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完善家校共育組織體系
為打破學校圍墻構建家校共育機制,我們努力
構建四位一體的家校共育環境。在山東省淄博高新區教育局的推動和引導下,我們在區域內成立了區級、校級、年級和班級四級家長委員會,努力創設學校、家庭、社會和網絡四位一體的家校共育環境。我們利用高新區網上家長學校建設家校共育平臺,開發同步手機客戶端,集“通知、學習、管理、互動、評價”于一體,實現家校即時溝通,拓寬交流渠道。目前,注冊家長數突破4500個,每個家庭至少有一名家長注冊。
二、開設線上和線下家長培訓課程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教育教學帶來巨大的變革,也為家長成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學校依托高新區家校共育平臺,建立資源征集制度,從教師和家長中征集家庭教育資源,制作成微課程,以供家長學習使用。目前這類課程的視頻已到200余個。同時,學校還派專門的信息技術教師培訓家長使用數字美術和思維導圖等信息化軟件,便于家長在家中輔導孩子學習。為使家長更為直接地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學校還通過活動直播的方式向家長展示學校課堂教學的實況,實現家校即時溝通。此外,學校鼓勵家長間通過手機客戶端進行互動討論和交流,共同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線下,學校面向不同類別的家長群體,分別組織了新生家長培訓、年級家長培訓和畢業班家長培訓等多種培訓,讓教師和家長開展面對面的交流,形成了強有力的家校共育合力。
三、開發親子活動課程
學校依托山東省淄博高新區網上家長學校平臺,開設了親子教育體驗式課程。這類課程具體包括“中國夢”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用BYOD設備學習的親子共讀課程和比特創客親子共創課程等。這類體驗式課程由家長和學生共同學習,具有網絡圖文、音頻和微視頻等多種呈現方式,能更好地適應家長和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的學習要求,深受家長和學生喜愛。在能力測評室,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測試孩子的天資稟賦,引導家長培養孩子的特長,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神奇的腦波火車軟件可以對孩子的專注力進行測評和針對性訓練,消除家長不知道如何培養孩子專注力的苦惱。通過這些親子共學、親子共創等體驗式課程,家長獲得了成長,學生也開闊了視野,更重要的是親子間的感情也得到加深,達到了家校共育的目的。
四、整合家庭教育資源
為創建家校共育機制,我們努力整合家庭教育資源,具體做了兩方面的工作:
一是成立家庭教育講師團。學校成立了70余人組成的、具有不同研究專長的區級和校級兩級家庭教育講師團,細化時間節點和年級節點,分行為習慣培養、親子溝通技巧、心理健康教育等專題,指導家長進行家庭教育和親子實踐活動。目前,參與家庭教育講座的人數已突破3000余人次,講座形式和效果廣受家長好評。二是把家長請進課堂。我們發揮家長的自身特長和行業優勢,把家長請進課堂,為孩子們引進課堂外的課程資源,拓寬孩子們的視野。參與授課的家長通過這種特別的體驗,對教育產生了更深刻的感受和領悟,成為聯系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紐帶,有效彌補了學校教育資源的不足。我們首先通過網絡問卷的方式,對整個集團近7000名家長的學歷、特長和職業等信息以及3000余名學生的愛好、興趣和體質等情況進行了調研,詳細了解了每一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和個性化發展需求。然后,學校根據大數據調研分析結果,把社團發展與家長特長緊密結合,熱情邀請和鼓勵家長走進社團課堂。目前,通過300余名家長和教師的密切配合,學校分別開設了民族舞、插花、茶藝、剪紙、足球等30余種家校共育課程,為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奠定了基礎。
(鄭春紅,淄博高新區第二小學,山東 淄博 255086)
(責任編輯:彭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