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10個核心詞,其中運算能力是學生數學學習中的關鍵能力。運算能力是小學生數學能力中至關重要的能力,也是學生認識和探尋數學世界的工具。運算教學不應該是單純的技能性訓練。在基于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理念下,計算不再是純粹的計算,而是基于問題的計算。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教師應該善于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理解算理,形成計算技能,追求算法的群體多樣化和個體最優化,深化解決問題的策略,回歸生活實踐,實現運算與解決問題的有效結合。
數學運算素養不是孤立的,教師培養學生數學運算素養,應從“四基”目標整體入手,落實數學運算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讓學生感悟數學運算中的基本思想,不斷積累數學運算的基本經驗。教學時,教師要設計合理的教學過程,加強直觀性、關聯性與應用性,促進學生運算素養的逐步形成與可持續發展。
一、明確算法與算理的關系
在計算教學中,算理與算法是兩個重要的關鍵詞。算理是對算法的解釋,是理解算法的前提;算法是對算理的總結與提煉,它們是相互聯系、有機統一的整體。理解算理和掌握算法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重要保證。在教學中重算法、輕算理和重算理、輕算法的做法都是不對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建立正確的教學觀念,尤其是在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背景下,更要從學生學習的實際需要出發,做到既重算理,又重算法,不可顧此失彼。
二、加強直觀教學,促進學生深度探索
學生在進行運算時,需要對與之相關的數學概念、法則、性質、規律和定義等有比較清晰的認識。對這些基本知識的認知來源于學生的探索學習。直觀教學手段(如,教具、學具和多媒體)的運用,能促進學生手腦并用,積極思考,促進學生深度學習活動的開展。借助直觀教學,能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可感。
三、提倡算法多樣化
進行運算訓練時,教師要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鼓勵學生嘗試用自己的方法計算。在一個班級中,不同的算法會出現。有了多樣化的算法,才有了討論交流的必要,才能實現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
算法多樣化是學生學習群體在探索過程中呈現出來的方法多樣化,既符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又體現了學生對數學知識規律的認識是逐步完善的。對某一個體學生而言,方法可能只有一種,但對眾多學生而言,方法就會呈現出多樣化。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法進行分析和比較,選出最優化方法,實現算法的優化。
四、運用數形結合的思維方法
數的運算是抽象的,講解起來也是枯燥的,學生一般較難接受。幾何圖形也是抽象的,如果把圖形和數有機結合起來,對一些數來說,就會顯得較為具體。這就是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這樣學生就很容易理解和接受一些計算的算理。
簡單的有余數除法和分數乘法的計算,可以利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對于初學者來說,順利完成轉化就顯得至關重要,這與學生頭腦中建立的關于有余數除法和分數乘法的表象有關。教學中,折一折、畫一畫和擺一擺等有效的學習活動能夠激活學生頭腦中的相關表象。這為理解計算中的算理和算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學生獲得了運算知識和方法,就可以發展數學運算素養。
總之,要培養和發展學生數學運算素養,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從數學核心素養的角度去思考和設計教學。教師既要讓學生在創設計算教學的情境和學習活動中運用數學思想,掌握算法和算理,又要培養和發展學生觀察、分析、動手操作和總結概括的能力,從而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發展學生的數學素養。
(殷明濤,嘉魚縣實驗小學,湖北 咸寧 421221)
(責任編輯:彭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