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瑋麗
【關鍵詞】 ?教師 后進生
【中圖分類號】 ?G635.5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23-016-01
首先,從學生個體來講,后進生更需要老師的關愛和鼓勵。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愿意在自己的同齡面前示弱,也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會主動放棄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但是現實中,由于遭受同學、老師、家長以及社會等各方面的冷落和嘲諷,他們的心理活動帶有很大程度的閉鎖性,常常以玩世不恭的外表掩蓋內心紛亂如麻的矛盾,他們像迷航的水手,不知自己的生命之舟該駛向何方。這時他們在冷酷、叛逆外表掩蓋下的心靈其實比其他孩子更需要我們的愛和溫暖,因此,面對他們,我們應以寬闊的胸懷、誠懇的態度,不以教育者自居,主動去與他們交朋友,從生活小事做起,關心他們的冷暖,關心他們的健康,解除他們的煩惱,取得他們的信任,彌補他們在別處缺失的溫暖和愛,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和人情味,這樣才有可能啟開他們的心扉,傾聽到他們的心聲從而達到轉化他們的目的。
其次,從班級整體來講,后進生轉化才是管理好班級的關鍵。事實證明,一個班級班風好壞的最大影響因素往往不是成績好或者比較乖巧的學生,而是所謂后進生,因此,要想根本上改善班級的學風班風,就一定要抓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一是后進生一般比其他學生更活躍,容易成為全班的焦點,如果后進生能得到轉化,能很好地配合甚至幫助老師做好班級工作,那這種榜樣的力量比所謂“優秀生”還要大;二是后進生往往沒有勇氣和信心與優秀生一爭高低,但是在后進生團體里面,他們仍存斗志,而且這種斗志與他們隱藏內心的自尊緊密聯系,一旦激發會相當強烈,所以如果能成功轉化少數后進生,并充分激發他們的斗志,就能達到以點帶面的效果,促進后進生整體不斷進步,從而提高班級整體質素。
最后,從社會責任來講,轉化一個后進生就消滅了一個未來的隱患而增添了進步的力量。我們必須正視一個問題,那就是我們現在所稱呼的所謂“后進生”其實絕大多數并不是智商低下的學生,而只是對學習沒有興趣、對未來沒有明確的“迷途”生。在初中這個人生觀、世界觀、道德觀以及人格初步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他們感受到的只是冷漠和歧視,那將會影響他們形成畸形的不良人格和思想。而如果他們受不到激勵,在當前的教育體制和教育條件下,落后的成績將使他們提前步入社會,失去得到繼續教育的機會,他們的人格和思想也失去了得到升華的最好條件。關鍵是步入社會后,擺脫了原有的外部束縛,自我約束又很薄弱的他們將更加不思進取甚至步入歧途,對社會產生負面影響和危害。因此,對所有后進生不拋棄、不放棄,竭盡全力轉化他們,激發他們,也是一份應盡的社會責任。
我認為,后進生轉化是一項復雜的綜合性工作,班主任要學會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動態,并實行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思想和行為,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愛由心生,教由心出,提高轉化的效果。因此,在轉化后進生的工作中,我們要重視兩個基礎:
1.心理基礎:后進生和其他學生一樣渴望得到家長、教師和同學的尊重與愛護,但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行為目標難以達到家長、教師的期望、要求,因而經常受到指責和批評,所以大多數后進生在心理上都存在較強的自卑感,久而久之,產生了逆反心理,導致他們拒絕學校與教師的一切正確教育,自暴自棄,干居下游。因此教師要以赤誠的之心去關愛后進生。愛是轉化后進生的起點,是教育的前提,信任是教育的開始,愛護后進生是幫助轉化后進生的感情基礎,后進生最缺乏關愛、最想得到信任。作為教育者,教師因主動關心愛護后進生,運用慈母般的情懷愛護每一個后進生,處處給他們體貼和溫暖,用熱情去融化那顆冰冷的心,感化他們。再此基礎上,教師要尊重維護后進生的人格,尊重他們的權利和義務、意愿和情感、要求和意見,要信任他們、關心他們,啟發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鼓勵他們告別過去,痛改前非,融入集體,與班級同學一起進步、共同發展。
2.思想基礎: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要注意后進生的反復性。后進生不良行為習慣和錯誤要他們在短期內完全改掉,那是不可能的事,可見,后進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因為后進生的反復性強,這就要求教師在教育過程中要有耐性、要抓緊、抓反復、積極引導,做到耐心、細心、有恒心,不要因他再次犯錯,就對他喪失信心,決定放棄,如果這樣我們以前對他所做的工作,所花的時間和精力就會白費。對于后進生所犯的錯誤應給予寬容。但決非縱容,一定要跟緊并加以指正,提出嚴格要求,一點一點的促使進步,直到改正。針對成績差的后進生,更需要有耐性,分階段、有步驟地常為他立志,幫他樹立信心,只要能激起他的一點兒學習興趣,就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切記莫用正常的水平要求他,更不能用語言來損他,才不會傷到他的自尊心;一步一步的小心翼翼,一定會有質變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