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萍
摘 要:游戲是幼兒學習的主要形式。農村幼兒園更應立足本園實際,挖掘適合幼兒的游戲,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游戲有機地融入教學活動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力抓手。老師要更深入的了解和挖掘幼兒在游戲中出現的或者單純的追逐打鬧現狀,再根據實際來推進“課程游戲化”。從而達到幼兒生活游戲化、游戲生活化的目的。
關鍵詞:游戲、民間游戲、追逐打鬧、課程游戲化
游戲是幼兒運用一定的知識和語言,借助各種物品,反映并探索周圍世界的一種活動。是一種情不自禁地被卷入或被吸引的狀態。兒童是游戲活動的主人,幼兒游戲具有主體性、限定性、非功利性、創造性、享樂性等特征,所以,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充分發揮游戲在促進幼兒發展方面的積極作用。
一、老師要轉變觀念,提升自身素質
要提高游戲的質量,必須立足實際,自我發展,克服觀望等待的思想,充分利用本土現有資源,創造出多種多樣的活動器材,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游戲資源,逐步形成一套有自我特色的游戲教學之路。
例如:我們以鄉土資源為基點,大力發展有本土特色的早操活動,并在早操中融入了游戲,事實上,早操與游戲并非對立,有關漢代墓葬和石像的研究發現,古代體操多融于“百戲”“歌舞”“武舞”之中,兼具娛樂性和游戲性特點,其中很多動作已類似于現代體操。幼兒園體操與游戲本質上是統一的,因此,我們從實際出發,小班老師創設了以熊貓原型來進行游戲的早操活動,中班老師創設了用本土已經較少見的勞動工具(一種俗稱連蓋,在四川一帶叫連架,另外一種丁拐杖)來進行游戲的早操活動,大班組創設了以白馬風情為主題的(具有民族特色)早操活動,都各具特色,鄉土氣息實足。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這一原則在早操活動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二、發展民間游戲,讓民間游戲得以傳承
(一)民間游戲有利于幼兒語言表達能力、交往能力的提高
切西瓜這個游戲是小朋友們都喜歡玩的一種游戲,普及度很高,幼兒不僅能根據指令做相應的動作而且在游戲中體驗到了奔跑、追逐的樂趣。附兒歌:切、切、切西瓜,西瓜西瓜哪里來,農民伯伯種出來,我把西瓜切~開~來。(還可舉一反三,讓幼兒創編兒歌,如切蘋果等)
(二)民間游戲也有利于數學知識的獲得
打紙板也是幼兒園老師們小時候玩過的游戲。給家長們布置了任務,通過親子合作,一起制作紙板(三角形、正方形、圓形均可),給每個幼兒發幾張自制的紙板,兩個孩子一組,用石頭剪刀布的形式決定贏家,輸了的孩子要將紙板放在地上,贏了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紙板去打地上的紙板,如果地上的紙板打翻過來,就算贏了那張紙板,輸了的孩子繼續將紙板放在地上讓對方打,如果沒有打翻過來地上的紙板,換對方來打,依次輪換,最后誰手里的紙板多就獲勝。通過打紙板這個傳統游戲,讓幼兒充分地觀察、比較、統計、以及不斷地調整方位和姿勢等,孩子們在活動中自主構建了不同的數學經驗。
(三):民間游戲有利于促進幼兒動作的發展
在游戲跳房子中,發展了幼兒的單雙腳交替跳的的能力與投擲能力,(游戲規則:幼兒站在房子底線上,將沙包向前投擲,然后單雙腳交替跳到沙包所在層前一格,用手拎起沙包并跳出房子。沙包投出房子外或投到線上則停一次;跳房子時每層只能跳一次,出錯停一次游戲,每5人一組,依次輪流投,丟得層數最高出錯次數最少的幼兒獲勝)
三、讓幼兒的追逐打鬧也成為一種游戲
追逐打鬧在幼兒活動中體現明顯,它是幼兒與同伴之間自發產生的、愉快的、無外在目的與攻擊性的嬉戲行為,它對兒童身體、認知、社會性情緒等方面的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然而,追逐打鬧游戲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消極影響或出現安全問題,例如:可能會產生矛盾,引發攻擊性行為?;诖私處熞獦淞⒖茖W的追逐打鬧游戲觀,積極引導幼兒開展追逐打鬧游戲,以前,老師們多會采取制止或忽視的應對方式,覺得是“瘋玩”,現在老師首先要明確追逐打鬧游戲其實是一種無結構游戲,對幼兒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四、結合實際推進“課程游戲化”
游戲對于幼兒成長的意義毋庸置疑,作為基層幼教工作者,我們要在“課程游戲化”的潮流下,抓住契機,結合實際,不盲目跟風,要堅守從幼兒出發,幼兒游戲的自主關系到幼兒的生存、發展和幸福。我們在推進“課程游戲化”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教育的生活化,要讓幼兒在與自然、社會的接觸中,在親身體驗和洞察中獲得知識經驗和生活技能,只有不脫離生活,幼兒的身心才會得以健康的發展。只有讓“自由、自主、創造、愉悅”的游戲精神貫穿在幼兒園的一日生活,讓幼兒在實踐中學會獨立、學會學習、學會規則,才是成功地“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農村幼兒園游戲的發展是一個長期實踐的過程,我們只有腳踏實地才能真正地為幼教事業添磚加瓦并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永祥,中國古代體操的起源與發展及其特色。體育函授通訊,2001,17
[2]杜玉珍,大班幼兒追逐打鬧游戲行為研究。南京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