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婷
摘 要:民間游戲是根據廣大人民日常勞動和生活活動演變而來,在幼兒園的教育中是非常常見的一種游戲形式,其內容和形式蘊含著優秀的民俗文化在教育目標上和幼兒園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教學活動相吻合。將民間游戲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以兩者的結合點為基礎可以豐富教學文化課程、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和參考價值。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民間游戲;應用與整合
引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手機游戲、智能機器人、遙控小汽車等成為了現在兒童的主要玩具,傳統的民間游戲已逐漸被替代。這類新奇的玩具僅僅只是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兒童基本被局限在較為封閉的空間里,較于傳統的民間游戲而言,對于語言表達能力、和其他兒童的相處已經團隊協作能力與意識都缺乏一定的鍛煉,不利于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近年來,我國幼兒教育事業也在不斷的發展和擴大,如何將民間游戲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并把幼兒課程教訓內容與其相整合,是學前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和急需解決的問題。故本文分析用合適的民間游戲融合幼兒教育課程,探究其在幼兒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的教育意義與價值,以求幼兒在參與民間游戲的過程中對其成長過程中的積極作用。
一、幼兒園教學課程與民間游戲整合的優勢
民間游戲,是根據人們日常勞動和生活活動演變而來,其產生于民間,流傳于民間,是廣大人民傳統的嬉戲娛樂活動[1]。民間游戲具有明顯的競爭性和趣味性且內容廣泛、形式多變、種類浩繁等特點,對幼兒的全面發展有顯著的促進作用[2]。民間游戲的主要優勢在于:1.大部分民間游戲的內容對于幼兒來說較易接受、了解和掌握,例如丟沙包、捉迷藏等游戲,規則簡單,趣味性高,在游戲過程中更加貼近于生活。2.在教具的選材上,民間游戲一般都選自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自然材料,因其教具的制作成本較低且制作起來較為簡單,是多數幼兒園得以開展民間游戲的重要因素。3.民間游戲具有極強的靈活性,游戲材料隨處可取、游戲形式多變,對于人數、時間、場地等條件的要求極低,基本不受限制。
二、幼兒園教學課程與民間游戲整合的方法
2.1 將民間游戲與教育目標相結合
教育目標幼兒園教育活動的主體,其貫穿了整個幼兒園的教學課程。我國學前教育的總目標為培養幼兒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發展;進行適當的體格鍛煉,增強兒童的抵抗力和健康水平,促進身心正常發展等。幼兒園教學課程與民間游戲整合的關鍵就是進行細化教育總目標再與其進行相互補充和關聯[3]。例如踢毽子、跳房子、獨木橋等民間小游戲,可發展幼兒的身體協調、平衡能力;滾鐵環、多人跳繩等游戲可發展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運動能力;互拉車、合唱等可鍛煉幼兒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意識。將民間游戲與教育目標相結合可使教學活動更加貼近生活,進而加強幼兒社交和語言能力,提高幼兒身體素質,促進核心素養發展。
2.2 將民間游戲與教育內容相結合
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應選擇和教學內容契合度較高的民間游戲。例如:在語言方面可選擇編花籃、丟手絹、拍手掌等游戲;社交方面可選擇兩人三足、過家家、找朋友等游戲;藝術方面可選擇泥塑、竹竿舞等游戲。幼兒園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設計時,應以課程內容為基礎,適宜的選擇相契合的民間游戲,可豐富教育活動內容,提升其趣味性,顯著提高幼兒的參與度。選取最佳的民間游戲內容,找到其和幼兒園課程的共同點,帶有目的性的引入到教學活動中彼此結合,有助于幼兒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4]。
2.3 將民間游戲與教育形式相結合
幼兒園教學目前的主要形式為開展游戲。民間游戲與幼兒園常規的游戲形式相比,游戲的人數、時間、選材和場地的條件要求更低,隨機性和靈活性更強,因此更貼合實際的大部分幼兒園[5]。例如,可以分散或集體的方式在戶外活動中開展民間游戲,促進幼兒全面發展,提高戶外活動的教學質量;在家庭親子活動中也可結合民間游戲,有助于調動氣氛,讓家長回歸童心,使親子關系更加親密。民間游戲還可作為活動延伸環節插入在集體教學活動中,增強幼兒學習積極性和氛圍,提高其學習興趣和參與度等。這些均是以教育目標和內容相結合為基礎,將民間游戲應用于不同形式的教學活動中的表現。
三、民間游戲應用于幼兒園課程的教育價值
3.1 對于幼兒身體素質的提升
因為先天的個體差異,每個幼兒的體質和體能狀況都有所不同,在種類繁多的民間游戲中,其體質和體能都能得到相應的發展[6]。例如,跳繩、滾鐵環、老鷹捉小雞等可鍛煉幼兒的大肌肉群;翻花繩、打彈珠等可鍛煉幼兒的手眼協調能力;踩高蹺、木頭人、踢毽子等可鍛煉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應用民間游戲能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學習和掌握相關的動作技能,有利于幼兒身體素質和體能的發育。據相關調查顯示,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的維持和發展,民間游戲同樣具有一定程度上的積極作用。
3.2 提高幼兒的自我思考能力
民間游戲靈活多變,規則適應性強,在進行游戲時,幼兒可根據實際情況和興趣需要,自主展開、任意交流。例如,跳房子和打彈珠等游戲,幼兒在玩耍的時候會不斷的自行思考,創造不同的跳法或玩法,提供新的思路,有利于幼兒創新能力的發展;井字棋的玩法需要幼兒時刻關注棋局和對手,在游戲的過程中幼兒的注意力、觀察力和反應速度都能得到提高。
3.3 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大部分民間游戲基本伴有短小、瑯瑯上口、節奏歡快的民謠、兒歌或童謠等形式進行。例如,編花籃、找朋友等游戲,在玩耍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幼兒的詞匯量,調節幼兒情緒,使其語言能力有明顯的提高。丟手絹、跳皮筋這類需要大家共同參與的游戲,也能提高幼兒的社交能力和塑造良好的較為外向的個性,從而提升其對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
四、結語
民間游戲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將其應用于幼兒園教育活動中并把兩者進行整合,是學前教育一條勢在必行的道路,對學前兒童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7]。民間游戲在內容、形式和教育目標上都與幼兒園社會、藝術、語言等領域有著明前的契合點,適宜的將其應用于幼兒教育活動中,對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社會交往能力、思維與認知、身體素質等的發展有著積極意義。綜上所述,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時,適當的把民間游戲引入于教育目標、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中,不但能更好的進行相關教學活動同時,也能引導幼兒健康的發展方向,促進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金玉.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教學中的價值和運用[J]. 學周刊, 2017(11):229-230.
[2]劉梅.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應用探究[J]. 考試周刊, 2017(78):167-167.
[3]梅曉飛. 民間游戲活動在幼兒園教學中的整合與應用[J]. 考試周刊, 2018(42): 193-193.
[4]馬一萍. 農村小規模幼兒園本土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實踐——關于民間游戲在農村小規模幼兒園教學中的價值與應用[J]. 華夏教師, 2017(23):13-13.
[5]畢欣欣, 范明麗. 蒙古族民間游戲在幼兒園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 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8, v.39;No.239(6):152-154.
[6]劉菊芬. 民間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的實施策略[J]. 考試周刊, 2018(48):183-183.
[7]王亞琴, 卞敏霞. 樂在民間游戲——淺談民間游戲資源在農村幼兒園體育活動中的運用策略[J]. 山東教育, 2017(2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