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凱 李靜
摘 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信息傳播的途徑也越來越多,從而帶動了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和人類生活的進步。新媒體也隨之應運產生和發展。傳統媒體時代,人們習慣了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新媒體時代,人們更熱衷于使用電腦和手機來接收信息,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產生的競爭也就意味著電視記者在采訪時應吸收新媒體的優 秀部分,從而更好地順應時代的發展。在網絡普及的今天,電視記者如果仍因循守舊,將會在這個新媒體的時代失去競爭能力。文章首先闡述了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遇到的一些挑戰,然后提出了一些建議和方法。
關鍵詞:電視記者;新媒體;采訪
1.新媒體的特點
新媒體的概念比較寬泛,針對目前新媒體發展的狀況,我們可以將新媒體解讀為:依托于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主要途徑,通過電腦、手機等數字終端接收的信息傳播方式。主流的新媒體形態主要有網站、論壇、微博、公眾號、數字期刊、視頻平臺等。
關于新媒體的特點,美國《連線》雜志的分析非常具有代表性,即新媒體就是所有人對所有人的傳播。這句話,點明了新媒體具有的4個核心特征:
1.1互動性
傳統媒體的信息傳播往往是單向的,受眾基本處于被動接受地位,媒體和受眾角色分明。而新媒體由于依托網絡優勢,特別是可以實現轉發和評論,使得媒體與受眾,受眾與受眾之間的交流互動成為可能,媒體和受眾角色界限開始模糊,媒體不再是唯一的信息傳播者,受眾也不再是單純的被動接受信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傳播者和評論者。
1.2實時性
絡傳播的一大優勢就是擺脫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信息得以隨時隨地的傳播和接收。雖然傳統媒體也可以做到現場直播,往往成本高、難度大,特別對于突發事件,新媒體通過手機進行現場報道的優勢明顯,可以說,新媒體是目前時效性最強的傳播形式。
1.3共享性
通過網絡進行資源共享,已經成為人們的習慣。新媒體就是進行信息共享的典型代表,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網絡,搜索到自己關注的新聞信息,而且各個新媒體平臺對同一新聞的報道角度、解讀層次和關注焦點各不相同,這極大地滿足了人們對新聞獲取的差異需求。
1.4虛擬性
網絡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個虛擬的世界,尤其目前,相對于網絡技術的發展,管理制度建設尚顯滯后,存在一定的管理空白。這一方面讓人們傳播信息更加自由,更加隨意,加快了信息傳播的速度;另一方面,也給一些不良信息、虛假信息甚至是反動信息以可乘之機,混在其中,混淆人們視聽,干擾正常社會輿論,影響人們健康思想。
2.新媒體時代電視記者采訪技巧分析
2.1巧妙運用新媒體工具,增強時效性
眾所周知,電視記者應當具備敏銳的嗅覺,能夠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對前因后果進行及時的了解,基于此,通過采訪將事件進行公開報道,使得社會公眾能夠對事件真相有一個全面而又客觀的了解。在新媒體的背景下,電視記者不僅面臨挑戰,同時還面臨諸多的便捷,電話、網絡、微信等已經成為電視記者在采訪工作中應當充分利用的工具。
比如,以微信為例,記者可以將采訪大綱提前發送給被采訪對象,從而能夠更好地節約雙方的時間,從而實現足不出戶就能夠實現采訪,使得記者采訪的時間成本、人力成本等都有所降低。尤其是在當前新媒體的背景下,很多新聞事件都是通過微信以及微博的方式首先曝光的,在這樣的背景下,就更需要記者將這些新媒體看成是重要的采訪工具和信息采集工具。通過巧妙運用新媒體工具,在短時間內就對事件有大致的了解,繼而對相關信息進行及時的整理和收集,繼而進行更為高效的采訪工作,只有這樣才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采訪成效。
2.2堅守客觀立場,注重增強真實性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便捷以及時效十分重要,但是對于媒體的發展與競爭而言,最為重要的依舊是真實性。尤其是在新媒體的環境下,信息滿天飛,容易滋生和出現謠言,電視記者在采訪以及相關準備的過程中不堅守真實性的標準,就會使得電視媒體成為謠言滋生的溫床,與新媒體相比,電視媒體具有更為鮮明的社會責任感,堅持真實性,尤其是在面對突發事件的時候,進行多方求證和探討,才能夠使得新聞采訪更加具有客觀性,在采訪的過程中不偏不倚,所問的問題也不帶有主觀色彩和誘導性,只有這樣才能夠向社會公眾呈現更加客觀和真實的事件真相。
2.3要分析被采訪者給予的內容
被采訪者有時候會因為一些原因隱瞞一些事情,或者編造一些假話,真真假假混合在一起很難分辨,這就需要電視記者在采訪的過程中學會關注被采訪者的情緒變化,從而分析被采訪者講述內容的真實性和被采訪者的心情。比如,有時候被采訪者在被問及問題時,眼神躲閃,不敢正視記者,不敢正面回答記者所提出的問題,隨后又回答的話多半是假的,因此記者在采訪過程中一定要謹慎,同時也要注意自己提出問題的方式是否為對方造成的困擾,盡可能的換較委婉 的話題進行采訪。電視記者如果能夠把問題分析地透徹能夠引起人們的興趣,也能夠使采訪更真實,更動人,從而提高采訪節目的收視率。
2.4要學會察言觀色
記者在采訪過程中,為了避免一些特殊情況的發生,記者也應該學會察言觀色,要對受訪者的 情緒變化做到了如指掌,然后根據他們的情緒變化 來確定下一步將要采訪的內容,也就是要求記者學會及時變通,以此來應對各種突發情況的發生。同時,記者也要在此基礎上盡可能的從被采訪者身上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和一些有價值的信息,以 此來提高節目收視率,推動新聞業的發展。就比如《新聞聯播》,這檔節目可以說是新聞節目界的鼻祖,它不僅僅得到了全國人民的認可,該節目的記者也有著很高的素質和事業心,他們認真負責的 態度使他們能夠勝任這個艱巨的職業,并且該節目播出的新聞可信度較高,因此也有著較強的社會公信力。
結語
在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也獲得了新的機遇,作為新聞工作者,一定要牢記使命,思想上堅守政治立場,方法上積極開拓創新,讓新聞采訪工作適應時代發展,更好地為黨的宣傳輿論服務,更好地為和諧社會服務,更好地為人民群眾服務。
參考文獻
[1]王志爽.淺議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媒體記者的角色思考[J].今傳媒,2017(5):143-144.
[2]趙文華.新媒體時代記者新聞采訪工作的應對與創新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6(6):163-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