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醫療體制的不斷完善,國家為了更好地履行公共衛生服務職能,對一些基層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投入了更多的建設資金。而基層疾病控制機構作為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承擔著疾病防控、衛生應急、疫苗管理等多項職能,固定資產是其開展各項活動的物質基礎,因而,基層疾病控制機構要重視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合理配置固定資產,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實現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本文以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為主體,研究固定資產配置方面的問題,并結合實際情況提出相應的改進措施,希望為有關工作開展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基層疾病控制;固定資產配置;現狀;措施
疾病控制機構是我國衛生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集疾病預防、公共衛生應急處理、疫苗管理等職能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共衛生機構。但目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實行固定資產配置時在經費投入、儀器采購、資產調劑等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使得固定資產的調配缺乏有效的統籌安排,影響了資產的最大化使用效益。因而,對于基層疾病控制機構來說,只有全面強化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統籌配置資產使用,才能更好地發揮自身的職能,促進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的長效發展。
一、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固定資產配置概述
基層疾病控制固定資產配置方式主要包括調撥、調劑和購置。基層疾病控制固定資產配置是否及時、合理,不僅直接關系到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以及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等問題,還影響到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各項業務活動是否能夠順利開展,與基層疾病控制的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國家逐年增加基層疾病控制的設備投入,固定資產占總資產比重逐年增加,固定資產的購置支出也成為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總支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如何讓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固定資產配置更加科學規范,是當前亟須解決的問題。目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在固定資產配置方面存在著諸多問題,由于其開展疾病控制業務所需的資產配置不均衡,影響了疾病控制中心的正常工作,因而,疾病控制機構應當建立科學有效的固定資產配置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固定資產的使用效率,更好地為社會提供公共衛生服務。
二、基層疾病控制固定資產配置存在的問題
(一)固定資產配置受限
近年來,國家對衛生事業的發展十分重視,為了提升基層疾病控制的公共衛生服務能力,國家逐年加大了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的固定資產投入,并由上級部門撥付專項資金到基層組織機構中。但目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所收到的財政撥付資金都是專項資金,上級部門已經指定了資金的用途,固定資產配置資金往往都投入到了實驗室設備采辦當中,而一些沒有業務經費的設備則得不到定期更新,同時影響了新業務的開展。當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實驗室內的儀器設備數量相對充足,但用于健康危害現場監測等現場監測業務的儀器設備因經費投入不足,無法進行定期的更新與維護,嚴重阻礙了現場監測業務的正常開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單位的穩定前行。
(二)采購管理缺乏統籌
在通常情況下.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在進行固定資產購置時,一般需要向上級部門申請,待資金撥付到位后才能實施采購計劃。這就使得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在采辦固定資產時常常因受到資金額度的限制,一套設備不能一次性采辦到位,經常需要先采購急需使用設備的主要部分,等下一次收到相關經費時再采購該設備的輔助部分。而由于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無法確定兩次經費下撥的時間,可能會存在設備主要部分與輔助部分兼容性不足的問題。這種分批采購的方式不僅會影響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各項業務的正常開展,還會造成采購成本攀升,影響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的高效發展。
(三)閑置資產調劑后維修成本較高
資產調劑前在原單位閑置時間過長,主要是由于相關管理人員未形成固定資產定期盤查與養護的思想意識,導致固定資產調劑后,容易出現老化或癱瘓的現象,無法長時間正常運行。而很多精密設備本身價值很高,維修費用也十分高昂,維修后能夠使用的壽命期過短,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往往會因修理費用預計超出設備的市場價值,只能進行報廢處理,造成資產浪費,其價值得不到充分發揮。
(四)固定資產調撥程序較為復雜
當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在向上級部門申請固定資產需求時,往往需要經歷上級部門對申請報告核查的各項程序,即需求查證、遞交申請、采購設備、質量驗收到最后的下放調撥,歷經時間較長,且基層疾病控制機構也無法確定申請報告能否得到審批、上級部門是否能夠如期下撥配送固定資產等問題,造成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實際收到調撥的固定資產時,往往已經找到了其他相似或可替代的固定資產,從而造成固定資產無法發揮最大的效用。
(五)固定資產調配與實際不符
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在向各鄉鎮衛生院調劑固定資產時,有時以統一的標準去采購和調配固定資產,沒有提前對實際資產需求量進行全面調查,缺乏對實際情況的充分了解,使得資產采購出現無計劃性和盲目性,實際采購設備比實際調出的設備多,不僅造成資金浪費,還影響了設備的使用效益,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的順利前行。
三、改變基層疾病控制固定資產配置現狀的措施
(一)加大經費投入,合理配置資產
對于衛生部門來說,一方面,由于固定資產配置經費不足仍是當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面臨的重大問題,因此,各級衛生管理部門還要繼續加大對基層疾病控制固定資產配置經費的投入,為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的不斷改進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保證其固定資產采購的及時性;另一方面,衛生部門在加大基礎設施購置專項資金投入的同時,僅限定資金的使用范疇,不設置具體項目的業務能力提升指標,給基層疾病控制機構更多的資金支配權力,更靈活、合理和有效地購置固定資產,提升固定資產與實際業務需求的適應性,創造良好的固定資產使用環境,保證固定資產價值的充分發揮。
(二)合理處理閑置資產
一方面,當地衛生部門要依據實際需求統籌安排固定資產的使用計劃,充分了解現有固定資產閑置的具體原因,爭取不斷開發有限資產的無限價值;另一方面,我國相關規定對事業單位的固定資產折舊處理也進行了明確的規定,要求各事業單位在進行固定資產折舊處理時,要反映出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確保會計信息的準確性和國有資產的完整性。相關衛生部門應針對一些更新換代快、價值較高的醫療設備可以采用加速折舊的方法,對一些老舊設備的成新率進行評估,提升資產的使用價值。
(三)簡化固定資產申報審批流程
由于當前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在向上級部門申報固定資產采購申請時,往往需要經歷較為復雜的審批流程,影響了實際業務的投用,因此,基層疾病控制機構要加強與上級衛生部門的溝通與聯系,開展信息化建設,充分利用網絡信息平臺核查審批的方式,加快信息交互的效率,對于已經審批的設備采購項目進行及時反饋和予以答復,提升固定資產配置效率和質量,推動基層疾病控制機構的發展。
(四)科學調配固定資產
一方面,基層疾病控制機構要落實對各鄉鎮衛生院對固定資產需求的實地調查工作,依據工作需求情況合理安排采購計劃,確保其科學性,避免盲目采購占據資金存量;另一方面,基層疾病控制機構向鄉鎮衛生院配送儀器設備之前,要根據疫苗管理工作實際需要和當地的經濟狀況,結合疾病預測結果,全面考慮各單位的基本設備配置情況、儀器操作人員的能力水平、設備運行環境、各項設備使用效率以及產生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等因素,深入調查各衛生院的發展現狀,設置不同的配送標準,合理設計各項固定資產的調出計劃,有效投入到基層單位的疫苗管理中,提升固定資產的使用價值。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基層疾病控制機構來說,加強對固定資產的配置是提升國有資產價值和自身服務水平的有效途徑,因此,基層疾病控制機構應當認識到自身在固定資產配置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通過合理科學調配固定資產,改變固定資產配置現狀,從而優化固定資產管理模式,為疾病控制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傳軍.如何做好疾病控制中心固定資產管理工作[J].中外企業家,2017(15).
[2]敖學斌.加強對縣級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固定資產管理的重要性[J].中國經貿,2017(7).
[3]吳婉雪.醫療機構固定資產的內部控制及管理[J].財會學習,2018,No.194(20):252-253.
作者簡介:
羅卿,明溪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福建明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