅可以提高會計工作效率,還可以為會計人員節省大量勞動力,更多地參與業務決策,并快速的為業務做出有效的決策提供信息。這對會計人才的發展展示了一個全新的方向。首先,在開展學生商務會計培訓的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會計專業判斷能力;其次,我們需要專注學生的預算,投資,資金和風險決策管理技能培訓。
三、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轉型
(一)轉變教育理念
與通識教育相比,會計專家培訓過于強調純粹的會計專業知識教學。學生不僅要學習會計相關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還學習商業,經濟和信息處理的一些知識,并對學生進行商業和經濟學培訓。在風險科學方面,諸如成本會計之類的會計清楚地表明,其目的是減少公司的預算成本。
(二)提高師資水平
教師是整個專業會計教育過程的教育的核心,教師知識的廣度和深度可以清晰的反映出教師的技能水平,教師授課的主體和教科書。單純的文字無法教出優秀學生,因此您只需要通過考試驅動的教育即可。入學的學生只停留在商業,會計和管理概念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將各個學科的知識相結合,并且要學會熟練的運用,知識與真正的經濟科學的結合在一起,從而使學生得到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所以,我們的教師不僅必須掌握技術和會計技能,而且還必須掌握經濟和管理知識。
(三)優化課程結構和內容
主要會計師是中國所有大學中年齡最大的課程,涵蓋了除大學,高等學校,中等職業學校等以外的多個級別,范圍廣泛,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教育都包括,基本上有會計專業,所以專業課程基本完整,隨著職業教育在不斷創新,專業課程在專業中的比例超過80%,普通課程在經濟與管理中的比例達到正在減少。因此,學生的知識和結構與公司的實際需求是分開的,特別是智能化和集中式的標準化中心處理。財務共享服務減少了對會計人才的需求,并要求學生具備充分的能力和素質。所以,除了提高一般課程的比例之外,您還應該建立一個復雜的學習計劃,該課程將幫助您根據專門課程和一般研究發展全球技能和素質。例如,通過角色扮演模擬ERP沙箱可以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溝通和決策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景峰.創業創新型校企合作會計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會計之友,2018(03):37-38.
[2]楊航.大數據環境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與產業對接研究——以湘西地區為例[J].發展研究,2017(09):19-20.
[3]李浩淼.“互聯網+”時代會計高等教育改革路徑探索[J].東北大學學報,2019(03):12-14.
[4]趙志文.基于財務共享中心的高等院校管理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7(11):17-18.
[5]葛夢芳.會計轉型背景下高職院校會計人才培養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18(09):83-85.
[6]楊勇.財務共享服務對管理會計能力構建的影響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7(06):183-184.
作者簡介:
王瑩(1998—),民族:漢,性別:女,籍貫:安徽省合肥市,學歷:本科,專業:會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