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志剛 梁韡 李宜輝
摘要:如今在電動車變為大眾不可或缺的便利出行工具的同時,民眾大規模使用電動車所蘊含的安全危險也隨之極大增加,尤其是因電動車的使用保管方法錯誤所引發的起火事故也隨之逐年增多。本文列舉了電動車發生火災的主要緣由,詳細介紹了對電動車火災現場的勘查取證檢驗技術,為我國消防工作人員勘察電動車火災現場提供了詳實可靠的理論參考。
關鍵詞:電動自行車;勘察;火災;技術
目前電動自行車已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主要出行工具,但因行業監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產品審查檢測標準的缺陷、沒有嚴格的產品品質把控、產品使用和存儲放置方法不規范等問題,全國各地近年來經常發生電動車火災事故,導致異常慘重的群眾傷亡時有發生。為強化電動車安全風險預防,就必須對電動車火災的具體成因展開深入的探究分析,盡早頒行民用電動車安全管理準則。電動車火災作為我國現階段頻繁發生的火災類型,研究總結電動車火災勘察技術與方法,有利于為有關機構對事故現場的勘察取證提供強大的技術與理論支持。
一、電動車引起火災的主要緣由
(一)車內蓄電池或內部線路故障
車內蓄電池是電動自行車的主要驅動能量來源,現階段市場上引發火災的大部分電動車的蓄電池是使用鉛酸元件拼裝制造而成,品質低劣的蓄電元件間的接線焊接的不夠牢固,抑或是車內蓄電池的酸堿中的液成分配置不夠均勻,在電池充電中溶液受壓外溢,腐蝕損壞車體內部電子線路,在車主行駛中造成通電短路起火引發嚴重火災事故。對蓄電池的長時間超額充電也會導致充電器與車內蓄電池的金屬接口部分因溫度過高而逐漸熔化,進而引發火災。
(二)車體內部電子線路故障
電動車的車體內部線路涵蓋蓄電瓶鏈接線、發動機開關調控線、顯示儀表線等,個別的黑心生產商,還有一些經濟投機分子為獲得不當的經營收益,縮減生產周期、暗中壓縮技術加工環節,其產品無法做到電池充電設備、發動機開關調控線、車內蓄電瓶三者之間技術使用參數的協調一致,在現實使用過程中非常容易導致內部電路短路起火、接口溫度過高融化等現象進而引發火災。另外社會上有為數不少的電動車投入使用的時間已遠遠超過了車體的預期使用壽命,在長期高強度使用的過程中沒有定期進行維修保養,導致車體內部線路、電子元件等損壞非常嚴重,或在元件連接線的接頭焊點部位發生部分松動。在日常使用中,例如在炎炎夏日高溫環境中長時間高速行駛,或在不平坦的道路上顛簸行駛,都會導致車體內部的連接線路磨損崩解、焊接接頭裂開進而引發火災。
(三)充電設備發生儀器故障
充電設備是為安裝在電動車內部的蓄電瓶供給電能的專業技術設備,主要由供電開關控制、自動電壓調控和蓄電瓶電量顯示系統等部分組成。如果人們所采用的電池充電設備品質粗陋、內部電子元件磨損、無法自動調控供電強度,以及使用與車內蓄電瓶技術參數不匹配的電池充電設備,都必然導致電池充電設備的金屬導線、蓄電瓶溫度急速升高,造成內部連接線損壞引發大范圍短路起火。電池充電時間過長,也會導致充電器內部金屬元件過熱,導致故障發生火災。
二、火災現場勘驗檢測技術要點
(一)受熱電動車燃燒殘留痕跡勘驗分析
在火災發生的現場進行勘驗檢測之前,必須首先認識到受熱燃燒的電動車的主體結構,大致涵蓋電動車車身基本構件及其所含可燃物質的大致分布范圍,車內蓄電池的安裝位置,金屬引線的分布格局,電池充電器的接口位置、日常充電方法以及車體在起火燃燒時是否處于充電狀態等。而后必須詳細勘察檢測現場的火災蔓延情況,實地取證分析化驗車體所含的可燃物在充分燃燒后殘余的物理痕跡,車輪起火燃燒后的遺留物理痕跡,車體金屬主架的結構性形變特征,以及車內電子線路殘留特征,以此推演分析火場的擴展方向。在進行現場勘驗檢測的過程中,必須仔細勘驗位于起火電動車的內部的發動機開關調控線路、車內蓄電瓶及其金屬連線、電池充電裝置的導電線路以及外部供電設備等,在現場及時提取出細致完整的車體內部線路燒融遺留痕跡并借此開展科學的鑒定分析。
(二)火災發生現場的分析檢測要點
依據火災現場的不同電動車停放的空間分布特性,能夠合理推斷判定出火災現場燃燒的大致范圍。可勘察火場燃燒區域范圍內的地面燃燒痕跡和火場內各類物品的受熱分布,初步判定最開始的燃燒地點的具體方位,對放在最早燃燒點范圍以內的受熱電動車實施精確的車體材料燃燒程度勘測,并全面比對火災現場所放置的不同電動車的受熱形變情況,一般來說,最先起火燃燒的電動車燃燒的時間跨度最久,車體內部可燃物燃燒的最為完全,車體受溫最高,車架的形變程度最大。如離車架燃燒時間超過了七天,車體內部化合物受到空氣氧化作用的影響,受溫最高的車架會逐漸變為棕色,比其他車架的變化幅度重很多。研究人員還可對受熱電動車所在的地面實施勘測,最早起火燃燒的電動車的車身所含可燃材料的燃燒更加充分,構成車體的工程塑料受熱融化滴到地面再冷卻凝結為團塊狀,團塊狀的車體工程塑料的融化凝固物覆蓋著火災現場的地面,融滴物在貼地的一面幾乎沒有其他成分的殘留化合物或灰塵。
三、結語
現階段電動自行車已成為我國人民群眾日常生活出行的重要載具,廣大居民在電動車使用過程中普遍存在停車放置地點不妥當、擅自改裝車體內部結構等錯誤行為,埋下了難以想象的巨大安全隱患。我國消防機關應當充分掌握勘查檢測電動車火災現場的技術方法要點,研究分析電動車火災現場勘查技術與方法技巧,為電動車火災的安全預防提供具備現實可行性的建議。
參考文獻:
張涵予,余振平,林貽文.一起電動自行車火災事故的調查與分析[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8,02:276-279.
薛鈞,李輝.淺析電瓶車火災防范對策[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7,08:1174-1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