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云
摘 要:新課程改革中的思想作為素質教育實施的主要方向,要求教師更改教學模式,構建高效課堂。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也要通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來實現解決,實際通過教學形式的改善增強教學質量。初中歷史教師必須要做到教學理念的更新,為實際課堂教學的過程注入新鮮的生命和活的思想。改善在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通過經驗的總結和先進思想,增強歷史課堂中的教學有效性。文章中主要分析了新課改思想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方式的研究。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歷史;教學研究;方式;探討
前言:新課改背景要求學校中不同科目的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出發,以課程改革中的思想理論為基礎,聯系實際的教學情況,不斷改善教學手段,增強學生素質。教師要以學生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人,運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式,創建個性化的教學過程,讓學生對歷史課堂中學習的知識點產生無限的興趣,教師實際激發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熱情,就為初中歷史教師基礎知識點教學和構建高效課堂的目標提供了先決條件。此外,初中歷史教師要針對歷史課堂中的不足,總結教學經驗,改善教學效果。
一、傳統歷史課堂中的主要教學問題
(一)相對忽視初中歷史教學
在初中階段歷史教學與英語、數學、語文等科目相比會相對的受到忽視。學生及學生家長以及學校都忽視歷史教學的重要性,因此導致教師在課堂中的教學積極性不高,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也不強。此外,歷史課堂教學呈現出教學方法缺陷、教學成績落后的狀態,不利于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目的的完美實現[1]。
(二)教學方法單一
教師在課堂中主要沿用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應用單一的教學形式,為學生講述歷史課堂中的重點,讓學生以筆記的形式完成背誦、記錄知識點內容,沒有為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提供思考和想象的空間,限制了學生歷史學習思維的形成。此外,教師采用單一的教學方式,主要重視的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背誦和記憶,相對忽視了對教學內容的延伸,降低了學生歷史學習的拓展能力[2]。
(三)學生的學習興趣較低
初中時期是學生思想和思維意識的敏感階段,同時也是相對緊張的學習過程,學生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在文化課學習中,忽視了在歷史課堂中的學習成績。學生參與歷史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不高,為歷史教師的教學帶來了一定難度。再者,教師沒有做到充分利用先進的教學資源,降低了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也是學生降低的學習熱情的主要原因[3]。
二、新課改思想背景下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主要策略
(一)以學生為主體,構建高效歷史課堂
初中歷史教師更要積極轉變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將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逐漸改變為以學生為主體的方法,在課堂中不能僅僅遵循傳統的教學模式,要重視新鮮教學方法的注入。教師可以采用展示教學任務,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方法,完成歷史課堂中的教學,讓學生提升參與學習和研究歷史內容的積極意識。
例如:在有關“新民主主義革命”知識點的講解中,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首先讓學生講述有關五四運動起因及其意義的內容。教師通過已經學習過的歷史知識點,讓學生首先增添在歷史課堂中的自信,同時為學生展示本堂課中的教學重點內容,主要是讓學生掌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時間、主要人物、意義及其影響。讓學生通過相關知識點的串聯學習,提升參與歷史學習的熱情,也會讓學生在交流和探索中,建立歷史學習的知識網絡,形成歷史學習的思維。
(二)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完成了課堂教學質量一半的提升。初中歷史教師要善于運用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吸引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讓學生保持在歷史課堂中的學習熱情,主動投入精力完成歷史學習和歷史內容的研究,在探索學習中讓學生形成歷史學習的思維網絡。同時,學習興趣的激發還有助于構建歷史課堂中的融洽氣氛,增加實際教學的效果。
例如:教師在有關唐朝知識點的講解時,應該首先在課堂中提及學生熟知的人物如:語文中經常提及的詩人李白,王維等。教師通過教學任務的引入以及學科之間的融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時完成課堂中重點內容的教學,就會讓學生熟記歷史知識,形成歷史思維,教師在課堂中提問學生參與互動回答的形式,構建了濃烈的學習氣氛,會促使學生從被動學習到主動索取歷史知識,實際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構建高效歷史課堂
在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師要善于利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才會讓學生感悟到歷史學習的重要性。多媒體網絡的利用,也會讓相關知識點得到串聯和延伸,讓學生拓展在歷史課堂中學習的內容,改善、增強歷史課堂中的教學效果,讓學生更加深入地完成歷史課堂的學習過程,實現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目標。
例如:在有關“甲午中日戰爭”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視頻播放的形式展示電影片段,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情況和甲午戰爭的過程和背景,視頻資料的形式將為課本中的文字注入生命,讓課文的內容活了起來。教師通過電影電視劇資料的播放,會讓學生形成不同的歷史學習角度,感悟歷史故事帶來的不同影響。教師還可以在班級中開展“模擬甲午中日戰爭”的主題演講活動,讓學生結合戰爭發生前后的歷史事件和當時社會中的經濟政治環境等問題進行演講,通過演講的形式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歷史,主動投入歷史研究,促進學生在課堂中的思考。
結語:綜上所述,新課改的背景對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初中歷史教師要不斷提升教學能力,才會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同時,教師要了解新課改中的先進思想,把握住歷史課堂中的不同內容,充分利用不同的教學手段改善單一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初中歷史課堂能夠取得更加高效的成果。
參考文獻:
[1]譚運瓊.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落實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方法分析[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8):141.
[2]周麗.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分析[J].學周刊,2019(26):35.
[3]高玉輝.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指導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