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藝
摘要:受新媒體技術發展的影響,動態海報作為一種應用日益廣泛的視覺設計形態逐漸被大眾所認知,并迅速應用于各種媒介,本文對了動態海報產生的背景原因進行了深入研究,最后分析了動態海報的發展趨勢以及其在發展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希望對海報設計在新媒體時代下的創新應用做出有益探索。
關鍵詞:動態海報 新媒體 動態圖形 受眾需求
一、動態海報產生原因
1、軟件技術的更新
從海報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來看,每次海報設計形式的經歷跨越式的發展都與當時的技術條件更新息息相關。因為海報本身就是信息、技術、設計、藝術相互結合的最終結果。
動態海報源起于Adobe 2007年發布的PhotoshopCS3,該版本推出了類似逐幀動畫的新功能——“時間軸”,用于制作并輸出GIF格式圖片,為平面設計師提供了新的設計思路,這時候真正意義上的動態海報開始出現。GIF格式的動態海報能夠靈活地在移動端設備中傳送,且感官效果新穎豐富,很快就被大眾廣泛接受,同時因為這項技術相對容易掌握,許多設計師和設計團隊紛紛投入到動態海報的制作浪潮中,例如在日本有許多著名的圖形語言研究者:被稱為亞洲互動大神的中村勇吾和擅長字體設計的高橋善丸等人,都對動態海報設計的發展起到了先行的作用。
2、迎合受眾需求
海報是一種大眾傳播信息的媒介,在社會生活中起到了收集和廣泛傳播信息的重要作用。隨著媒體的不斷發展進步,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今信息每分每秒都在不斷更新,圖像作為信息的一種也被過剩的生產和消費,信息的爆炸式激增使大眾的視覺在面對這些鋪天蓋地的圖像與信息時感到審美疲勞。大眾不斷提升的視覺審美需求與海報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產生了矛盾——人們在閱讀一張海報時,一方面想要得到更豐富全面的信息容量,而另一方面又想要獲取最前沿,最新鮮的信息內容,傳統海報已無法使觀眾得到審美的滿足感,而動態海報設計則為大眾的審美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動態海報通過不斷變化的連貫畫面,可以全面,多角度的表達信息,比靜態海報更加迎合受眾需求。能夠靈敏的感受大眾需求的反饋是海報設計不斷發展的關鍵。
二、動態海報設計中的問題
(一)“動”與“靜”的失衡
動態圖形技術的介入對于海報設計的影響意義深遠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問題,值得我們思考。很多設計師由于經濟利益的驅動紛紛追趕“動態設計”時代潮流,為了制作出令人驚嘆的視覺效果,開始過度使用科技手段完成海報設計,為了“動”而“動”,完全不顧設計原則及形式美法則,視覺畫面除了滿屏的運動效果毫無內容意義可言,冰冷而空洞,造成審美反感。因此在順應平面設計動態化發展趨勢的同時,設計師不能過分依賴于技術,被強大的電腦功能所迷惑而失去自己獨特的表達觀念與主題,應合理把握海報設計中動與靜之間的關系,秉承著適度原則,只有動靜結合的設計語言才能突破傳統海報的單一視覺表現,畫面中有動靜的對比,才能創作出高質量的動態海報作品。同時設計師需要考慮靜態海報與動態海報之間的使用關系,不能一味的崇尚其中一種海報形態。應根據不同的應用環境,觀看人群以及主題,合理選用海報呈現方式。
(二)作品藝術性與市場原則的矛盾
動態海報設計的關鍵還在于設計的藝術性與市場的兩相融洽,藝術性源于創作者的藝術感知,大多是設計師在創作時的預想和靈感的偶發,不同的設計藝術感知都有其各自的特殊角度,海報設計藝術感知既有形象性,又有邏輯性,既具有深刻的個人審美體驗傾向,又伴有受眾審美文化傾向。是設計師的自身地理性與情感對整體設計的判斷結果。市場則是海報設計的審美風向標,代表著公眾所接受的審美標準與需求,設計師只重個人藝術性表達,不顧及市場原則就會造成“曲高和寡”的情況。海報作為一種視覺文化,從產生開始便注重人們心理,情感的接受,動態海報設計對人的心理、情感關注在數字化時代的今天尤為重要。
動態圖形技術的使用是為了幫助讀者更好的理解設計師所傳達信息的意象。關注受眾的情感需求,了解受眾群體的痛點,能夠與受眾情感產生共鳴達到宣傳效果,這是海報設計之本。設計師必須考慮到動態海報的社會效果,找到設計中技術與情感的平衡點,著重處理內容主題與動態表現形式的關系,發揮設計作品中情感因素的作用,以公眾的接納為目標,滿足大眾的消費心理與情感需要,才能設計出合理且具有實際社會效益的海報作品。
動態海報的發展是以科技為基礎,以媒介為依托的,對動態海報更深層次的設計與開發是當代設計師必須面對的問題,當代設計師應以此為己任,在掌握最新軟件技術的前提下,也要學習諸如社會學,心理學及美學等學科領域的知識,努力提高設計水平,以技術與情感雙重維度去開拓動態海報存在的新語境。
參考文獻
[1]孫小付.《傳播學在視覺傳達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天津工業大學.2007.
[2]許一兵、許肖瀟.《動態圖形設計》[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13.
[3]Michael Betancourt.《The History Of Motion Graphics》[M].Wildse Press.2013.
[4]周小瑩.《當代數字媒體對現代招貼設計的影響研究》[D].西北大學.2013.
[5]李冠林.《中德當代海報視覺文化比較研究》[D].西安美術學院.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