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峰
摘要: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陣地,對大學生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多元文化的發展潮流,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帶來了重大的機遇與挑戰,掌握機遇,應對挑戰,創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是正確的選擇。為了應對多元化發展趨勢,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應轉變教育理念、整合教育內容、改進教育方法,積極吸取多元文化的優質元素,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關鍵詞:多元文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創新
引言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旗幟鮮明地研究、闡釋和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必然是其新使命和新機遇。
多元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產物,是國與國之間頻繁交往、合作,不同文化思潮碰撞、交流所產生的一種社會文化現象。多元文化,是不同文化或多樣文化的并存,它們隨著社會的發展變化應用而生,同時又為社會的發展變化而服務。不同的文化,都有其產生和存在的原因,它們對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著很大的影響。
一、多元文化的基本內涵
我們當今社會的環境比較開放,社會的發展,使人們的工作、生活、學習都不再局限于某個特定的、有限的范圍之內。本省與外省,本國與外國,人與人之間,會因各種需要進行交流、合作。隨著社會的發展態勢,這樣的合作會越來越頻繁,國與國之間的交往也會越來越廣泛。這些都使得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文化、習俗等在保有其獨特文化的同時,又與其他文化互相滲透,形成一種融合文化。不同國家間多種文化的異彩紛呈,就形成了文化的多樣性,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多元文化”。這些文化,其中有精華,也有糟粕,而且都會對人們的生活、學習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多元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學校作為教育行業的主陣地、傳播文化的主要窗口、學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場所,受多元文化的影響最為明顯。多元文化背景下,各種文化異彩紛呈。現在的在校大學生多是“90后”,在生活環境和學習環境等方面都擁著優越有利的條件。而且他們思想活躍,對新事物的識知和接受程度也比較快。他們可以從網絡、手機媒體等眾多的渠道獲取到廣泛的新潮信息,長期以往,受外界不同文化思潮影響的學生,很容易對其內在的價值觀、人生觀產生動搖和改變,使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和判斷也變得搖擺不定、模棱兩可,呈現出一種多元化的趨勢。所有這些,都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困難,但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和機遇。這必將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對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進行反思,促使教育工作者進行教育創新。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伴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而邁入新征程,應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切實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新使命。
(一)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多元文化的發展
黨中央強調指出:“積極探索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的有效途徑,主動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既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又有力抵制各種錯誤和腐朽思想的影響。”這些為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開展提供了理論指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包括四個方面的基本內容,即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主導意識形態的地位,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這個主題,只有這樣,才能在多元文化的沖突中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前進方向,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借鑒人類的優秀文化成果,調動各種文化因素,形成奮發有為的精神力量,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教學理念的轉變
在多元文化背景沖擊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不是要消除學生的世界觀的多元化,而是要讓學生能夠在多元文化的社會發展中,面對機遇和挑戰而做好準備。因此,在不可逆轉的多元文化發展趨勢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為了全面、健康地培養學生,必須轉變其教學理念。
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高校大學生的自由意識、民主意識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不斷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想在教學中取得理想的效果,就必須在教學上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教師應當堅持“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以“主角”的姿態參與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過程中。在多元文化并存的社會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當把學生的成長成才與國家的發展建設充分聯系起來,將學生從單純地服從轉變為具有豐富的創造力的全面人才。不僅實現了主流文化對學生價值觀的塑造,同時也能對其他文化有一個辯證地認識。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的豐富和更新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要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取得實效性,需要對其內容不斷豐富和更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針對多元文化的發展,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向多樣化、社會化不斷的豐富、創新。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下,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顯得單一,無法應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一方面要充分吸收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同時借鑒國外優秀文化,為中國的“紅色文化”增添新的內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與引導,這一教育過程也是高校學生社會化的過程,即“通過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使人們認識到自我和國家不是單向對立的,而是雙向統一的;自我利益與社會利益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相互和諧的;人與他人的關系是相互友善、相互幫助的;人與自然不是一種掠取關系,而是一種共存關系。”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一方面既要有別于傳統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另一方面又要避免單純地照搬西方的文化思潮,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要,引領社會的發展。
結束語
總之,對于新時代、新形勢,我們必須具有明確的認識。我們必須加快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創新以及工作方法創新,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教育改革的號召下,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煥發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楊嵐.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習評價創新研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5):98-101.
[2]陳如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創新探究[J].廣東蠶業,2018,52(12):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