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學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轉變教學觀念進行教學改革的同時,要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展,把思維訓練環節與多樣化的教學方式結合起來,讓學生在自主學習中促進思維的發展,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在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趣味性、探究性強的學習內容,激發他們的求知欲,讓他們靈活運用創新思維、發散思維等思維方式探究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
一、精心設計導入環節,發展數學思維
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探究感興趣的知識時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進去,在思維活躍的狀態下分析和思考,能快速掌握所學內容。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想讓學生在上課一開始就對所學的數學知識充滿興趣,就要利用好導入環節,精心設計導入內容,發揮導入環節的推動作用,讓學生快速進入學習和積極思考的狀態,促進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在設計導入環節時,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還要使導入內容與所學內容有密切的聯系,讓學生在導入內容的引導下順利進入所學內容的探究中,通過積極思考完成學習內容。
例如,在教學“小數的意義和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故事導入:超市里有一個粗心的小數點老是找不到自己的位置。有一天,一個小學生買了一個水杯,標價23.5元,結果小數點跑到了2前邊,變成了0.235,付錢的時候,售貨員狠狠地批評了小數點。在有趣的故事情節中,學生會產生疑問:小數點的位置很重要嗎?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會主動探究教材中的內容,解決導入環節產生的疑問,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
二、設計操作環節,發展數學抽象思維
在探究數學知識時,由于小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有限,在思考時受到思維發展的限制,不能深刻理解所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操作環節,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活動中借助直觀操作促進思維的深入發展。由淺入深地理解所學知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通過操作活動,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知識的距離,他們能借助直觀的操作進行思考,順利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可以把對抽象知識的理解反映到操作活動中,同時借助直觀的操作促進思維的深入,深刻理解數學知識,使學習活動具有趣味性,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
三、設計問題教學,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根據所學內容設計問題教學,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可以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鍛煉。解決問題就是發展思維的過程,在設計問題時,教師要從學生的數學能力出發,結合教材重難點內容設計問題,使他們能夠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深入掌握所學知識,有信心向更難的數學問題挑戰,通過解決數學問題促進數學思維的發展。在問題教學中,除了教師根據教材內容設計問題外,還要鼓勵學生根據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大膽提問,與教師相互交流不理解的地方,在教師的引導下解決疑問,順利完成學習內容。
四、合理利用錯誤,發展思維的深刻性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中對待錯誤的方法,巧妙利用錯誤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讓他們在分析原因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促進數學思維的深入發展。例如,在教學“小數乘小數”時,學生根據之前學過的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掌握了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但在寫計算結果時寫錯小數點的位置。在學生出現錯誤后,教師要讓他們分析兩個因數分別有幾位小數、積的小數位數與因數的小數位數有什么關系。通過分析和深入思考,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知道了小數點的正確位置:小數與小數相乘,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里面就有幾位小數。
五、用一題多變,發展思維的多元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時,教師可以采用一題多變的方式來訓練學生的思維靈活性,讓他們通過分析題目拓展思維面,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題目,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點,促進思維能力的有效發展。在一題多變題目的練習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和題目分析能力,讓他們閱讀題目,對題干進行分析,建立已知信息和未知信息的數量關系,順利解決由一個題目變化的多個題目,提高他們的思維靈活性,使他們具備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在設計一題多變時,教師要堅持由易到難的教學原則,讓學生先掌握解決簡單的一題多變題目的解決方法,然后逐步加大難度,使他們在解決題目過程中的思維得到訓練,發展思維的多元化。
六、開展探究性學習,發展創新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充分運用自身掌握的數學知識深入探究所學知識,從而在發展數學思維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生在探究過程中不再依賴教師的思維方法和思維過程,而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自主深入分析數學概念,這樣能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提升他們的探究能力。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可以設計生活問題,讓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思考,結合所學知識找到解決生活問題的思路,順利完成探究性學習,提高他們運用知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植樹問題”時,教師可以給出以下探究問題:學校有一條長40米的小路,在路的一旁栽樹,每隔4米栽一棵。兩端都不栽樹,共栽多少棵?只有一端栽樹,共栽多少棵?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借助數形結合的思想進行分析。在深入思考過程中,學生通過多個角度分析找到了解決方法,在探究中獲得了提高,促進了他們創新思維的發展。通過探究活動,學生深刻理解了“植樹問題”的思考方法和解決方法,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習興趣精心設計教學內容,激發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能在深入思考中發展數學思維能力,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多種方法進行思維訓練,使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他們在分析數學知識和思考數學問題時能從不同的角度入手,采用多種思考方法,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探究能力,實現了高效的小學數學教學。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