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松
摘要: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全國各地正加快組建專門機構實行行政許可相對集中審批。結合糧食收購資格認定審批職能業務劃轉實際,筆者認為推行糧食收購資格認定集中審批與做好事中事后監管,需重點明確審批職能調整劃轉集中審批與業務流程再造對審批服務提出的新要求;商事登記主體信息共享平臺認領及審批辦證、監管執法的新要求;妥善處理審批發放《糧食收購許可證》與撤銷(撤回)、注銷、取消糧食收購資格的新要求。
關鍵詞:集中審批 事中事后監管 問題研討
根據國家推進政府機構改革與實施政務服務“放管服” “一窗受理” “一次辦好”改革統一部署,全國各地正積極調整劃轉部門審批職能職責、業務人員,組建行政審批服務局等專門機構對相關行政許可事項業務實行集中審批。結合擬首批調整劃轉糧食收購資格認定審批職能業務實際,筆者就推行糧食收購資格認定集中審批與做好事中事后監管的幾個問題談談看法,與同仁商榷交流。
一、審批職能調整劃轉集中審批與業務流程再造對審批服務提出的新要求
糧食收購資格認定審批目前一般由縣級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派駐本級政務中心大廳窗口負責辦理,業務流程一般分為受理、審查、現場核驗、決定、發證/辦結等環節,其中特別程序是現場核驗或實地核查。按原國家糧食局印發的《糧食收購資格審核管理辦法》和《糧食流通監督檢查暫行辦法》等有關規定,審核機關認為需要對申請材料的實質內容進行核查的,應當指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進行實地核查。實地核查結果應當由實地核查人員和被檢查單位負責人或者其授權的人員簽字、蓋章認可。實地核查結果同時作為審核機關是否發放《糧食收購許可證》的主要依據。嚴格來講,實地核查或現場核驗既是行政審批的一個必要環節,又屬行政監督和執法檢查的范疇,需要持證上崗,亮證執法。基層機關實踐操作中受從事行政審批、監管執法編制人員嚴重不足等影響,混崗交叉使用明顯,現場核驗或實地核查時監管執法人員一般提前參與介入,與審批人員聯合踏勘,現場核驗,既有效解決了行政審批、監管執法人手不夠等問題,也符合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等規定。
另外,按原國家糧食局印發的《糧食監督檢查證件管理規定》第五條的規定,申領監督檢查證件應當具備的條件是從事糧食流通監督檢查工作,經過糧食行政管理法規知識培訓并考試合格,原則上要求具備國家公務員身份。暫屬事業編制的地方糧食局,可以依照法律、法規或者規章的規定,接受上一級具有行政執法主體資格的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委托行使行政執法職能,并按程序申領監督檢查證。按照第六條的規定,省級(含)以下可申領監督檢查證的范圍主要有三個:一是糧食行政管理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和分管監督檢查工作的負責人;二是具有執法主體地位的監督檢查處(科、股)的組成人員;三是與監督檢查工作關系密切的處(室、科)負責人或指定的專人。按照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調離糧食行政管理部門或者調離監督檢查工作崗位的,由所在部門將其監督檢查證收回,交發證機關注銷。綜上所述,各地新組建的行政審批服務局不屬于申領發放范圍,無法參加培訓考核獲取《糧食監督檢查證》。同時,即使是跟隨審批職能業務調整劃轉到審批服務局的糧食部門工作人員,其原有的《糧食監督檢查證》也應當依法收回和注銷。也就是說按照相關規定,新組建的審批服務局工作人員在辦理糧食收購資格認定審批服務的實地核查或現場核驗環節,無法實現持證上崗,亮證執法,需要聯系協調原行業主管部門具有《糧食監督檢查證》的審批執法人員協助辦理審批業務。
這又產生了新的矛盾。按照審批服務“一窗受理”“一次辦好”和“一枚印章管審批”改革要求,相關部門審批事項職能業務調整劃轉后已由各級各地審批服務局負責,與原行業主管部門沒有關系,尤其是聯系協調原行業主管部門監管執法人員實地核查或現場核驗,以及安排公務車輛、行程及費用開支等具體事項也應由審批服務局負責辦理,不應由原行業主管部門承擔,否則會進一步增加協調配合難度。另外,原行業主管部門監管執法人員在實地核查或現場核驗環節的公務行為的法律效力和法律責任等問題也有待進一步明確規范,以及是否與今后推行的行政審批“獨任審核制”相沖突也有待進一步明確規范。
二、商事登記主體信息共享平臺認領及審批辦證、監管執法的新要求
商事登記制度簡化改革后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在登記發放營業執照時已告知市場主體需要憑證經營,并通過商事登記共享平臺將市場主體相關信息推送至各行業主管部門。但操作實踐中新增市場主體很少主動聯系行業主管部門審批機關申辦《糧食收購許可證》依法依規經營。
為加強事中事后監管、有效推進商事登記主體共享平臺信息認領,各行業主管部門一般是安排審批人員專人、專號定期認領,轉交機關內部監管執法機構人員辦理,由他們現場或電話通知新增市場主體主動通過網辦或到大廳審批窗口現場申辦糧食收購資格,經審核批準后領取《糧食收購許可證》依法開展糧食收購經營業務,否則會依法依規給予行政處罰。
在部門審批職能業務調整劃轉后,商事登記主體共享平臺信息認領是由新組建的審批服務局負責,還是繼續由原行業主管部門負責需進一步明確,同時還要進一步明確由誰負責再次提醒或告知新增市場主體及時到行政審批服務局申辦許可證,避免延誤時機受到行政處罰。
三、妥善處理審批發放《糧食收購許可證》與撤銷(撤回)、注銷、取消糧食收購資格的新要求
審批發放《糧食收購許可證》與撤銷(撤回)、注銷、取消糧食收購資格分屬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不同范疇,目前均由縣級以上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審核機關或監管執法機關負責,一般都是行政審批與監管執法人員持證共同參與,彼此掌握標準基本一致,協調溝通比較及時,更是聯合審批或監管執法,相對來說沒有大的沖突矛盾,審核管理比較規范,審批發證比較慎重,有效避免了審批發證后又被迫撤銷(撤回)或強制注銷、取消等情形,有效減少了爭議糾紛或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隱患。
新組建的行政審批服務局將審批職能業務劃轉調整后,行政審批與監督處罰分屬兩個或多個不同部門,行政審批由審批服務局負責,監督與處罰由原行業主管部門或新組建的綜合行政執法監督部門負責,極大可能存在以下矛盾隱患:由于各自對相關法律法規學習領會不盡一致,掌握知識、工作素質、業務水平等存在差異,或者溝通協調不夠到位等原因,很可能出現審批機關剛頒發許可證、監管執法機關卻在糧食收購資格核查檢查中發現不符合審批發放條件、需要進行糾正的情形。這種情況下是由審批機關主動撤銷、撤回,還是由行業主管部門或綜合執法監督部門依法依規強制注銷或取消需要進一步明確。不容忽視的是,操作實踐中一旦發生這種情形,很可能會引發申請人不滿或激化矛盾,并引發行政復議或行政訴訟等糾紛,既不利于妥善處理行政審批與監管執法部門的關系,也影響了行政審批或執法監管效能形象,需要未雨綢繆,及早研究應對,形成整體合力,嚴格規范審批,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促進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結 語
推行糧食收購資格認定集中審批與做好事中事后監管,既是深化行政許可制度改革的需要,又是強化事中事后監管措施的必然;既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又需要辯證統一來認識。當前尤其需要切實做到全面準確分析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應對新挑戰,準確把握新機遇,穩妥扎實、依法依規處理好上述三個新要求,妥善化解新矛盾,確保推進行政許可審批權相對集中改革與加強事中事后監管處罰措施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切實規范糧食購銷經營秩序行為,加快法治糧食建設步伐,有效保障區域糧食安全。
(作者單位:山東省青島市即墨區糧食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