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蘭玉
摘要: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的管理可以加強我國經濟發展,改善貧困人員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幫助其提高收入水平,從而實現消除農村貧困現象,財政扶貧資金的利用效率直接關系到我國扶貧工作的貫徹落實程度,因此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管理是扶貧單位工作的重點。近年來,我國的扶貧工作不斷深化,但是部分地區扶貧資金利用率不高仍成為制約地區發展的關鍵因素。本文結合我國挾貧單位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加強資金管理的有效對策,促進扶貧資金的合理化利用。
關鍵詞:財政扶貧;資金管理;問題;對策
一、扶貧單位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管理簡述
(一)縣扶貧單位簡述
扶貧辦是國家扶貧工作的直接執行者,縣扶貧辦在扶貧管理工作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縣扶貧開發辦公室是正科級參公事業單位,下設立綜合股、項目管理股、規劃評價股、金融扶貧股、搬遷扶貧股、扶貧信息開發中心等。縣扶貧辦主要職責:①承辦縣扶貧經濟開發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②貫徹執行國家及省、市扶貧開發政策、法規;③組織協調社會各界的扶貧工作,組織全縣黨政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定點扶貧工作:④按照權限審核報批扶貧開發項目計劃;監督、檢查扶貧開發項目的執行和資金使用情況;指導全縣扶貧開發內部審計工作等。縣扶貧辦通過加強財務專項扶貧資金管理可以促使單位職能更好地發揮,提升扶貧資金利用率。
(二)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的意義
加強轉型資金管理是政府扶貧工作高效開展的必然要求。扶貧資金是地方貫徹落實國家扶貧政策和制度的物質條件,只有加強對資金使用全過程的監督和管理,才能保證其得到合理利用:做好資金監管,可以為制定資金利用計劃提供依據,能夠規范扶貧資金的流動,避免濫用現象。加強扶貧資金的管理,有利于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國家財政撥款是有限的,如果資金利用不合理,不僅不利于扶貧工作的有序開展,還會造成國有資金的流失。通過強化資金管理,可以對地方扶貧工作的開展制定詳細的計劃,促進資金最優化利用,發揮資金效益,促進地方扶貧工作目標的順利實現。
二、財政扶貧專項資金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資金撥付運行不及時,制約扶貧效率
我國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實施扶貧政策,目的在于通過對不發達地區進行資金支持,調動當地資金快速流動,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由于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且人口分布不均,這增加了扶貧資金撥付的難度。我國財政單位一般會定期進行資金撥付,但是資金撥付過程中需要經過多個審批環節,這使得資金難以及時撥付,造成財政扶貧資金滯留在中間環節,而作為不發達地區一般需要根據資金撥付計劃制定相應的發展規劃,但是如果資金無法及時撥付到位,則發展規劃只能擱淺,影響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益。另外,部分地區對資金撥付全過程缺乏必要的監督,動態監督機制不健全,這造成部分地區出現擠占滯留資金,影響當地扶貧開發效率。
(二)資金配置不合理
扶貧資金配置不合理是影響資金使用效率的關鍵,部分地區扶貧單位缺乏科學的資金配置體系,造成資金的使用和分配脫節,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對于資金配置的規劃不足,在資金流轉分配環節出現問題后,不能及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措施,這容易造成資金浪費:另一方面,在扶貧資金進入基層以后,缺乏統一的資金管理體系,造成資金管理混亂,對于資金的使用和分配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沒有發揮扶貧資金的最大效用。
(三)資金監管體系不健全
監督機制可以對扶貧資金的使用有效約束和監督,但是部分地區扶貧單位內部審計監督體系不健全,缺乏對資金支出的全程監控和約束,造成了資金不合理支出。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其一,地方扶貧單位自身局限性。部分地區扶貧單位內部機構單~,審計部門資源短缺,而要做好扶貧對象調查、扶貧資金分配工作需要投入較大人力、物力,且審計花費時間較長,這使得審計工作難以全面兼顧,效率下降。其二,審計方法科學性不足。部分地區對于扶貧資金的監督僅僅停留在事后調查資金使用情況,沒有進行事前、事中、事后全面的監督,無法起到防范作用,也不利于約束扶貧資金的分配和使用。
三、加強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的有效對策
(一)豐富扶貧資金來源渠道
扶貧資金是開展扶貧工作的前提,地方扶貧單位重視開發扶貧工作不能僅僅局限于國家財政支出,應重視拓寬資金來源渠道,以為地方扶貧工作爭取更多的資金支出。首先,當地扶貧單位應重視市場作用的發揮,吸引外部資金,可以加大對貧困地區資源現狀的宣傳,如鄉村旅游業等,以獲取大量的投資資金;還可以尋找當地的產業優勢,吸引企業投資。通過拓展資金來源渠道,一方面可以緩解國家財政的壓力,同時可以通過多元化的資金渠道,為地方爭取更多的扶貧資金支持。
(二)重視開展精準扶貧,優化扶貧資金配置
扶貧單位加強對專項資金的管理,應重視精準扶貧,促進扶貧資金的有效利用。在國家財政部門完成資金撥付后,地方扶貧單位應做好資金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對于相關支出應做好記錄.確保無假賬現象,要對扶貧資金的去向進行明確,對于每一筆扶貧資金最終去向都要有詳細的記錄,防止資金去向不明。另外,對于未入賬的扶貧資金也應做好核查工作,保證其規范性,對于不合理的支出不應報銷;如果發現存在可疑賬單,應及時展開調查,杜絕套取資金行為。對于農村地區申請貧困的人員,要保證其材料齊全,最后由相關人員實際考察,確保扶貧資金真正發給需要的人,提升資金利用效率。
(三)加大扶貧專項資金監管力度
扶貧單位加強專項資金管理,一方面應重視健全資金監管體系,不斷優化資金動態管理機制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保證扶貧資金的規范流動:另一方面應重視做好動態管控,以形成資金利用過程的約束機制,規范資金的流動。
1.優化資金監管機制
加大扶貧單位專項資金監管力度應重視做好農村地區扶貧人員的識別工作,落實幫扶駐村。作為扶貧單位應重視做好扶貧對象的數據記錄工作,并定期維護和更新數據,保證數據的有效性,另外要加大監督力度,應積極落實幫扶駐村,駐村人員可以更為準確地了解扶貧對象的具體情況,駐村人員應定期向上級領導匯報農村扶貧工作進度情況,保證扶貧資源得到最有效利用。
2.加強全程動態監控
只有加強全程監督,才能明晰扶貧資金的使用情況,保證資金的利用效率。監控主要是對扶貧對象的監督,對資金配置的監督等。首先,應重視對扶貧資金投入的監督,在向當地投入扶貧資金時,應結合當地的政策環境、發展情況等合理投入資金,同時要確保扶貧資金用于農村扶貧建設,防止資金盜用現象或不合理使用現象;其次,應重視對扶貧人員的動態監督,做好深入調查,保證資金分配的合理性。
(四)健全扶貧金管理績效評價體系
地方扶貧單位應重視完善績效評價體系,以不斷深化鄉鎮地區扶貧工作的力度,調動鄉鎮單位的扶貧工作積極性。可以結合地區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績效評價指標,如扶貧成效、地區貧困人口下降情況、地區收入等指標,通過確立績效指標,對各鄉鎮的扶貧工作開展效果及進度進行評價,對于扶貧工作開展較好的鄉鎮地區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措施,以鼓勵其他鄉鎮積極深化扶貧工作,最大限度地發揮資金成效。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扶貧資金是我國為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幫助農民擺脫貧困的關鍵性舉措,是扶貧工作的核心資源。扶貧單位應重視發揮自身作用,合理利用扶貧專項資金,促使扶貧資金順利撥給扶貧對象,以實現國家脫貧攻堅的目標,改善農村地區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另外,我國相關審計單位應發揮審計作用,加大審計力度,做好對扶貧資金利用的監督工作,促使財政扶貧資金得到最優化利用,提升資金利用效率。地方扶貧單位應積極響應國家扶貧政策、制度要求,積極貫徹落實各項規章制度,提升我國扶貧開發水平,促進扶貧工作高效、有序進行。
參考文獻:
[1]陳相武.財政扶貧資金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8(10):20.
[2]李彥軍.縣級財政扶貧資金管理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財會學習,2018,195(21):215-216.
[3]王爍,左光瓊.財政扶貧資金項目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 22):119.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