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慶乾 黃馨
【摘要】:本文旨在以強化黨建對研究生培養的推動作用為目標,立足研究生培養的實際,通過優化研究生基層黨支部設置,創新理論學習方式,以黨風帶學風促進研究生黨建,構建扎根基層構建服務新常態,探索研究生基層黨支部建設模式。
【關鍵詞】:研究生 基層黨支部 建設模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我們的高校是黨領導下的高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辦好我國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掌握黨對高校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1】。研究生黨員群體是新時代青年中的精英,引導這些創新性人才自覺將科學研究與使命擔當相結合,將個人的成長融入到新時代國家社會發展的洪流,是研究生黨支部適應新時期發展需要的一大挑戰。
一、“黨建+X”研究生基層黨支部建設目標思路
當前研究生教育改革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黨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對研究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完善研究生培養體系、優化研究生教育質量是十分必要的,是改革中不可或缺的一環【2】。研究生基層黨支部“黨建+x”工作模式立足研究生培養特點,以提升研究生支部戰斗力為目的,在總結經驗基礎上,調整工作思路,以黨建為龍頭,在具體工作中重點實現“四個轉化”,即把黨支部政治優勢轉化為制度優勢,把黨組織先進性優勢轉化為黨員帶動實驗室同學攀登科學高峰的示范優勢,把黨的群眾工作優勢轉化為凝聚學院研究生合力的管理優勢,把黨風建設優勢轉化為志愿服務的優勢,進一步發揮黨建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推動作用。
二、 “黨建+X” 研究生基層黨支部建設路徑
1. 優化支部設置,夯實組織基礎
研究生既是學生又是科研工作者,雙重屬性使得研究生的培養模式與本科生迥異。研究生導師是研究生培養的第一責任人,在研究生思想引領、科研指導中處于核心地位,以導師為紐帶的科研團隊替代本科階段行政班級成為研究生群體的基本組織歸屬體;另外研究生群體中還存在著頻繁的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以上因素導致傳統的按照專業、年級、班級建立起來的黨支部未能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與向心力不足。《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規定:結合實際創新黨支部設置形式,使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3】。基于此將以年級、專業橫向設置的黨支部優化為以導師團隊、實驗室為基礎的縱向設置,實現指導教師進支部,進一步增強基層黨支部的凝聚力,為黨支部各項工作的推進奠定組織基礎。
2.創新理論學習方式,筑牢思想根基
一個政黨不僅要有黨魂,更要通過各種方式將黨魂注入黨員個體,凝聚共識,匯聚前進動力。基層黨支部作為黨的神經末梢,其思想政治工作重心應是將全黨宏觀思想理論知識轉化為黨員的個人認識。傳統的集中力量學習雖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灌輸式的方式并不能有效激發研究生學習熱情,導致轉化效果差。思想統一是支部行動有力的根本保障,日常學習效果的轉化直接影響到支部意識的凝聚。提升學習效果,要找準問題根源,打破傳統的被動學習方式,成立學習小組,充分利用研究生科研能力強的特點,以課題組的形式鉆研問題,以學術報告的形式分享學習成果,將被動的灌輸式學習,調整為主動的參與式互動探索,就是解決這一問題的“良藥”。創新的理論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了研究生的思想意識,為黨支部的建設打下堅實思想基礎。
3.黨風帶學風,促進黨建+科研融合
黨建與研究生科研兩者是相互融合,互相促進的關系。撇開科研搞黨建容易走向形式主義,缺乏黨建支持的研究生科研則缺少凝心聚力的沖鋒號。研究生分散式學習科研的方式,使得班級組織凝聚力不足,學風建設沒有載體與抓手,而黨支部的組織優勢可以有效彌補此不足,以支部下轄實驗室為工作平臺,以“爭先創優”為抓手,通過樹立先進典型,使同學比學有榜樣、趕超有目標,營造了良好的風氣和濃厚的爭創氛圍,實現黨風建設帶學風,促進科研工作。
4.扎根基層,構建志愿服務新常態
基層研究生黨員是廣大師生直接接觸到的黨員群體,每一名黨員都應是服務廣大師生的流動紅旗。研究生黨員學業、科研任務繁重,國內外學術交流頻繁。時間較短、組織較為方便的理論學習成了研究生黨支部常用的組織生活方式,這雖然能起到教育作用,但在深層次激發研究生黨員的責任意識效果有限。在“黨建+X”研究生基層黨支部建設模式的探索中,應堅持引導研究生黨員們 “走出去、沉下去”,發揮專業優勢,服務社會,將黨建+服務相融合,在實踐中逐步構建志愿服務新常態,進一步落實支部長效、生態發展。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6/1209/c117092-28936962.html, 2016–12–09/2019–02–04.
【2】朱毅 . 綜合改革背景下研究生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管理模式與實踐路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09):39-40.
【3】中共中央. 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EB/OL]. http://www.12371.cn/2018/11/25/ARTI1543146320637564.shtml,2018–11–25/2019–02–04
作者簡介:嚴慶乾(1986.10.3),男,漢族,山東臨沂,研究生,初級,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黃 馨(1994.08.9),女,漢族,安徽阜陽,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