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培榆
摘 要:鄉村體育教師在推動鄉村體育事業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體育教師具有專業的體育教學知識,具有專業的體育教學理念,對推動鄉村學生的體育技能發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然而,當前的鄉村體育教學還存在很多的弊端,要想提升鄉村體育教學水平,需要在體育教學形式方面進行一定的改革。鄉村教師“走教”是針對鄉村教育現狀而提出的鄉村教育發展的新模式,對發展鄉村教育,提升鄉村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鄉村體育;走教形式;綜合發展
鄉村教師的發展和鄉村教育質量存在必然的聯系,目前鄉村體育發展還存在一定的滯后性,教師的教學水平比較參差不齊。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成長的學生,他們的綜合素質提升存在一定的難度。在追求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要求下,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促進鄉村學生的體育發展是擺在當前體育教師面前的重要任務。實施“走教”教學形式,不僅可以促進城鄉教師之間的交流,還可以提升鄉村學生的體育素質,為塑造學生的體育品質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鄉村教師“走教”模式的目的
1.滿足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需要
隨著十九大的順利召開,我國將平衡教育作為教育的基本出路,鄉村教師被放在重要的發展位置。鄉村教師在鄉村教學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實施鄉村走教,可以讓城鄉之間或同一個地區的教師針對教學進行思想交流,促進鄉村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教育公平日益成為現代文明的基本價值體現和追求,教育均衡發展成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任務,為此,政府相關部門應給予教師教學極大的支持,鼓勵教師進行“走教”機制,讓更多的優秀教師發揮自己的特長,促進教育的均衡優質發展。
2.保持城鄉教育公平發展的需要
在經濟生活逐漸提升的狀況下,人們對生活的追求也在發生巨大的變化。部分鄉村優秀的教師為了選擇更好的生活方式,挑選向更好的城鎮發展,并且城鎮的教育硬件設施比鄉村要有一定的優越性,綜合導致城鄉之間的教學水平出現很大的差異。要想解決這一現實問題,需要政府加大對鄉村教師的鼓勵制度,尤其是對鄉村優秀教師進行一定的鼓勵,允許他們進行走教,滿足不同鄉村學校的教學需求,保障鄉村當地教育的均衡性,避免過度扎堆擇校情況的發生。為此,實施鄉村走教機制,是保持城鄉教育公平發展的需要。
3.促進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
國家頒布的關于鄉村教師發展的政策是對鄉村教師的一種激勵,為鄉村教師進行自覺學習和創新教學形式提供了重要的舞臺。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強化,教師的工作壓力是不言而喻的,為此,在國家的相關制度支持下,鄉村體育教師要樹立主動學習的意識,教學水平有待提升的體育教師可以主動向教學水平好的教師請教,在備課環節邀請優秀的教師與自己合作備課,實現集體備課的場景,優秀的教師要借助與其他教師合作的機會,發現其他教師教學存在的問題,為其他教師提出中肯的教學建議。在研磨+實踐+反思的教學模式中,鄉村體育教師的備課水平和教學水平得到提升,鄉村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有所改變,學生的體育素質得到發展。
二、鄉村體育教師走教機制的實施策略
1.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
鄉村教師是鄉村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主力軍,對鄉村教育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但如果鄉村教師在教學水平上一直處于舉步不前的狀態,勢必導致鄉村教育的水平與城鎮的教育水平出現巨大的鴻溝。為此,在重要的改革面前,鄉村體育教師應相應國家鼓勵的走教機制,將鄉村的體育事業發展推動新的高度。實現這樣的高度,前提是體育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從思想上認可走教的形式,并采取積極的措施實施走教形式。為確保鄉村各個教學點體育教學的順利實施,滿足鄉村學生對體育學習的需求,鄉村體育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的學習,提升自身的教學水平。比如,在快速發展的網絡時代,體育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的學習,了解走教的基本模式和走教的基本思想,從思想上進行一定的過渡。
2.教育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為國家建設培養有生力量。但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經濟狀況的不斷扭轉,城鄉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城鄉之間的教育也呈現出巨大的差距。但我國對公民的素質要求并沒有減少,加強和提升鄉村學生的綜合素質成為鄉村教師面臨的一大難題。鄉村教師實施“走教”模式就是為了更好地落實“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的教育理念。通過實施“走教”,一大批不愛學習、對學習失去信心的學生可以重新建立學習的興趣,對學生的綜合發展和全面提升都有很好的推動性。為此,在實施“走教”機制中,體育教師要特別注重對厭學、“學困生”的照顧,讓他們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優點,并幫助他們克服體育學習中的難點,對提升學生的信心和身體素質都有很好的幫助。
3.教育要實現地域特色
長期以來,我國很多地方的教育基本都有保護當地文化特色的傾向,這與民族地區發展的背景、歷史及文化傳承有很大的關系。“走教”鄉村教師本身就是生活在特定地理區域內的人,他們對當地的民族文化形態和生活方式都有深入的了解,讓他們進行走教,不僅可以展現當地的文化特色,還可以與當地的教師或其他人民進行深入的交談,為當地的教育教學提供眾多的參考和借鑒價值。針對體育學科而言,體育教師可以在走教期間,發掘當地有待開發的教育項目,并將其中的可用價值進行最大發揮,既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又可使得鄉村文化資源得以保持和延續。實現這樣的教學成果,體育教師之間可以進行一定的話題討論,針對當地的發展狀況進行大膽的預言或創新,為體育教學中的文化創新提供必要的精神支持和方法支持。
4.教師要開發課程資源
教師對教育資源的開發與建設是走教過程中可以實現的教學動力與成果。因為走教過程中,體育教師自身就是一個活動的“課程”,走教體育教師可以針對要執教的學校學生狀況進行深入的研究,結合學生的興趣設置相關的體育項目,成為體育教學中的課題開發者和建設者。當然,在課程創新過程中,體育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地域文化進行體育項目的創新,確保學生學習興趣與課程文化相結合,如此以來,地域文化既是學校課程的目標,又是學校課程的手段。”通過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學生的興趣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有了飛躍。
總之,當前,鄉村體育教學的現狀還有待提升和開發,鄉村的體育建設需要體育教師繼續學習和實踐,扭轉鄉村的體育教學格局。實現鄉村體育教學的提升,離不開政府相關部門的支持,更需要體育教師自身的教學觀念轉變。鄉村教師實施的“走教”模式還處于初步發展階段,體育教師要借助政府的相關支持,從思想上進行積極的改變,并加強與其他體育教師的聯系,實施強化溝通,在研磨+實踐+反思的互動模式中,共同為體育事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促進當地體育事業的發展,提升學生的體育品質。
參考文獻:
[1]趙文剛,馬一寧.鄉村教師“走教”的目的與教育價值[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8,38(05):116-119.
[2]張小娟.“聯校走教”中教師走教教學模式研究[J].甘肅教育,2018(08):26.
[3]胡曼玲.鄉村體育骨干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培育——以江蘇省揚州市級鄉村中小學體育骨干教師培育站為例[J].江蘇教育,2018(14):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