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是指一種心理素質狀態,即可以對人內部環境具有安定感,又可以對外部環境能以社會上的任何形式去適應。一個心理健康的人能體驗到自己的存在價值,既能了解自己,又接受自己,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能力、性格和優缺點都能作出恰當的、客觀的評價;對自己的生活目標和理想也能定得切合實際,因而對自己總是滿意的;一個心理不健康的人則缺乏自知之明,并且總是對自己不滿意;由于所定目標和理想不切實際,主觀和客觀的距離相差太遠而總是自責、自怨、自卑;由于總是要求自己十全十美,而自己卻又總是無法做到完美無缺,于是就總是同自己過不去。
關鍵詞:心理素質、健康、困難、主客觀
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尚是最后形成的,在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時,在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中很容易會出現心理失衡,產生心理困惑。因此,要加強心理品質上的鍛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可以有效地化解心理困惑和消除心理障礙,而且可以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從而有效地進行學習和工作,充分點發揮自身聰明才智。
心理素質方面往往存在的這樣那樣的問題,一方面是與他們自身所處的心理發展階段有關,同時也與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密不可分。大學生一般年齡正處在青年中期,青年期是人的一生中心理變化最激烈的時期。由于心理各方面發展不成熟,情緒難以穩定,面臨一系列生理、心理、社會適應的問題時,心理沖突會發生各種矛盾時,如理想與現實的沖突、理智與情感的沖突、獨立與依賴的沖突、自尊與自卑的沖突、求知與辨別能力差的沖突、竟爭與求穩的沖突等等。這些沖突和矛盾若得不到有效疏導、合理解決,久而久之會形成心理障礙。另一方面,從環境因素看,竟爭的加劇、生活節奏的加速,使人產生了時間的緊迫感和壓力感;個人對生活目標的選擇機會增多,難以兼顧的矛盾加劇了內心的沖突,產生了無所適從的焦慮感。各種生理因素、心理因紊、社會因素交織在一起,極易造成大學生心理發展中的失衡狀態。心理素質低劣的人自然不能適應高速度、高科技、高競爭的環境,心理負荷沉重便容易導致各種心理疾病。所以大學生在學生過程中應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做到心理健康。
客觀方面 :
首先,在學習的任務、內容、方法等方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中學學的是基礎知識,而大學學的則是以專業知識,中學的時候天天有老師輔導,日日相隨;大學則需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獨立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每年新的大學生往往都有很多不適應這種變化點學習生活,從而不知道如何去適應和支配時間。
其次,生活環境中也發生很大的變化。 一大部分新生在中學都很少留校住宿,放學后同家人居住生活在一起。進入大學后,班集體成為主要生活環境,宿舍成了主要的生活區,日常生活全要全部自理,這讓那些平時都已經習慣于依靠父母、家庭的人來說,確實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這種變化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精神壓力。
最后,人際關系較中學時代要復雜。 大部分新生在中學時期居住的比較集中,從小學到中學,都有一些從小在一起上學的伙伴;班主任也很少有變換。熟悉的面孔、相似的語言、習俗,構成他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當跨進大學時,你身邊的人都是來自不同地區,素昧平生,語言、習俗各不相同;同學間由原來的熱熱鬧鬧、親密無間變得陌生,有想法也難以啟齒。因此,每逢節假日就會產生想家、想同學,會產生孤獨感。
主觀方面
對新生物質生活的依賴性與精神生活的獨立意識發生著矛盾;日益增強的自主自立意識以及主觀愿望上的自主自立與客觀條件上的可能性及能力之間發生著矛盾。這兩方面的原因使那些適應新環境能力不強的新大學生很容易產生如下心理問題: 一是盲目的自滿與自我陶醉 。因為考取了大學,得到了老師的表揚,同學羨慕,親友的夸獎,父母慶賀,從而使得部分學生在這種自我陶醉中慢慢的松懈了斗志,終日悠哉悠哉,認為自己是中學的尖子生,在大學里成績依然也不會差,從而使得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 二是失望 ,有的學生入學前把大學生活過于的理想化、神秘化,入學后從而感到理想與現實差距太大,因此產生失望感,其中有些學生曾是中學的尖子,是家庭與學校的重點培養對象,進入大學后一下子不受重視了,從而產生失寵感。 三是松氣情與歇腳心理。 有些同學認為考上大學就是端上了鐵飯碗,長期的努力拼搏的目標已經達到,心理上得到了滿足。加上進入大學后奮斗目標不明確,適應能力不夠強,競爭的氣勢也有所減弱,便產生了“松口氣,歇歇腳”的心理,再也鼓不起前進的勇氣了。 四是畏首畏尾。 因為環境變化而瞻前顧后畏縮不前,社會活動不積極參加,運動場不參與。除了日常學習之外,無所事事,生活單一,有礙個性發展。
優良的心理素質在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今這個思想文化激蕩、價值觀念多元、新聞輿論沖擊、社會瞬息萬變、的時代,面對如此紛繁復雜的世界,做為當今最有活力的大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將經受更為嚴峻的考驗。為此,要不斷加強對青年大學生的適應性、承受力、調控力、意志力、思維力、創造力以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質的教育與培養,使他們真正懂得:要想占有未來,不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體魄的儲備,更要作戰勝各種困難挫折的心理準備,從而引導他們科學地走出自我認識的誤區,更新觀念,突破時空,超越自我,搏擊中,翱翔自如,走向成熟,參與國際人才競爭,迎接新世紀的挑戰!
作者簡介:
高敏華,出生年月1997年12月,性別女,漢族,籍貫山東省臨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