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 要:在文化強國的戰略背景下,在文化自信列入我國四個自信的基礎上,學前教育階段對幼兒綜合素養的提升逐步跟進教育措施,其中文化素養作為幼兒綜合素養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對提升幼兒的文化底蘊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其次,我國眾多的傳統文化節日,為培養幼兒的文化素養帶來了眾多的契機。在這樣的背景下,把握節日的機遇、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來開展相應的文化活動,對培養幼兒的文化素養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在另一方面,新課程教學理念在近些年不斷在學前教育領域進行滲透,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理念也逐步成為學前教育活動的主流。本文正是在以上的背景下,分析我國節日特色活動在當下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探討當下我國學前教育階段以節日為契機的節日特色活動的建設策略。
關鍵詞:文化素養;幼兒;節日;文化活動
1 引言
《3-6歲兒童發展教育指南》明確提及,應當讓學前教育注入我國傳統文化基因,而新課程教學理念要求教師應當通過傳統文化來對幼兒進行熏陶教育。在幼兒教學階段,利用傳統節日的契機,積極跟進節日特色活動,并在不斷地實踐中完善節日特色活動的體系,開展節日主題式的幼兒活動,一方面能夠起到保護和宣揚傳統文化的作用,在另一方面,幼兒也能夠以此為契機得到傳統文化的熏陶。
2 節日特色活動在當下學前教育的發展現狀
我國眾多的傳統節日為學前階段幼兒文化素養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素材,但就當下的情況而言,節日特色活動在我國學前教育層面的發展仍然面對諸多的問題,就節日特色活動在當下學前教育領域存在的問題,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探討:
2.1 節日活動容易被忽視,特色活動缺乏先決條件
我國的傳統節日雖然有著十足的教育價值,但就現實情況而言,仍然存在許多幼兒教師會忽略傳統節日的價值。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情況,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首先,就當下大的學前教育環境而言,許多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其次,部分教師對節日活動的教育價值的認知度不夠;再者,許多重要的傳統文化節日是不用上課的,教師在節假日前后會忽略開展節日活動。
2.2 節日活動開展較混亂,特色活動開展質量較低
就當下的學前教育環境而言,許多幼兒園均設置了一些重要節日主題相關的園本課程,但是就實際的節日活動的開展情況來看,許多幼兒園在活動組織層面的呈現上是較為混亂的。因園本課程的規劃要求,一些幼兒園在節日前后開展了一些節日主題的特色活動,但落實到班級中,幼兒們所呈現的活動效果是頻繁的換區,對漫長的美工游戲、表演游戲的三分鐘熱度,等活動結束之后,當教師問孩子們在這次活動中收獲了什么,許多幼兒表示自己的感受與平時的游戲收獲沒有太大的區別,有的幼兒干脆是玩了之后沒有絲毫的感覺。這種情況的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以節日載體的園本課程的規劃往往很難照顧到不同階段、每一個班級的教師和幼兒的能力水平,這就造成了一些活動策劃、活動跟進能力較弱的教師和動手能力、文化素養相對較弱的幼兒無法很好地開展相關的活動,最為直接的表現就是這樣的活動開展效果的混亂。
2.3 節日活動模式較單一,特色活動開展平臺薄弱
《3-6歲兒童學習和發展指南》明確提及,在游戲活動的層面,教師應當盡可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平臺。但就現實的情況而言,許多幼兒園的節日特色活動中存在著游戲材料的短缺、教師活動情境布局的不到位、教師對幼兒指導“度”的把握不到位等諸多問題,這就造成了節日活動開展平臺的薄弱。開展平臺的薄弱的直接影響就是教師在組織開展相關活動中,僅僅是對前輩的活動組織和跟進方法進行完全的照搬,活動本身的布局就缺乏足夠的開拓性和創新性,較為單一的活動模式必然會讓節日特色活動缺乏真正的特色。
3 以幼兒為主體開展節日特色活動的策略
3.1 構建特色園本文化體系,為發現節日特色活動建立前提
人格心理學中強調:人在合理的環境中,往往能夠更容易發現相關事物的內在價值。這就提醒學前教育工作者,想要真正地促進幼兒教師們發現節日對幼兒文化素養培養的積極導向作用,其前提是能夠建立更有文化特色的園本文化體系。對幼兒園主體的園本文化體系的構建而言,首先,應完善園本課程的文化體系,并鼓勵大、中、小甚至是托班建立班本特色的文化內容。在另一方面,應當不斷完善幼兒園的環境文化建設,例如可以在幼兒園圖書室或走廊投放一些我國傳統文化相關的繪本書籍,又如可以在一些重點節日前后開展以節日為主題的班級黑板報活動,這樣的效果在于,幼兒能夠在幼兒園中經常與我國傳統節日文化親密接觸,從而成為學前節日文化特色活動推進的主體。
3.2 改良特色文化活動機制,為推進節日特色活動打好基礎
就當下的情況而言,新課程教學理念為學前教育中“以幼兒為主體”來推進活動布局建立了更多的可能。因此,在開展特色文化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不斷學習和理解新課程教學理念,并以此為根基進行特色文化活動的改良。就具體的操作而言,為了進一步增加幼兒在文化特色活動中的主體性,就拿活動導入環節來說,教師可以依照新課程教學理念中情境布局的方式,為幼兒建立良好的活動氛圍,情境布局的方式可以是以多媒體為主導的視頻情境,通過視頻情境布局的方式,給予幼兒視覺層面的沖擊,讓幼兒在活動之初就建立較強的對文化活動的感性體驗;也可以是生活情境,通過生活情境的引入方式,讓幼兒能夠拉近同傳統文化節日之間的心理距離,從而讓幼兒更有信心地參與到活動之中;除此之外,涉及到一些美工制作環節的實物情境、貫穿一些教授環節的問題情境等等情境布局的方式都能夠很好地激發幼兒的活動參與興趣。當幼兒有了興趣,特色文化活動的推進道路就不再是教師的踽踽獨行,幼兒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將為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建立良好的基礎。
3.3 豐富特色文化活動模式,為拓寬節日特色活動豐富渠道
除了以上兩點之外,節日特色文化活動的模式同樣重要。之前已經提及,當下學前教育文化活動布局存在著單一性的短板,作為學前教師,更應當直面問題,嘗試豐富特色文化活動的模式,來增加特色文化活動之于幼兒心理層面的新鮮感,讓幼兒更樂于參與到活動之中。就具體的操作而言,教師可以采取區域融合,輔助主題的模式來推進活動;也可以通過親子活動的模式增加特色文化活動中一些難度較大的環節;除此之外,互聯網的高速發展,為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文化活動推進建立了硬件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資源,開展相關模式的節日特色文化活動。
4 總結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每個國家都有著自己不同的文化,這些節日本身和節日相關的民俗內容為教育提供了先天的、優秀的素材,不依托于傳統文化的教學而建立的教學體系是十分可惜的。”仔細品讀陶行知先生的這句話,可以發現:傳統節日的文化素材對幼兒教育而言有著較大的挖掘潛能。本文從大環境的角度探討了當今我國學前教育領域節日特色活動布局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積極探討了節日特色活動在學前教育階段實施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陳姍閣.關于開展幼兒文化活動的思考[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2] 李進江.中小城市幼兒園文化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