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浪
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指的是在懷孕初期的時候,因心臟及大血管障礙進而影響心血管結構和功能,也被稱作先天性畸形,也是最常見的畸形之一,同時也是導致嬰兒死亡率最高的疾病。現階段,我國先心病發病率約在8%左右,其中1~3歲患先心病兒童的死亡率超過50%,也有10%的先心病胎兒無法在母體內存貨,其出生缺陷率之高,對整個家庭帶來沉重打擊。影響先天性心臟病因素主要包括遺傳性因素、環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等,其中最重要的是遺傳性因素,遺傳基因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而環境因素以及其他外界因素所帶來的影響不足5%,對此,本文就先心病的病因展開詳細論述。
遺傳因素。先心病可以被看作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我國研究專家們發現母性家族遺傳病史會加大兒童患先心病的幾率,具體影響因素為:(1)染色體發生畸變,其中也包含染色體數量存在缺欠以及染色體結構發生改變等,這種畸變因素可誘發先心病發生幾率約在5%左右。其中,染色體數量的缺失以及數量重復等都會導致基因數量的改變。因此,因染色體異常所導致的先心病除了會出現心血管系統畸形外,也會影響其他器官功能的正常發揮。(2)13三體綜合征常染色體異常綜合征,出現這種病癥嬰兒的存活率非常之低,平均壽命不足100天,其病癥主要表現為動脈導管沒有完全閉合、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心臟發育不全等特征。
如果是遺傳性的先心病,那就需要父母予以足夠的重視,在妊娠初期的時候應作全面的染色體檢查工作,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嬰兒是否存在先心病可能,并做好預防和準備工作;而為了降低先心病發生的幾率,要求孕婦應避免在長時間呆在甲醛濃度較高的環境內,也不要與一些化學物品以及放射性物質進行接觸,應盡量避免服用藥物和一些功能性保健品,這樣才能保證胎兒正常生長,減少先心病的發病幾率。
環境因素。胎兒生長環境因素也是先心病出現的誘因,孕婦早期妊娠期間如果沒有注重私處保護,出現感染現象,其中最為嚴重的則是病毒性感染,如風疹病毒感染,會導致動脈導管不易閉合,使肺動脈口受阻,此外如果出現柯薩奇病毒感染的現象還會導致心內膜彈力纖維出現增生,母體內的影響無法向胎兒進行輸送,影響胎兒的吸收,使胎兒生長受到影響,孕婦懷孕期間服用一些抗病毒的藥物或接受放射治療等都會導致胎兒出現先心病的幾率。除此之外,孕婦的生活環境以及居住環境等都也會影響胎兒正常發育,進而出現疾病的可能。
疾病藥物因素。據我國研究人員經過大量研究發現,藥物和疾病因素的出現離不來母體的行為習慣,如果母體生活習慣不健康,有酗酒、濫用藥物等行為,那么必然會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引發胎兒疾病。因此,孕婦在妊娠期間應盡可能的避免使用有一定危險的藥物,這也是預防先心病的前提。孕婦也應注意自我保護,及時的增減衣物,避免感染風寒以及麻疹等,細菌感染會加大胎兒畸形的可能。
化學因素。主要是孕婦長期生活在化學氣體較重的環境中,最常見的是新裝修的房屋,房屋內充斥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對人身體造成嚴重的危害,因此,孕婦應避免在新裝修房間居住,并及時通風,對胎兒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
其他因素。父母親繼往慢性病會有一定的幾率遺傳給下一代,父母日常生活習慣也會對后代的先心病發生幾率帶來一定影響,如父母是否經常酗酒、煙齡長短、孕婦是否有過打胎經歷等。除此之外,先心病也有一定幾率出現在高齡產婦中,因此,高齡產婦在妊娠期間一定要做好相應的檢查。當下我國的先心病發病幾率逐年升高,但病因較為復雜,國內外研究人員至今沒有給出一個明確的定論,無論何種原因,都需要父母做好孕期檢查工作,并注重日常行為習慣,為胎兒創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隨著醫學領域的變革,我國對先心病的研究工作也有了一定的進展,但由于先心病多為遺傳性疾病,成因較為復雜,畸形的出現還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相信隨著我國技術的進步,也一定會使先心病的研究朝著更加成熟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