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馳
摘要:我們黨歷來重視對于青年的教育工作,充分在全黨全社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在新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已經成為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實現形式,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發揮著重大作用,積極推進我們黨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與當代社會網絡媒體以及信息技術深度融合,不僅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而且具有深刻的實踐價值。
關鍵詞: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
互聯網引發了一場信息革命,極大地豐富了人民群眾的精神世界,擴展了信息傳播的媒介方式,促進了整個社會效率的高速運轉,打通了中國與世界各國的技術交流與合作。互聯網時代催生了互聯網技術、互聯網實踐、互聯網社會、互聯網思維等一系列基本理論問題,構建了一個以互聯網為交互中心的人類社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這一歷史背景下應運而生。
對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而言,這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是喜憂參半的。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媒體時代得到延伸和發展,黨和國家站在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的高度謀劃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借助互聯網平臺的“順風車”取得了長足發展。另一方面,我們應該看到,網絡是一個開放式的平臺,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網絡育人面臨重大挑戰。
(一)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創新推動網絡育人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網絡日益成為意識形態斗爭的主陣地,主渠道,越來越成為輿論生產的策源地,思想交鋒的競技地,話語對碰的搏擊地。毛澤東指出,文化思想陣地我們不去占領,敵人就會占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擔當,守護好網絡思想教育這一陣地,需要高校輔導員高度重視。在這種背景之下,高校輔導員圍繞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深化“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思維,必將是國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來的發展趨勢。
中共教育部黨組從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出發,詳細規劃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體系,其中明確提出創新推動網絡育人。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和實現形式,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體系,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實踐,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學科建設、人的全面發展,社會的全面進步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高校責任重大,任務艱巨,輔導員扮演著“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關鍵角色。大學時代正是價值觀念塑造的關鍵時期,輔導員對學生的成人成才有著重要的輔助作用,肩負著培養時代新人的重要使命。在創新推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中,輔導員要下大力氣,要樹立互聯網思維,在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基礎理論建構和實踐模式探索中,突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此舉有利于促進校園和諧穩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點、歷史沿革的校園文化,有利于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育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高校不斷完善輔導員招聘考核培養評價體系,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人員構成明顯優化,但是,我們依然要認識到,高校輔導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重大,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輔導員存在能力不足的問題。具體表現在網絡社交平臺運用、網絡輿情分析、網絡功能挖掘、處理網絡熱門事件等方面的不足。受制于時間空間的限制,組織現場會議存在滯后性,一些輔導員缺乏網絡社交平臺的使用經歷,難以在網絡終端進行育人工作。網絡輿情分析就是要及時掌握當下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掌握大學生最新的思想動態,及時了解事件發生的整個過程,并從中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內容。但是,一些高校輔導員忙于繁瑣的行政事務,忽略了對網絡輿情的分析與管理。網絡功能挖掘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信息技術的深入發展,應用軟件的日益完善,許多新功能是普通網民所未知的,由于缺乏專業背景,許多高校輔導員在計算機操作與應用實踐方面存在問題。近年來,校園事件屢上網絡熱搜,熱門事件如果不在短期內妥善解決,極大可能上升為全國事件,引起巨大負面作用。輔導員在處理網絡熱門事件中普遍缺乏經驗,處理問題欠佳。
(三)新時代高校輔導員網絡育人的提升路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歸根到底是服務于中國共產黨的治國理政,服務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正是我們黨在新時代下的主動選擇。加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輔導員育人體系要以更高標準、更大決心、更寬視野來推進。
高校輔導員需要創新工作方式方法,樹立互聯網思維,應該將思政實踐放在整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來看待,要用全面引領、全新視野、全局思維來實現網絡育人創新發展。具體而言,需要在以下方面發力。
首先,要繼續加強隊伍建設,持續引入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背景的高水平人員,加大力度對上崗職工進行網絡技術培訓與考核,不斷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在整個育人過程的引領力與感召力。其次,要不斷提升輔導員進行網絡思想政治的責任感和緊迫感,以全新視野深化網絡育人實踐,緊跟時代發展要求,基于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把握學生思想動態,開展適時而有力的教育工作,克服消極懈怠的不良傾向,實現網絡育人與互聯網技術的深度融合。最后,要站在建設網絡強國,培育時代新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全局高度來進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充分運用各類形式的網絡平臺,提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優質資源的共享水平,牢牢把握網絡輿論的領導權,實現輔導員主動觸網、善于用網、借網育人的工作機制。
參考文獻:
[1]劉潤.“微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體系構建策略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2017(Z2):13-15.
[2]熊鈺,林伯海.基于互聯網思維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7(03):73-74.
[3]謝琳琳.新媒體視野下的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09):35-36.
[4]劉萌,張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網絡教育實踐研究[J].傳播與版權,2019(06):157-159.
[5]肖蕾.淺議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提升[J].才智,2019(20):6-7.
[6]盧文博.高校輔導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權的缺失與提升路徑[J].新西部,2019(18):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