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花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人們對高等院校藝術教育的重視,全國各大高校已陸續開設音樂、舞蹈、繪畫、戲劇、電影等內容的藝術課程,并收到了良好效果。而在普通院校中建立形體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探索。從教育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出發,結合一些學校的形體美與體育教學的關系,針對女大學生的身體發育狀況,和現代人們對人體形態美、肌肉健力美、運動韻律美、舉止風度美的強烈追求,在體育課程中有效引進“形體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形體教育的開展符合女大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符合體育教育為終身體育服務的思想。在這種新形勢下,如何在普通高等院校進行形體教育課建設是值得體育工作者深思和探討的。本文在此就形體課開設的現狀,功能作用,存在問題及開課路徑進行分析。
關鍵詞:普通高校;形體教育;開設路徑;問題及方案
一、形體和形體課訓練的概念
形體即一個人的基本骨架和肌肉所形成的一個人的外觀。形體語言,即一個人的站、立、行、坐形成一個人的氣質、風度、構成一個人的基本外觀形象美。形體課是指一門通過引用芭蕾中基本功訓練的方法為主要手段,結合音樂針對人的基本姿態進行的身體活動練習,主要目的是融健身、健心、健美為一體,塑造優美體形及姿態和加強形體美的審美教育課程。形體訓練是以人體科學為基礎的形體動作訓練, 主要包括以改變學生形體動作的原始狀態、提高人體運動系統的靈活性、控制力和表現力,增強可塑性為目的的形體素質基本訓練和以提高學生形體表現力為目的的形體技巧訓練,為培養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 普通高校開設形體教育課的重要意義
盡管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但很多學生在生長發育階段的體形并沒有得到妥善的關注和科學地訓練,以至出現不理想的體形,如:駝背、X型腿、O型腿、外八字腳等。由于這些姿態是從小形成的,糾正起來比較困難,需要引用科學系統、嚴格地專門性形體訓練對學生進行教育和練習,以至形成動力定型。大學生正處在身體發育比較旺盛的青春時期, 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普通高校開設形體訓練課有著特殊而重要的意義,這些意義從以下幾點進行闡述:
1形體教育能夠改善學生的形體和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新形勢下,激烈的社會競爭讓大學生格外注重自己的形體儀態與氣質培養。筆者了解到,那些在健美操和體育舞蹈專業中開展形體訓練,不僅能使發育良好的學生在體質和形體上提高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也能使形體過胖、體弱學生的體質和形體得以明顯的改善。學生在大學階段心理、生理都處于逐步完善,如果這時及時對他們進行系統的形體基本功方面的訓練,對身體施以合理的、有效的調節,就能使正在發育的機體更有效發揮遺傳的優勢,改變先天不足,糾正學生在自然形態時形成的各種不良體態,可以提高大學生的肢體柔韌度,讓她們形成對身體各部分肌肉的緊張、松弛的控制能力,形成正確的坐、立、行姿勢, 還可以培養學生靈活自如地運用手、眼、身、步完成各種動作的技能,從而塑造出美的形體、好的形象。
由于普通高校的大學生不是專業的形體學員,因此,在教學中,不需要過分強調動作的難度和技巧,而是將教學重點放在矯正不良體態,提高肢體柔韌度、協調能力以及平衡能力方面。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在形體教學中基本采用以芭蕾基本功訓練為主。芭蕾基本功訓練通常是以健美練習,姿態練習,協調練習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學生身體的柔韌性、穩定性、協調性、靈活性及平衡能力為目的。通過形體訓練,讓學生在音樂伴奏下運用各種跑、跳、轉體等不同類型組合動作,達到增強體質,美體健身的目的。
2形體教育能夠磨練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和改善學生的心理素質
現在的就業形勢非常嚴峻,能夠有堅強的心理素質和吃苦耐勞的品質,無疑在眾多的競爭者中為自己增加的一個強大的砝碼。而形體教育則有助于培養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眾所周知,學習形體是一個非常辛苦、磨練意志的過程。從生理角度來講,大學生的骨骼發育基本成型,而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進行過形體方面系統性的柔軟度訓練,腰腿還是屬于比較“硬”的。因此,在進行芭蕾基本功訓練時,我們通常會由易至難,從簡單的地面上的勾繃腳、壓腿、開胯,到手型、手位、腳位等單一動作,再過渡到把桿上有一定難度的組合動作練習,最終使學生能夠脫離把桿完成較高難度的動作。這是一個漫長、枯燥的學習過程,需要長期、單調地反復練習。因此,忍受基本功訓練的枯燥與疼痛的過程就是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品質,磨練其堅強意志的過程。
當代大學生,學業壓力非常大,長期累積會造成心理疲勞。心理疲勞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化解,就會在心理上造成心理障礙、心理失控,甚至是心理危機。而形體則是舒緩情緒的最佳途徑之一。在形體教育中,讓她們學習和感受形體作品帶給人的美好享受,讓她們在舞動中體會形體的魅力,逐步學會在音樂的旋律中釋放壓力,在形體的藝術天地中放松身心。
在舒緩壓力的同時,通過形體訓練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在課堂上,教師會針對學生動作中的不足之處及時進行糾正,而學生也只有將自身動作上存在的不足充分暴露出來,才能在教師的幫助下不斷改進。要在老師和同學們面前暴露自身的不足,需要很大的勇氣和心理承受能力。剛開始,許多學生會“怯場”或試圖遮掩。經過一段時間磨練后,隨著自身水平不斷提高,自信心不斷增強,她們表現的欲望會不斷增加。當學習到一定階段時,她們會發現面對全班同學時不再“怯場”了。這種心理轉變的過程是她們心理素質不斷增強的表現。
3形體教育能夠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
形體教育是一種美育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感知能力,審美能力和鑒賞能力。形體訓練不僅是一種娛樂,它還是表現人的復雜思想感情的意識形態的藝術,在思想和情景的結合中營造意境美。意境美是客觀存在于人類審美意識中的綜合性美感追求。一般的說,意是指作品所表現感情和思想,境是作品中所描繪的生活圖景和表現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所形成的藝術境界。所謂意境,就是景與情的交融,客觀的境與主觀的意完美結合。意境猶如詩和畫,有詩那樣的感情激越、對比強烈,有畫那樣的虛實相濟、栩栩如生。太虛會沒了根據,太實就沒了意境,唯有虛的意識和實的情景完美的結合,才能營造出撼動人心的意境來。形體教育正是剛與柔、動與靜、虛與實、收與放、魂與體、形與心、沉穩與激動等等的有機結合,準確體現。優秀的形體作品可以為學生創設詩一般的意境,使學生在學習、欣賞和體驗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藝術的熏陶,這種美的體驗逐漸滲透到學生的心靈中,將感染他們的思想,凈化他們的心靈。而美好的心靈將會促進學生樂觀性格和陽光心態的形成。
4形體教育能夠鍛煉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綜合能力得到提升
在形體教學中,形體訓練是提高學生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的主要教育方式之一,特別是多人形體訓練。形體包括獨舞、雙人舞、三人舞、集體舞等不同的舞種類型,其中多人形體訓練需要學生們的默契配合才能很好地表達形體的深刻含義,學生們只有站在伙伴的立場上思考問題,才能實現默契配合。為此,我們在多人形體的教學過程中,重點要求學生自覺注意其隊形是否整齊,動作是否一致,以此培養并強化學生自覺遵守規則、協同合作的觀念。這種方式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團隊合作的習慣。同時,好勝和愛表現是許多學生的天性,利用這個特點,在她們學習形體期間,合理分組,安排她們進行各種小組形式的集體形體競賽,要求她們在競賽活動中,人人參加,個個出力,爭取優異表現,并將競賽成績與學習成績掛鉤,促使她們每個人都要為了個人成績和集體榮譽而努力。在這種維護集體榮譽的氛圍中,可以逐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學生在進行各種形體訓練期間,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問題和狀況,通過處理這些突發情況,可以使學生初步積累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另外,在形體教學過程中,需要一些個人條件優秀,學習刻苦的學生作為學習骨干,協助教師完成組織和管理全班同學練習,幫助同學糾正錯誤動作等工作。這種協助教師工作的過程和經驗,可使這些學生初步積累團隊管理經驗,對她們將來工作和成長都是有利的。
三、 普通高校形體教育課的開設路徑、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1形體課開設的路徑
形體課的教學,涵蓋了藝術教育、體育教育、美育教育等內容。大學時期正是學生個性品質形成的關鍵階段。通過形體課的“動手動腳”,可以抑制學生,特別上是獨生子女性格中的許多弊端弱點,在塑造健美的形體,提高了柔韌性、協調性、靈敏性、節奏感和身體素質的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與人交往、溝通、協調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潛在素,并且可以加強學生從主觀意識上進行自我形體鍛煉的意識,掌握一些科學必要的鍛煉方法。形體課的開設,是符合社會發展,學校體育與終生體育接軌,學校體育與國際體育接軌等需要的。形體課在普通高校中的開展必將得到重視,普及和完善。
由于形體課的練習需要長期的鍛煉和堅持才能有效果,所以建議高校應根據學生的生理特點,每周四課時,開課四學期,同時需要學生課余時間堅持練習并注意飲食。普通學校的形體教學課程必須明確與專業形體練習在內容上和目的上的明顯區別,應該具有完整的課程體系和教學目標,應遵循教育性、科學性、可行性、實用性、趣味性相結合的原則,立足于促進學生身心協調發展,才能適應普通大學生學習的需求。形體教學能否實現預期的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學內容的選擇,在形體教學內容的確定上絕不可照搬專業形體訓練的一套。形體訓練的內容編排、設計既要與健身、健美教學緊密結合,相輔相成,有助于形體素質的教學,又要簡單、實用、易學、易記,能迅速地被學生掌握,并能獨自練習,便于學生在課后自己鍛煉。對于初次參加形體訓練的學生來說,應從站立姿勢開始,糾正不良姿態,其次才是規范動作、美化動作,從而達到美化形體的目的。形體訓練過程中,我們應該把相應的姿態練習(站立姿態、坐立姿態、行走姿態、腳位手位練習、把桿練習、基本舞步練習等),健美練習(繩操、銀環健美操、球操),協調練習等作為教學基本內容,輔以多樣手段,如:模仿,個體創造,集體編排、表演比賽等,寬松組織形式,較好地滿足了大學生們愛美的心理需求和追求新穎的性格特點,讓學生上形體課興趣盎然,勁頭十足。
2形體課開設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大學形體課的開設并沒有像健美操那樣的普及,主要原因是形體課的開設尚存在很多問題,如教學大綱教材內容的制定與規范,合適的訓練場地,師資的配備與培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應引起有關部門的注意和重視。
2.1沒有統一規范的教材
目前全國大學形體課教學尚無統一內容,這方面已經明顯滯后于其他體育運動項目。編寫內容充實又適合于大學的形體課教材是當務之急,借鑒有關經驗,以增進學生對形體課的了解和興趣為目的,通過教學,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
2.2教學設施簡陋
由于各個學校的辦學能力和經費預算不同,再加上不斷的擴大招生,教學設備和器材一時難以補充完善,導致教學設施匱乏、簡陋,有一些普通高校教學只有錄音機和室外場地。教學場地設備方面的問題是急需被重視和解決的一個問題,這是形體課開設的教學硬件需求。
2.3教師隊伍專業素質亟待提高
由于形體課在學校的發展時間短、普及速度快,目前相當一部分教師雖畢業于體育院校,但大多沒有系統的學習過形體教學,這部分教師多數是自學或短期培訓就上崗的,對形體教學的部分新理論,新技術、音樂及編排原理模糊不清。如果不能及時的接受再培訓,再學習,就很難根據學生的實際能力,改進或創編新穎的內容,進而會影響到教學的質量。
3針對存在的問題,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加以完善
形體課教學的改革道路上,在已有基礎上如何完善及發展的方向,是目前面臨的首要問題。相關教育部門應該對目前形體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引起重視,并通過有效的方法和途徑將這些問題一一完善。
3.1 有關部門應該盡快落實形體課的教材問題。形體課教材應該根據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大膽創新教材內容,選用新穎、符合大學生生理、心理特點的教材內容及鍛煉方法手段,在嚴格規范的傳統形體訓練的基礎上,做一些傳統與現代流行風格的結合,從而提高和保持學生興趣。有條件的學校,建議運用一些健身器械如:杠鈴、啞鈴、拉力器等來增加肌肉的力量,使全身肌肉勻稱、健美。
3.2由于形體課不同于一般室外體育課,需要一個室內的形體健身場館,因此學校應進一步完善專門的形體課教學開設設施和器械,滿足教學工作開展的需要。
3.3 提高高校形體課教師及體育教師形體訓練的知識能力和素養,全面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
四、 結論
高校體育應該根據新形勢下的大學生心理需求的特點,以人為本,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更進一步地加強和深化改革力度。形體課對于女大學生既是一項娛樂活動,又有一定教育功用,對于塑造良好的體態美,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其它藝術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高校體育教育中開設形體教育課是非??尚泻捅匾?。在普通高校開設形體訓練課,既是精神文明教育和美育的需要,也是促進大學生全面健康發展的必由途徑,必定會發展成為今后高校素質教育里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林楚云.形體教學中培養學生外在美優化學生心靈美[J].體育師友, 2005. 05
[2] 常薏,劉渤海,常莼. 形體訓練教程[M].北京體育學院出版
[3] 梁雪霜.形體美與形體教學和訓練[J].瓊州大學學報,2004. 05
[4] 張華,亞萍.體育舞蹈對女大學生身體成分和姿態的影響[J].浙江體育科學,2006.06
[5] 李暉,王艷榮,趙銘恕,周蘭芝.從生理解剖學角度看高校女大學生的形體訓練[J].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