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信用社與國有商業銀行組織架構不同,一般為縣(市)級法人機構,其特點決定了其在全面預算管理方面的特殊性。其業務可按時間、對象分為不同的類型,所涉及的經營內容也更加具體,在編制預算時多以顧客角度出發設計非財務性預算指標,且重點關注風險性控制內容。本文首先分析了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的特點提出了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問題改進和優化策略,希望能為農村信用社相關管理人員提供一定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財務管理
一、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
農村信用社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全面預算管理組織和制度體系不健全。由于信用社的全面預算組織職能過于分散,真正負責預算管理工作的只有財務會計部門,領導層偏重于對預算方案的審批,戰略性的指導和修正較少,導致全面預算工作不能有效地同信用社的長期發展目標相結合。同時,由于預算管理責任不明確,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沒有一個合理的預算工作組織安排,進一步加大了財務部門的工作負擔。一些地方農村信用社還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尚未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體系,許多流程都缺乏細化的執行標準。而且目前的預算管理也多集中于財務預算方面,對其他方面的預算內容較少,無法充分發揮全面預算的統籌管控作用。(2)預算編制方法不科學,全面預算準確度不高。一些農村信用社預算編制采用同定預算和增量預算等預算編制方法,預算計劃的彈性不強,未綜合考慮其自身的發展需要和外部可能存在的環境變動因素,不利于后期預算執行工作的開展。在編制預算時較為粗放,預算數據準確度不高,預算指標設計也不夠均衡合理。(3)預算信息反饋渠道不暢通,農村信用社部門人員較少,大多數都沒有設立負責預算的專門人員,導致內部缺乏有效地溝通和協調機制,預算信息處理效率低下。在部分關鍵預算環節監管缺位,只注重事后的預算管控,對事前和事中缺乏關注,難以及時根據預算工作情況調整預算偏差。(4)缺乏有效的預算績效考評機制,預算考核評價指標設計過于單一,難以有效激發各部門及員工預算工作的積極性,員工全面預算參與度不高。
二、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問題改進和優化策略
(一)建立和完善全面預算組織和制度體系
農村信用社要設立專門的預算委員會以及全面預算工作小組,明確各級預算責任中心。由農村信用社領導層和委員會作為全面預算的最高層決策管理機構,主要負責全面預算的審批審閱,確保其與經營目標的一致性。預算工作小組是全面預算的日常辦事機構,主要負責預算編制、執行監管、協調溝通、反饋評價等工作內容。在預算責任中心層面,主要以各農村信用社分支機構“分塊”管理以及分支機構各業務部門的“條塊結合”管理模式為主,最終落實到各級營業網點預算管理崗位,負責執行上級下發的預算指標并采集匯報預算基礎數據。
農村信用社要完善全面預算管理制度體系,分別從財務預算、業務預算以及其他專項預算如資本預算、籌資預算等方面制定專門的預算工作制度條例,完善預算管理配套辦法,包括預算編制辦法、預算執行程序、預算調整標準、預算財務檢查與內審規定、預算分析方法、預算考評及獎懲制度等。另外,還包括與預算相關的其他配套制度條例。如營業費用管理制度、同定資產管理制度、不良貸款清收處置及核銷制度、會計科目管理制度等。
(二)規范預算編制方法,提高全面預算的準確度
農村信用社一方面要改變目前單一的增量預算編制方法,結合具體的業務活動特點以及環境變化趨勢,靈活運用多元化的零基預算、彈性預算、滾動預算等編制方法,確保預算編制計劃切實可行。另一方面要細化預算編制內容,結合自身的業務需求分類編制各種預算,可通過對業務作業鏈的分析,分別制定分機構、分部門以及分產品的預算。將預算進一步細化到產品,可以借助一定的財務工具核算農村信用社的各種產品的規模、價格、費用以及風險等,形成專門的產品預算報告,基于產品預算績效評價,健全產品預算體系,從而促進全面預算的“全方位”的管理。
為了提高全面預算的準確度,有針對性地進行預算管理,需要基于價值鏈對各機構、部門、產品分別制定業務預算、財務預算、資本預算以及籌資預算。在制定業務預算時,重點關注營業成本、營業收入、采購以及期間費用等指標。其中,營業成本主要以業務管理費用的同定成本以及利息支出的變動成本進行預算編制。在編制財務預算時,重點關注資產負債表預算,損益預算以及現金流量預算指標。在編制資本預算時,重點關注同定資產、權益性資本以及債券投資等指標。在編制籌資預算時,要根據發展計劃、業務規模等預測資金需求量,確定資金的來源及結構,選擇恰當的籌資方式,以確保籌資成本預算在可控范圍之內。
(三)加強預算信息溝通及反饋,及時進行預算調整和優化
農村信用社要構建預算信息反饋系統,對其日常的業務經營情況及預算執行活動進行實時的記錄和反饋。由于過去農村信用社預算信息反饋的工作量相對較少,一般采用預算信息與財務會計信息“雙軌制”反饋系統,但隨著農村信用社發展規模的不斷擴大,為了盡量避免過多重復性的工作內容,可考慮將預算信息反饋與財務會計信息反饋合二為一,將系統共同的部分放在一套體系中進行核算,逐步實行“單軌制”反饋系統,從而提高預算信息反饋的效率和質量。要針對預算反饋系統設計相應的預算信息反饋流程,首先,各部門要定期組織開展預算例會,對上一階段的預算執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并傳達下一階段的預算工作重點。其次,財務部門根據各部門提交的預算工作總結對比各項預算指標,進行偏差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改進建議。最后,農村信用社管理層要每月組織召開預算工作檢查會議,聽取財務部門關于預算工作情況的匯報,并根據匯報結果制定預算協調計劃,督促各部門積極完成預算工作。
農村信用社要健全全面預算監管機制,加強預算的全過程監管控制。要在明確預算工作監管主體的基礎上,重點從資金流和業務流兩個方向加強監管,建立嚴格的授權審批控制制度,分層級、多角度地對預算執行的有效性進行審查,及時發現和處理預算偏差,降低不必要的風險損失。對于一些不可控因素造成的預算偏差,要及時進行預算調整,但需明確預算調整的基礎前提、調整方式、調整程序等,嚴格控制調整權限,要求相關人員要說明調整理由,調整后的方案計劃等,財務部門要重點監控調整后的預算執行情況,防止內部人員暗箱操作,以權謀私。
(四)健全預算績效考核機制,充分應用績效考核結果
農村信用社要建立健全全面預算績效考核機制,借助平衡計分卡等績效考核方法確定考核維度及考核指標,多注重非財務性指標以及長期性戰略經營指標的設計,確保預算績效指標考核的科學性、合理性。分別針對機構層面、部門層面、經理層面、柜員層面等設計預算績效考核指標,通過不同層面的預算績效考核確保預算管理組織工作的橫向協調性和縱向聯動性,激發各層級加強預算管理的積極性。農村信用社可根據績效考核的結果制定激勵獎懲措施,如可將考核結果同各部門下一周期預算額度掛鉤,同個人職位升遷掛鉤,并針對預算工作中的薄弱項制定培訓提升計劃等。
農村信用社要建立系統的人才培養機制,明確預算工作人員的準入標準及考核目標,加大對預算工作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力度,要求其能夠根據經營戰略及業務需求變化及時調整工作方向,并較好地解決預算工作過程中存在的偏差問題。同時,可通過建立預算工作職務序列,加強對預算工作人員的專業化、系統化管理,為其提供必要的發展空間,激發預算管理人員的工作積極性,確保各項全面預算管理活動的高效、有序開展。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全面預算管理作為農村信用社等基層金融機構提高管理效能,增強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途徑,對其長遠可持續健康發展至關重要。農村信用社相關管理人員一定要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嚴格遵循全面預算“全員參與、全方位管理、全過程控制”基本原則,持續地改建和完善全面預算管理體系框架。
參考文獻:
[1]王曉靜.我國商業銀行全面預算管理研究[J].山西財稅,2018,No.471(5):45-46.
[2]姚麗京.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研究[D].昆明:云南大學.
[3]陳鵬飛.農村信用社全面預算管理體系研究:以安徽懷寧農信社為例[J].商場現代化,2016(11):72-73.
作者簡介:
傅麗,邵武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福建邵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