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婧
摘 要: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計算機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處于中心地位,信息技術也發展到了一個相對成熟的階段。對現代人來說,計算機不是專業人員的專利,這就是為什么要在初中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顯得尤為重要的原因。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策略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的方法越來越重要。教師有效、靈活地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因此,有效促進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是提高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能力的有效途徑。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日新月異。初中信息技術教育是學生了解信息技術的第一階段。以下是一些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性的策略。
一、激發興趣,寓教于樂
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看,興趣是一個人為了獲得一定的知識而傾向于認識和學習的心理特征,是一種鼓勵人們尋求知識的內在力量。孔子在比喻時指出,“知者不如善者,善者不如樂者”。作為一門特殊的課程,信息技術應充分利用其新穎性和娛樂性,為學生進行教學過程。學習興趣不僅是學習的原因,也是學習的結果。
心理學上也可以理解,教師一步一步地演示生成過程,讓學生先對課程有實際興趣,然后有掌握的欲望。如果學生能夠掌握一種新的能力,就有表現的欲望;如果這種欲望被指向一個良性的方向,就成為一種有意識的追求。這就把學習中的被動變為主動。與其他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程的優勢在于其起點在于對每個學生的比較,這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生水平參差不齊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興趣,盡可能考慮學生的發展,以保護學生的學習興趣[1]。
二、高效引導學生
初中生接觸信息技術剛剛起步,還沒有建立起完整的學習體系。在這一點上,教師要發揮對學生的主導作用,了解教學內容的情況,制定合理的課程設置,學習單詞序列的基本工作方法以及windows的基本組成以及一些基本操作,如搜索替換、撤銷、刪除等。建立操作步驟,有序地執行這些操作。第一步是在桌面或程序中找到并打開應用程序。第二步是找出標題欄、菜單欄、工具欄、文檔窗口和窗口狀態欄的位置以及相應的功能。第三步是輸入文本并簡單地使用文本。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教材的理論知識。
三、自主學習,提升效率
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問題,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參與問題的研究。教師應引導學生上鍵盤指法和盲文課,學習一些按鍵組合。學生可以積極探索如何使用鍵盤快速換行、關閉文檔等。除了漫長的寫作過程外,老師還可以讓學生們通過輸入金山游戲進行競爭,一個玩警察,一個玩小偷看誰提示快,激發學生的興趣,刺激鍵盤操作,加快信息技術的學習[2]。
四、營造積極氣氛,實現有效學習
良好的課堂氣氛能給學生帶來愉快的體驗,使他們能夠以輕松愉快的方式有效地學習。在信息技術方面,教師應營造一種課堂氛圍。和諧、積極的課堂氣氛可以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積極主動的課堂讓學生敢于揭示自己的問題,教師在愉快的氛圍中及時提出建議和解決問題。在教育信息技術領域,為了讓學生進行培訓,對知識內容的教學和個人的理解,教師可將學生按其學習能力分為4至6組,以確保每組有一名信息技術能力較強的學生,激勵能力較弱的學生。如果學生在處理信息方面有困難,鼓勵學生在小組之間交流,促進師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的友好互動。
五、明確目標,任務驅動
任務驅動法是信息技術領域應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之一,也是建構主義理論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設計一個包含許多基本技能的簡單任務。例如,讓每個學生創建一個簡單的word圖形文檔,并指定圖像的大小和其他簡單信息。在這項任務中,學生的能力、鼠標左鍵和右鍵、雙擊和查看功能、簡單的文字處理和書寫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3]。
六、創設情境,發散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要擺脫以往教師的授課狀態,采用啟發式和探索性的方法設計課程,解決一些簡單的小問題,如鍛煉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培養和鼓勵學生向他們展示新的技能和方法。如果你解決一個多層次的問題,你首先要解決問題的一小部分。學生在解決問題后,可以找到許多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想法。即使你只是插入一個簡單的圖片或模板,它也會激勵和啟發學生。
七、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們分成若干個小組,并在每個小組確定一個組長。組長的確定,不僅要看課程教學的優秀,還要看學生的組織協調能力和班子成員之間的分工。在這個過程中,要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進來,盡量展示每個小組的結果,并且每個小組成員的工作不能機械地重復,分工必須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程度而改變,才能達到不同的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通過不斷增長的新任務,保持團隊精神,促進全面發展,使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進步,這樣不僅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也盡可能節省時間。
八、整合課程,創新發展
信息技術教育是一門可以被其他學科用來加強對該課程的實踐性認識的專業課程,隨著現代教學方法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資源。由于多媒體教學的應用,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其他教師的教學活動的內容和組成,這有利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同時,在其他課程的學習過程中,學生也看到了其他教師在信息技術方面所表現出來的技能,并對信息技術的有效運行產生了信心和興趣,培養學生的信息技術使用意識。在日常作業中,要求學生使用辦公軟件完成其他課程的作業,也可以達到一舉兩得的效果。
結語: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方法和態度是非常重要的,必須改變傳統觀念。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有義務不斷更新課程,豐富自己,積累經驗。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應注意有效的建議,制定完善的課程,培養學生的有效學習能力。結合課程的實際內容,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學習。
參考文獻:
[1]劉金艷. 提高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思考與探索[J]. 課程教育研究,2017,78(10):78-79.
[2]王鵬英. 初中信息技術有效性的教學策略探微[J]. 考試周刊,2017,32(66):138-138.
[3]智慧課堂環境下中學信息技術課教學有效性研究[D]. 渤海大學,2018,12(45):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