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璐璐
摘要: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教育,在物質文化得到高度發展的今天,教育的重要性得到更多關注和認同。隨著教育財政和家庭教育支出的逐年增長,教育服務需求也呈現增長趨勢,因此,我國教育培訓市場處于蓬勃發展的態勢,但也存在諸多問題。本文通過梳理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目前存在的問題,探究其存在的成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教育培訓;市場;培訓機構
近年來,我國教育培訓市場呈現蓬勃發展的態勢,成為我國經濟領域閃亮的市場熱點。隨著互聯網深入發展,財政和家庭教育支出的逐年增長,消費升級大勢下對教育服務的需求集中爆發等多層背景下,我國教育培訓行業尤其是互聯網教育行業進入飛速發展通道,教育培訓機構如雨后春筍般增長,教育培訓市場逐漸繁榮,但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并不成熟,依然存在著諸多問題。
一、我國教育培訓市場存在問題
(一)產業集中度較低
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目前仍處于產業發展的成長期,培訓需求巨大,利潤空間可觀,吸引了眾多機構和組織投身于市場。但我國培訓機構的普遍現象是數量多、規模小,“大市場,小作坊”現象突出,難以迅速占領市場,反而導致市場集中度偏低,阻礙培訓市場規模經營和產業化的形成。
(二)教師隊伍參差不齊
目前,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缺乏規范,培訓機構多是以營利為目的的民辦機構,為了降低運行成本,招聘缺乏嚴格標準,教師隊伍水平參差不齊,甚至部分應聘者自身文化素質根本達不到教學要求,不具備教育專業知識,更缺乏豐教學實踐經驗,卻能夠在教育培訓機構中獲得教師的職位。師資隊伍落后制約培訓結構的長遠發展。
(三)培訓市場競爭無序
由于教育培訓市場的市場管理并不規范,但盈利情況可觀,行業門檻較低,致使培訓機構不斷涌入市場,競爭激烈。縱觀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很難找到比較健康有序的市場環境。首先,公平競爭機制還未形成,具有政府和行業背景的培訓機構獨占公共培訓領域,大量壟斷利潤,嚴重影響市場公平競爭。其次,民辦培訓機構為爭奪生存空間,采取惡性競爭手段,甚至利用虛假信息,肆意夸大培訓效果,過分包裝授課教師等,直接損害學員利益。
二、我國教育培訓市場存在問題成因分析
(一)政府監管缺位
政府管理與協調機制還不成熟,采用“分類多頭管理”和“誰審批、誰管理”的管理辦法,導致審批標準過多過雜,管理規范不能統一。教育部門對培訓的內容無法全面監管,工商部門則僅限于財政和稅收,當出現問題時必然導致管理部門相互推諉,出現監管盲區。另外,我國至今尚未出臺專門針對培訓行業的法律法規,使各級地方政府對培訓機構的審批、管理、執法缺乏操作性的法律依據。
(二)行會功能發揮不足
培訓產業發展離不開培訓行業協會的參與。然而我國由于缺乏政府的權威性支撐和行業的基礎性支持,培訓行業還沒有規范統一的行會,來自教育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和民政部、商務部等官方半官方機構,名稱不一,讓培訓業界無可適從。培訓行業協會機制還未形成,不具備獨立的行會運行機制,沒有穩定的技術力量,信息更新捕捉遲鈍,市場意識不足,教育培訓市場發展堪憂。
(三)過分追求短期利益
教育培訓機構本質上屬于教育勞務,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承擔起社會責任和價值傳承的功能,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但我國教育培訓市場存在大量機構法律意識、自律意識不強,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忽略社會效益,采取惡性手段競爭,導致教育培訓方向不明,質量整體偏低,市場混亂。
三、對我國教育培訓市場發展的建議
(一)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規范教育培訓市場
首先,政府應為教育培訓市場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出臺有力的法律政策保障,使其在法律制約下有序良性發展。其次,規范教育培訓市場競爭運行機制,維護市場公平競爭,政府應發揮強有力的宏觀調控,提高資源利用率;最后,政府應切實強公共服務的職能,利用現代信息網絡,創建全國性區域性的服務平臺,公布各類教育培訓機構經營狀況,并進行評估,確保教育培訓信息披露客觀、真實、及時。
(二)以行會為指導,加強行業自律
充分借助行業協會組織加強行業自律,促進教育培訓產業資源優化。發揮行會職能,第一,對內正確發揮自律作用,組織簽訂自律公約、制定行業指導性教育培訓服務供求合約和質量標準、推進教育培訓誠信體系建設等強化交流作用,建立會員間重大問題磋商機制,收集專門信息建立行業數據庫,加強培訓機構間的資源共享和公共數據的積累,深入做好協調工作,化解辦學機構之間、辦學機構與求學者的矛盾。第二,對外積極發揮維權作用,及時反映行業呼聲與有關方面協調溝通,維護行業利益和會員利益參與政府的決策論證,提出建議等整合全行業的宣傳資源,提高全社會的終身教育意識,提高全行業信譽。總之,通過發揮行會的對內對外作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進教育培訓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三)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
政府部門的宏觀監管和行業協會的指導協調屬于外在因素,外因只有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教育培訓機構核心競爭力的提升才是市場良性發展的關鍵。因此,教育培訓機構必須不斷發展完善自身內部體系,從規范管理、課程質量、人力資源、品牌戰略等方面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第一,教育培訓機構應完善規章制度構建,使其內部理念共識得到規范化、制度化的體現,明確標準,規范實施流,形成內部決策、執行、監督相對明晰的管理體制,確保教育培訓的質量;第二,提高培訓課程質量,是教育培訓機構生存的關鍵,是其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優勢,進行準確的課程定位,在市場需求的基礎上進行市場細分,有針對性地開發創新或選擇培訓課程,針對學員的不同學習階段學習特點設置不同的課程,同時做到有機銜接,形成一套整體的教學系統;第三,在提升教師隊伍的專業性上投人更多的資金和關注,形成系統的人才招攬和培養計劃,從而形成獨特的市場競爭力,為樹立良好品牌打下牢固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汪丞,程斯輝.規范教育培訓市場的對策思考[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2013,12(2).
[2]盧偉,甘瓊英.教育發展方式轉變與及教育培訓改革[J].教育科學研究,2012,13(3).
[3] 張新.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與出路[J].繼續教育.2012(34):35-40.
[4] 趙魯.教育培訓行業招聘管理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3:1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