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瓊 李輝
關鍵詞 園林專業 課程體系 KAQP
中圖分類號:G424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9.062
Key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specialty; course system; KAQP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飛速發展,園林在城市環境營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黨的十九大提出加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這為園林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高校作為人才的培養基地,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義不容辭。臨沂大學自2003年開設園林專業以來,為區域園林建設輸送了大量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經過10多年的發展,園林專業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辦學規模和辦學效益。面對當今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的機遇和挑戰,更應立足實際,把握機遇,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突出優勢,強化特色,才是專業可持續發展,實現培養目標的前提。
1 “KAQP”課程體系構建的思路
1.1 “KAQP”教育理念
面對社會對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和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各高校尤其是國家重點高校紛紛根據自身特色開展了高等教育改革研究,探尋本科教育改革之路,其中最為典型的是人才培養模式新機制的研究。在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上,浙江大學、同濟大學相繼提出高等教育“KAQ”和“KAP”人才培養模式,前者是指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素質(quality)并進培養的模式,取其英文字母首字母組合,簡稱“KAQ”人才培養模式,后者則是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人格(personality)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簡稱“KAP”模式。[1]之后有學者認為無論“KAQ”還是“KAP”,在其構成要素上,本質相同,進而將兩者結合,提出更加全面的“KAQP”人才培養模式,即知識、能力、素質和人格四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
1.2 “KAQP”課程體系構建思路
臨沂大學在其戰略規劃中,認為人才是最大的產品,其培養目標是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富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在學校人才培養的總體框架下,園林專業在充分調研國內外同行院校專業建設及行業需求的基礎上,立足地方院校實際,借鑒“KAQP”人才培養模式,突出農學學科背景下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的應用特色,確立了培養基礎知識寬厚、能力全面、綜合素質高與人格健全四者統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總體目標。
另一方面,從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培養角度來看,臨沂大學園林專業主要是培養掌握風景園林規劃與設計、園林施工與管理、植物繁育以及栽培養護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能從事城鎮各類園林綠地規劃設計、工程管理和園林植物的繁育栽培、養護管理等工作,適應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這一培養目標決定了園林專業的核心知識是植物的園林學特性和園林規劃設計,相關專業及知識包含生物學、生態學、建筑學、文學、藝術學、美學等,從而決定了作為園林教育基礎的本科教育在知識結構上將向人文科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所組成的跨學科領域多元發展。[1]
因此,園林專業本科教育的課程體系的建構將面臨如下3方面的問題:(1)能否滿足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及人格全面發展的需求?(2)能否滿足高等教育改革和園林學科發展的需求?(3)能否滿足園林畢業生就業或繼續學習深造的需求?
2 “KAQP”課程體系構建原則
2.1 同步原則
所謂同步,是指與當前高等教育改革同步、與學校教育改革同步、與學科發展同步以及與行業需求同步。園林專業的課程體系構建在時序、層次與內容上需與當前的高等教育改革和行業需求的變化同步;另外,園林學科正在向職業化、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那么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應充分結合這一趨勢,在學科發展的大背景下,設立既有相對統一的基礎目標,又能與職業化結合的相對靈活和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從當前園林專業學生的畢業去向來看,主要包括兩個方向,即就業和考研繼續深造。后者主要是因為社會對高學歷人才需求日益提高,各大院校研究生擴招計劃名額增多,園林專業本科生畢業后選擇考研繼續深造的比例也逐年增加。另一方面,從畢業生就業的單位來看,園林專業畢業生就業的單位多數是相關園林公司、房地產企業、設計公司、設計院等,這些單位出于經濟效益考慮,基本不會花過多的費用對新入職的學生進行培訓,這對學校的專業教育提出了更多職業化的要求。
2.2 強化特色的原則
園林是農學下的二級學科之一,與工科的風景園林、建筑均不同,偏重自然景觀及生態環境方面研究,而對工程學、建筑學研究涉獵較少,因此園林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應區別于相關專業或相近的學科而突出自己的特色。
3 “KAQP”課程體系構建
根據學校育人總體要求,專業知識、能力、素質與人格的四者統一的"KAQP"培養模式融入學校人才培養總體框架中,構建起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和人格為目標的“KAQP“四位一體的課程體系。整個課程體系共157學分,包括通識教育(共47學分,其中通識必修37學分,通識選修10學分)、專業教育(共86學分,含學科基礎課程23.5學分、專業核心課程33學分和專業選修課程20學分)和集中實踐(24學分)三大模塊 。課程體系突出專業實踐能力培養,其中實踐課程總學分(包括集中實踐學分和課程實驗實踐學分)占專業總學分比例38.85%。
每個模塊中各項課程均包含對學生知識、能力、素質與人格的培養,但培養側重點不同,其中知識系列課程集中體現在通識課和專業基礎課上、能力系列課程集中體現在專業核心課程上和實踐課程上,素質—人格系列課程則集中體現在專業選修和通識選修課上。
3.1 知識系列課程
知識系列課程設置的目的是讓園林專業畢業生具備職業崗位所要求的有用、有效的知識,這是本科教育的基礎,具有動態性、系統性和生長性特點,[2]分為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兩種類型。基礎知識包括英語、政治、計算機等本科階段應掌握的必備知識。專業知識根據臨沂大學園林專業學科體系,由生態、美學和人文四大類專業知識組成。生態類課程主要包括植物學、植物生理生化、園林樹木學、園林花卉學等課程,人文類則開設有中外園林史、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園林文學等課程;美學類課程則主要開設園林美學、中外園林藝術賞析等課程。
3.2 能力系列課程
能力培養是園林專業教育的重點,對于面向社會需求的各類園林實踐項目,園林專業本科畢業生應具備方案設計、圖紙表達,工程實施與管理、植物繁育、栽培養護的能力,同時還應具備獲取信息、拓展知識領域、自主學習并不斷提升的能力。根據對園林專業本科畢業生的就職定位和需求,園林從植物繁育及栽培養護、規劃設計和工程建設管理三個層面形成具體分為認知類、實踐操作類、設計表達類、綜合類等 4個類別的能力系列課程模塊。其中認知類課程主要有園林史、園林文學、園林植物保護、園林樹木學、植物學、園林花卉學等課程;設計表達類則主要包括園林美術、園林制圖、構成基礎等課程;綜合類以專業核心課程為主,包括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植物栽培與養護、園林工程等課程。實踐操作類課程體現在集中實踐教學環節和課程實踐環節。
3.3 素質-人格系列課程
園林專業畢業生應該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專業世界觀;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養、團隊精神、科學思維和創新意識;具備多元的學科視角;具有一定的體育和軍事基本知識,掌握強身健體的科學方法,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和衛生習慣,接受必要的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達到國家規定的大學生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要求。根據以上素質要求,專業將素質-人格類課程細分為道德類、心身類、文化類、職業類3類,其中文化類課程與知識結構中的部分基礎課程疊合,職業類部分與能力結構中的專業實習、實踐類課程疊合,體現了 KAQP 的統一。
4 結語
園林是一門應用性和學科交叉性極強的學科,[3]園林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廣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素質,才能應對行業日益發展和變化的需求,而如此廣博的知識背景,對于在校的教育和培養而言,決非易事,因此,園林專業的教學和課程體系設置不應該是灌輸與之相應龐雜的知識內容,而是為學生構架一個其所需的專業知識體系,讓其在課堂學習和自主學習中為未來培養正確的選擇觀念和就業能力作準備。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臨沂大學“六個一”教改工程項目《基于“KAQP”園林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研究內容
參考文獻
[1] 李瑞冬.論基于KAQP人才培養模式的風景園林本科教育專業教學目標體系的建構[J].中國園林,2009(11):55-58.
[2] 吳靜子.國內外景觀設計學科體系研究[]D.天津大學,2007:58.
[3] 羅濤,劉相菊,楊帆等.“合格+”卓越園林專業實用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43(09):185-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