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友努
摘 要:在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高尚品格,陶冶學生的良好道德風尚,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是學校教育的任務。實踐證明,只有在體育教學中加強品德教育,才能把學生培養成為身體健康,品德高尚的一代新人。
關鍵詞:小學體育 德育融合 途徑
結合本人從教體育多年的實踐中,淺談如何在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呢?其途徑有那些呢?
一、 通過表率作用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為人師者,為人父母者,無時不在影響著孩子。因此,教師應舉止大方,談吐文明,衣著整潔,在教學中,講解清楚,重點明確,示范規范,優美大方。其次要言行一致,要關心和愛護學生,做到“誨人不倦”。 教師自身的表率,直接影響著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情緒。
對學生進行德育,教師首先要以身作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作為實施教育的主體起著主導的作用,教師的思想行為、作風和品德無時不在感染、熏陶和影響學生。因此,在教學中,應堅持以身作則,處處作學生的表率。如要求學生上課不遲到,教師就應提前到運動場,做好課前準備工作。實踐證明,教師嚴于律己,為人師表,才能施教于人,做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二、通過課堂常規加強品德教育
課堂常規是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遵守的規范,是課堂教學的法規之一,是進行正常體育課堂教學的一系列要求與措施 。
通過課堂常規的貫徹落實,嚴格考勤、考核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可使學生養成聽從指揮,服從領導的良好習慣。例如:著裝的要求,上課集隊的要求、練習轉換的信號、手勢等。
通過課堂常規的教育,能夠嚴明紀律、嚴格要求,達到愛生尊師、安全鍛煉,一切行動聽指揮和增強集體榮譽感等目的。所以每個體育教師都應把貫徹落實課堂常規作為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認真搞好。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高尚情操,養成嚴謹治學的風氣。
三、通過教材內容加強品德教育
教師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內涵,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制定出不同的德育滲透計劃、任務。例如接力跑、拔河可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田徑、體操、球類等教材,都能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刻苦、機智、靈活、果斷等良好品質,又可增進學生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團結友愛的美德;中長跑練習中的“極點”現象,是對學生進行意志品質教育的最好時機;韻律操則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文明行為、陶冶美的情操和提高審美能力。
但由于各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養學生的品德方面又各有側重點。如基本體操的教學通過全體學生配合,協調一致,可培養學生高度的組織紀律性和集體主義精神。各類跑、跳、投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敢于拼搏的精神。各種集體競爭的游戲和比賽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團結協作、共同奮斗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集體榮譽感。 在民族體育項目的教學、練習和比賽中,更讓學生體會到我們偉大祖國的悠久歷史和傳統的文化。如在各種跳繩、踢毽、武術、滾鐵環、踩高蹺等內容的教學中,運用這些教學內容本身所具有的獨特的民族民間風格,對學生進行宣傳教育,使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勤勞、勇敢和我國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因此,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當深入鉆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的思想性,結合學生特點確定德育滲透的具體任務,制定相應措施,以確保德育滲透任務的完成。
四、通過組織教法加強品德教育
課堂中,選擇合理、科學的組織教法,是教師教學能力的體現,又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合理地選擇和運用組織教法,不僅是傳授知識、技術、技能,發展學生體力與智力的需要,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十分重要。 如通過隊列隊形的練習,培養學生動作迅速整齊,嚴格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通過組織學生保養場地、送還器材,讓學生養成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品德;通過發揮體育積極分子骨干作用,培養學生相互協作和獨立工作能力;通過有條不紊的練習次序和練習對形的安排,讓學生懂得健康第一、安全至上的重要性;通過向先進學習、樹正面典型的活動,啟發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課堂最后小結,表揚好人好事,激勵學生奮發向上的拼搏精神。
五、通過偶發事件加強品德教育
教師應及時、充分地利用偶發事件,對學生進行教育,如在籃球比賽中,有個別學生摔倒后,立即爬起來繼續參加比賽的生動事例,及時給學生以恰當的鼓勵與表揚,這對培養學生勇敢頑強、拼搏進取,為集體爭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又如上課時學生之間發生沖突、天空突然下雨、學生中有助人為樂、愛護公物之舉等。偶發事件往往具有短暫性、突發性、外觀性和差異性等特點,這就要求教師做教育的有心人,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一切行動和表現,及時抓住課中的偶發事件,因勢利導,態度鮮明而又迅速地進行處理。在教育學生時,以正面教育為主,語言要嚴肅誠懇,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諷刺挖苦。
六、通過游戲教學加強品德教育
游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數游戲都有一定的目的性和思想性,有情節,又有對抗和競爭,符合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是學生最喜愛的一項綜合性的體育活動。 如在游戲練習中,將“障礙接力”改名為“小八路送情報”這一情景游戲,將游戲內容故事化。將游戲過程的各個障礙改為繞過“敵人的哨崗”、跳過“小河”、爬過“山坡”、最后奔跑到“目的地”等,使學生在練習中置身于故事情景之中,身臨其境的練習使他們興致高漲,樂趣無窮,既學參與了練習,又培養了克服困難的精神,也進行了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七、通過審美教學加強品德教育
體育教學中的審美教育,主要是通過生動、鮮明、具體的形象來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主要是憑借優美的形象來打動人,以美感人,以情引人。如在隊列練習中滲透禮儀教育,注意培養學生正確的坐、立、行、走、跑等身體姿勢,要求學生作到站立挺直、坐姿端正、行走輕盈,要展現出良好的身體姿態和精神風貌。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對周圍事物的鑒別能力和對真、善、美的追求。
八、通過心理素質的教學加強品德教育
如果一個人有良好的心情,有寬闊的心胸,經得起生活的風吹浪打,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屈不撓地前進,我們就說他的心理素質好。如果一個人悲觀抑郁、心胸狹隘、自卑怯懦、缺乏適應社會和創造生活的能力,若此時對這些學生進行勇敢、頑強、刻苦、機智、靈活、果斷等品質的培養是毫無收獲的。他們仍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贊揚,學生的自卑心理并不是不可改變的,只不過是在體育活動中暫時失去平衡的一種心理狀態,恢復了心理平衡,自卑心理就可以克服和消除。使學生的內在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因此,心理素質培養更是德育的良好途徑。
總之,在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是多方位、多渠道的,靈活多樣的。只要我們把握時機,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將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教育融合在體育教育過程中,不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有效的。
參考文獻:
[1]周燕麗. 芻議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 學周刊:a, 2013(12):162-163.
[2]潘永逸. 芻議德育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 課程教育研究, 2017(10).
[3]李傳安. 芻議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 當代體育科技, 2013, 3(27):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