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彥
摘 要:小學美術教學,擔負著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美術素養、增強學生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開啟少年兒童創造思維的重任。優化美術課堂教學,從傳統臨摩逐步轉向寫生,提高少年兒童的美術素養。在美育教學中,有機結合德育教育,為祖國培養更加優秀的建設人才。
關鍵詞:優化 小學美術教學 課堂實踐 德育教育
基礎教育必修的小學美術教學,擔負著陶冶學生情操、提高美術素養、增強學生美感體驗、培養學生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開啟兒童創造思維的重任。小兒美術教學大多采作封閉落后的臨摹教學,以及變相臨摹的模仿教學。雖然有些學生在作品中能夠從明暗、色彩、構圖等方面達到一定的水準。但這樣的美術教學,過早地使兒童思維形成定勢,限制兒童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和想象能力的提高。結合多年小學美術教學的實踐經驗以及美育教育教學理論的探討,我認為小學美術課堂的優化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少兒美術教育工作者要熟悉少年兒童不同年齡階段的心理特點,懂得少兒藝術教育方面的理論知識。針對低年級少兒能夠在自己的情緒支配下隨意表現主觀意愿的特點,美術課堂教學以游戲的形式為主,鼓勵兒童自由表現,為兒童創造表現自己意愿的機會。兒童把繪畫當成游戲可以隨心所欲不受任何約束。在開啟少年兒童記憶、想象、創造等方面的能力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他們的作品用成人的眼光看有些滑稽可笑,但這些看似簡單,湖涂亂抹的線條正吻合了人類原始繪畫的特征。當看到天真無邪的簡單勾畫時,我們的心靈也會震顫而激動不已。
教師鼓勵學生自由繪畫并逐漸引導進入聯想繪畫,最大限度的挖掘潛藏在兒童心靈深處無意識積累的模糊印象,通過繪畫活動加工創造、鞏固強化、逐漸過渡到用簡單的幾何形體和色塊去表現較復雜的事物,發展抽象概括和藝術表現的創造才能。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地使用自己喜歡的色彩作畫,啟發學生對色彩、大自然和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師應尊重他們自主、自由的行為,這種行為對將來創造性思維天窗的開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隨著少年兒童對繪畫知識的逐步掌握,鼓勵兒童做記憶畫,并由記憶畫逐漸導入“想象畫”。由于記憶畫教學對學生形象記憶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有協調發展模仿能力和創作才能的教育優勢,所以在啟蒙教育的各個階段,都應貫穿形象記憶教學。教師對少兒的指導應盡量用口去說,而不是用手去參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是激發起少兒的創作欲,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從各種各樣的心理束縛中解放出來,提高自信心。
課堂小結盡量給學生發表見解的機會,讓學生自評、欣賞、體驗創作的審美感受。在學生對課本上的范畫欣賞過后,脫離課本進行行創作,再從點滴變通入手逐步積累,達到用繪畫語言表達自然即自我感情的能力。當學生進入高年級以后,隨著知識的增長,心理和生理都會有所發展,教學過程應逐漸加大“寫生”的力度。在這個階段,根據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等研究證明少年兒童視覺感觀的發展,寫實的傾向日益明顯,由“視覺寫實表現階段”而進入“壓抑階段”,出現眼高手低,表現欲望下滑或者興趣轉移的現象。低年級被認為是天才的孩子,進入高年級后對繪畫敬而遠之甚至厭倦,這時應采取一些新的方法,讓“眼”、“手”、“腦”并用,引導學生發展認知與表現的心理素質,以“觀察——思考——發展”為創作實踐的線索,幫助學生擺脫心理壓抑,提高學生原有的認識和表現欲望。
寫生教學的比重在小學高年級美術教學中逐漸增大。在學生有注意的品質,有積極觀察的要求以后才能進行觀察寫生教學,重點要讓學生進行思考,用比較的方法、思考的結果發現一些繪畫語言,能夠鑒賞物體的外部結構,以及明暗造型,物體的空間位置,色彩關系等,對客觀實物形象與主觀視覺形象反復比較,擺脫自由繪畫階段對物象的片面認識,提高觀察分析的能力。只要教師能夠結合少兒心理特點,一步一個腳印,少年兒童的繪畫技能就會逐漸成熟,為高一級學校美育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因地制宜,采取靈活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全面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美術學習的熱情中。新的大綱指導下編訂的教材更加注重少年兒童實踐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中繪畫實踐、手工制作都要學生準備材料。為了完成美術教學,需要家庭的積極配合,為孩子提供繪畫材料,孩子繪畫和制作的空間。學校也要投入購置美術教學器材,為教師完成美術教學提供物質條件。為了達到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師要結合實際針對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美術課要多給學生與大自然交流的機會,讓少年兒童對生活充滿信心,以滿腔的熱誠去發現美、創造美。
第三,建立全新教育理念指導下的新型評價體系,以激勵學生創新和培養豐富的想象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創新,對于不同類型的作業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應允許學生作品別出心裁而不是千人一面。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育者很難擺脫落后窠臼的束縛。我們常聽到的對學生的作品用“象還有不象”評判的人不在少數,這自然而然地滑向落后保守的評價老路上。為了使教學效果顯著,教師的示范也非常重要,但掌握不好“度”則會將學生的思維限制在非常有限的空間。我國現代著名的繪畫大師齊白石先生也告誡后人“學我者生,似我者死”就說明這個道理。我們只要在學生作品中發現一點閃光點就應當加以肯定,鼓勵學生創造性思維、發散性思維,切忌不能用成人化的眼光和思維評價兒童繪畫作品。
第四,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其他學科知識,也是優化課堂教學的一項內容。比如在高年級繪畫理論教學中,作品的構圖與語文教學中作文布局謀篇十分相似,教師一點學生即可理解。另外,在學生作畫的過程中,放一些輕音樂,感染氣氛,放松學生大腦皮層的緊張狀態,達到在輕松愉快中完成作業的目的。
第五,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少年兒童思想道德水平。美育和德育有很多相通的地方。美術課堂教學中,時時注重育人,比單獨提高美術實踐能力更加重要。比如中國花鳥畫教學中,繪畫題材的選擇就充滿著古人積極的審美意趣,高尚的道德評價。梅蘭竹菊四君子,歲寒三友松竹梅。這些題材都飽含著對人高尚的思想道德的期待。山水畫教學中,也能激發少年兒童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懷。
總之,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糾正把少兒繪畫教學成人化的傾向。從傳統臨摩教學逐步轉向比較科學的以自然為師的寫生教學中來,用創造性的教學,提高少年兒童的美術素養;在美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把美育和德育有機結合,為祖國培養更加優秀的建設人才。
參考文獻:
[1]蘇韻.論新課改下美術課堂的藝術教學[J].考試周刊,2018(72):170+196.
[2]沈志誠.小學美術教學過程中生活美學教學策略探究[J].小學生(中旬刊),2018(1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