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嘉娣
【關鍵詞】 ?初中道德與法治 知行統一 重要性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2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4-086-01
知行統一不僅是一種值得提倡的美德,也是學生在道德與法治課上必須養成的一種素質,只有知行統一,才能夠真正發揮所學知識的作用,真正為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提供幫助。在進行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認識到知行統一品格在學生人格素養形成方面的重要性,并且通過探究道德與法治課特點以及學生學習情況,結合考慮多種因素設定教學策略來進行學生知行統一意識的培養。
一、初中道德與法治培養學生知行統一品格的重要性
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思想、情感快速發展的他們在初中階段會形成各自不同的個性特點,在為人處世時會展現出不同態度,初中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幫助學生在這一重要的成長階段形成正確、積極、正面的人生觀、世界觀,幫助學生形成有利于今后社會生活順利進行的道德觀、法治觀。但是教學的目的不僅在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意識,還在于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知行統一品格正是這些正確觀念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的一種有效途徑,通過知行統一品格的培養,學生能夠將課堂上收獲的道德與法治知識與自己的實踐相結合,從而加深對于思維品質概念的理解,促進思維品質的形成,提升個人行為素質、品德素養,從而達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的。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培養學生知行統一品格的教學策略
1.在案例中學習
在進行知行統一的教學時,教師不能夠只靠對課本知識的強調來要求學生深入理解這一概念,而應當充分結合知行統一的教學內容特點以及學生的學習特點開展相應的案例教學。通過案例的閱讀與分析,學生能夠將課本知識放在一個生活化情境中進行分析,能夠在熟悉的背景下理解相關的概念,從而減輕學生面對新知識時的陌生感,也降低學生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困難度。
例如,在《活出生命的精彩》一課的教學當中,教師就可以引用貝多芬、喬布斯、毛澤東等各界優秀名人的事例來引導學生理解課本上的知識。相比于單純針對書本文字進行講解,案例的情境能夠首先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在后續的理解過程中,學生也能夠在人物的實際經歷中體會不同的人生能夠帶來同樣的精彩,感受生命的重要性以及寶貴性,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的教學目的。
2.教師以身作則
對于學生來說,教師是他們初中階段接觸比較多的人,教師的行為習慣、處世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思維觀念。如果教師自身的行為、品行不夠良好,例如課上會頻繁看手機,使用粉筆時毫不愛惜,不愛護公共設施等等,學生在看到教師的這些行為后,不僅會減少對于教師的尊敬程度,還會因此而懷疑教師所教授的課程內容,對于學生道德與法治品質的培養極為不利。相反的,如果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能夠時刻關注自身行為、注意自身談吐,為學生樹立好榜樣,就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例如,在進行《社會生活離不開規則》一課的學習時,我們強調學生要遵守社會規則。此時進行教學的前提就是教師自身要對規則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自身應當充分展現對于規則的尊重與重視。體現方面小到平時在食堂時同學生一樣排隊取餐,大到升旗儀式時同學生一樣莊嚴肅立表示對國歌與國旗的尊重......在學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教師的行為習慣都被學生看在眼里、記在心里,只有教師自己做到了遵守規則,才能夠為學生樹立知行合一的榜樣,達到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目標。
3.在實踐中學習
在對學生的調查當中我們發現,許多學生認為道德與法治課中的知識距離自己太遠了,會產生書本上相關問題的學生都只是一些個例,自己不太可能遇到類似的情況。筆者認為,這是由于學生沒有深入理解道德與法治課知識的內涵,沒有透過案例現象看到為人處世哲理的本質。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學習深度、拓展學習寬度,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相應實踐活動的形式來豐富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教學。
例如,在學習過《情緒的管理》一課后,教師就可以通過開展“模擬考試”的形式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知識。首先,教師在事先沒有通知學生的情況下宣布本堂課的內容是進行道德與法治課考試,并且開始下發紙卷。待開考十分鐘后,教師再宣布其實這是一場模擬考試,要求學生回憶在剛剛的考試過程中自己的情緒發生了哪些變化,是否感到緊張、焦慮、不安,在面對這些不良情緒時,是否采用了之前學習過的情緒管理方法來進行自身的調節。通過這樣的體驗,學生就能夠增加對于情緒管理相關知識的認識與理解,并且在實踐中檢驗了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實際效果,從而促進學生知行合一素養的培養。
結束語:在知行合一觀念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起到十分重要的引導作用。因為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抵抗誘惑、辨別是非的能力可能還不足以支撐他們獨立形成良好的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準則。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列舉多個相關案例,幫助學生在案例中理解知識,注重自己的行為規范,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榜樣作用,以及多多開展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鞏固理論知識,從而達到知行合一理念的培養。
[ 參 ?考 ?文 ?獻 ]
[1]蔣莉蘋,楊小英.活動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實踐初探[J/OL].學周刊,2019(33):85[2019-11-09].https://doi.org/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33.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