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儀
摘要:資助工作對于高校而言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做好學生資助工作,發揮資助育人作用,對于落實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落實高校立德樹人任務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校? 資助育人? 大學生
2017年12月,教育部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以下簡稱《綱要》),《綱要》主要詳細規劃了“課程、科研、實踐、文化、網絡、心理、管理、服務、資助、組織”等十大育人體系的實施內容、載體、路徑和方法。提出要把“扶困”與“扶智”,“扶困”與“扶志”結合起來,著力培養受助學生自立自強、誠實守信、知恩感恩、勇于擔當的良好品質。資助育人是十大育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教師做好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徑。
一、資助育人的內涵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精準扶貧,在精準扶貧視閾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內涵也更為豐富。資助,顧名思義,是指幫助,資助育人是指在落實資助政策、實施資助舉措的過程中達到教育人、培養人的目標或效果。資助育人是高校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挖掘資助育人內涵,要堅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的原則,即資助的育人效果既要符合高校總體的育人目標,又要體現資助工作自身的特點。
二、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存在的問題
由于學生自身因素、資助工作的復雜性等主客觀因素,高校資助育人工作在取得進步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資助育人的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發揮,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資助政策宣傳力度不足
現階段大部分高校主要是在給大一新生郵寄錄取通知書時放置宣傳冊對一些大學生的資助政策進行宣傳,開學迎新生時,學校會針對家庭經濟困難,交不起學費的貧困學子開通綠色通道,設立資助政策咨詢點,為貧困學生提供學費減免或者其他方面的幫助。然而,從現實情況來看,這種宣傳方式效率較低,大部分學生和家長不會仔細去閱讀宣傳冊,開學后由于對新的校園環境不熟悉,往往不知道綠色通道在哪里,不了解怎樣進行學費減免,怎樣申請貸款,需要什么條件等。而大一開學不久就會進行大學期間第一次助學金的評定工作,到那時,學生才會通過咨詢輔導員、學生資助中心等途徑了解資助政策,導致助學金評定準備工作做得不充分,學生來不及準備申請材料,輔導員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對申請助學金的同學進行全面細致的了解,這就會降低資助工作的效率。
2.對受資助學生缺乏監督管理
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和輔導員往往比較重視獎助學金評定過程中的工作,而評定完之后,忽視了對受資助學生的后續監督工作,對于受資助的學生,他們將學校的資助用在了哪些方面?申請條件是否真實?在日常生活中有沒有嚴格要求自己?這些問題往往被忽視了,現實中有部分學生為了申請助學金偽造材料、將獎助學金用來購買奢侈品,用來上網打游戲等,這部分學生的行為會在同學中造成負面影響,這就會弱化資助工作的公平性與科學性,使資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得不到充分發揮。
3.資助育人效果有待加強
盡管高校資助工作者已經認識到資助育人工作的重要意義,但在實際工作過程當中,由于主客觀原因,高校仍然將學生的資助工作作為日常的一項行政工作,重視資助而對育人的重視有待加強,對于受資助的學生缺少感恩教育和激勵教育,導致資助工作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度過了經濟上的難關,但在學生的人格培養、道德教化、思想提升方面發揮的作用還存在不足。
三、做好資助育人工作的路徑研究
1.加大宣傳力度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大一第一學期的獎助學金評定工作對于之后的評定工作具有重要的參照作用,高校要加大對于大學生資助政策的宣傳力度,尤其是加大對大一新生的宣傳。在開學前,不僅要通過郵寄宣傳冊的方式,高校還可以發揮新媒體的作用,利用“三微一端”,將資助政策的介紹上傳至微博和微信公眾號,亦或是將資助政策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動畫視頻,引導學生和家長關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新生入學后在進行入學教育時不僅要進行專業教育和安全教育,輔導員也要對資助政策進行詳細的介紹,細致解答學生的疑問。學生充分了解了資助政策,輔導員才能更好地開展獎助學金評定工作,提高資助工作效率,做好資助育人工作的第一步。
2.完善監督機制
高校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要建立受資助學生電子檔案,聯合輔導員一同對受資助的學生進行監督管理,對其學習成績、生活作風等進行跟蹤管理,關注其學習有沒有進步、在生活中有沒有做到勤儉節約等,同時要發揮班干部作用,引導班級同學對受資助學生進行監督。與此同時,輔導員要積極與學生家長進行溝通,進一步了解學生的家庭經濟狀況、學生的日常表現等,與家長一起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將資助給真正需要幫助的人,保障資助工作的公平性與科學性。
3.創新資助育人形式
高校目前主要是通過召開主題班會、組織座談會、談心談話的方式對受資助的學生進行教育,但這些顯性的教育方式過于單一,育人效果不明顯。高校要充分發揮資助工作的育人作用就要拓寬育人途徑,創新資助育人形式,重視隱性教育的作用,將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將資助育人與文化育人結合起來,通過組織“心理劇”表演對受資助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鼓勵其堅定意志,努力學習;通過開展“紅色家書”朗誦活動對受資助學生進行感恩教育,讓其了解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史,使其更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學生社團的作用,鼓勵學生加入志愿服務類的社團,參加社團組織的支教、關愛老人等志愿服務活動,引導其在享受資助政策的同時盡自己的綿薄之力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通過參與志愿服務,在實踐中學會感恩,學會感恩國家、感恩學校、感恩父母。
4.豐富資助育人內容
相較于其他學生,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更容易呈現出性格內向、自信心不足的特點,因此,高校資助育人除了對學生進行激勵教育和感恩教育外,還要注重對其能力的培養,引導其增強自信心,堅定理想信念,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在平時的生活中多關注時事新聞,了解國內外形勢,提高政治素養,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與此同時輔導員要給予經濟困難的學生更多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機會,鼓勵其擔任班干部,參加學生會、社團等學生組織,在實踐中錘煉本領,增長才干,提升自身綜合素質。
四、結語
新形勢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面臨著更高的要求與更多的挑戰,高校資助工作者要將創新資助育人形式,拓寬資助育人途徑,將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結合起來,發揮學校資助工作者、家長以及全社會的合力。
參考文獻:
[1] 張遠航.高校資助育人的價值意蘊與實現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18(6):106-109.
[2] 向輝,曲莎莎.挖掘育人內涵 促進高校資助體系成熟化:以清華大學學生資助工作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1(1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