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玫玉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23-0165-01
作為一名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時安排教學呢?根據我多年的寫作教學體驗,我的觀點是:習作教學一定要依據我們農村小學生的有利因素,發揮他們的優勢,即要緊緊抓住“實踐活動”這條主線,展開習作教學,努力提高他們的作文水平。實踐活動的內容該如何啟發、引導學生完整、具體的寫出來呢?這就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努力激發學生表達、習作的欲望。學生的這種欲望被充分激發出來,習作就可以說是成功了一半。
例如:一次“六一”兒童節,我們學校隆重慶祝,全校師生表演了豐富多彩的文娛、體育活動。圍繞這一內容,我事先就布置全班同學要積極參加,仔細觀察,事后在班級內要開展“暢談歡度‘六一’節見聞”的比賽,看誰說的最好。由于這次慶祝活動準備充分,表演的文娛、體育節目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給同學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加上我事先又給同學們布置了觀察任務,所以等到比賽時,同學們個個胸有成竹,躍躍欲試。一個同學說:“五年一班那兩個同學表演的《理發》這個小品實在太精彩了!”我問:這個小品按理發的過程表演可以分成哪幾部分?該同學回答說:可以分成磨工具、理發、洗發、刮胡子這幾部分。我再問:這幾部分內容小演員是如何表演的,精彩表現在哪里?結果,同學們爭先恐后,各抒己見,發言場面可熱烈了……接著,有的說我們班表演的舞蹈多么美……有的說二年級同學表演的全班合唱非常好……有的說六年級兩個班男生表演的籃球賽很精彩……同樣,我都指導他們把每項內容精彩的地方說具體、清楚。充分滿足了學生表達的欲望,也就是讓學生充分說之后,我就水到渠成地向他們說:“同學們剛才都能夠把今年‘六一’兒童節上自己所參加或所看到、聽到的激動人心的快樂場面說出來與全班同學共享,你們想不想把這些內容寫下來,作為自己今后人生旅途上的美好回憶、永遠紀念呢?”顯然,他們異口同聲回答:“想!”于是,我就馬上布置他們以“快樂的‘六一’節”為題寫一篇作文。結果,全班同學人人都樂意寫,都有內容寫,寫出來的作文做到內容真實、具體、有趣。從一篇篇習作中看到他們一顆顆快樂的心。例如一個同學是這樣寫“理發”這個小品的:你看,一開始那個理發師剛拿出理發工具,就引起全場哄堂大笑了,理發的剪子是一把我們鄉下原先煮飯時燒火用的“火鋏”,足足有兩尺多長;刮胡子用的是一把木頭做的油漆得很逼真的大“菜刀”,雪白的,寒光閃閃,膽小的同學看了后毛骨悚然。理發師先在磨刀石上磨剪子、刀子,他那滑稽的動作惹得觀眾無人不笑。接著,顧客出現了,理發師給顧客圍上花圍裙,然后提著大“剪子”就給顧客理發了,只見理發師那夸張的動作,還有那顧客看起來十分“難受”的樣子把大家都逗樂了!理好后,只見理發師從整瓶的洗潔精里擠出幾滴抹在“顧客”的頭發上,對他進行干洗。洗好后只見理發師提著大“菜刀”在顧客的胡子上狠狠一刮,顧客“嚇”得當堂從椅子上癱坐到地上。最后,只見理發師拿出一瓶潔廁劑當成定型劑噴在”顧客“頭發上。整個過程笑聲連連,此起彼伏。
作文教學還要和課堂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是課堂教學實踐的延伸和升華。如何做到這一點呢?例如,在教學《秋思》這首詩時,在學生熟讀全詩,理解各詩句的意思。明白這首詩是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小小片段--——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客居他鄉之人,對家鄉親人的深切思念。明白詩中“意萬重”頗值得玩味,它所表達的正是詩人鋪紙執筆之際的情態:心里涌起了千愁萬緒,覺得有說不完,寫不盡的話需要傾吐,而一時間竟不知從何說起,也不知如何表達。在此基礎上,我就及時問學生:“詩中張籍那說不完,寫不盡的話究竟想對哪些人說?”(父母親、老婆、孩子、兄弟、姐妹、好友……)再問:“假如你是詩人張籍,你最想對他們說什么?”最后,要求他們把自己當成詩中張籍,選擇一個人,展開想象,把自己最想對他(她)說的話想具體并寫下來。由于同學們通過對這首詩的學習能夠理解、體會到詩中作者對家中親人深深地思念,所以寫出來的內容入情入理,情真意切,非常切題。
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把自己在活動中的所見所聞所感飽含激情的寫出來。這樣,不僅可以打破沉悶的課堂教學氛圍,又可以讓學生獲取生動活潑的習作素材,解決習作中“無米之炊”的困難,這也是快速提高農村小學作文水平的很好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