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艷艷
摘 要:家園共育是目前學前教育研究熱點,與孩子今后的發展聯系十分緊密。筆者通過調研發現,家園共育現狀并不樂觀,存在著家長教師觀念分歧、責任認知不同等問題。本文通過訪談調研,結合自身工作實際,在了解家園共育問題現狀的基礎上,探討新時期做好家園共育的策略。
關鍵詞:家園共育; 家長; 幼兒教師。
近年來, 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大部分幼兒園和家長的認同, 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合作與交流越來越多[1]。但是據筆者觀察,目前家園共育工作不夠深入, 還存在止于表面的現象。本文以筆者所在的X園為樣本,通過訪談部分家長與教師,對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觀念態度、家園合作雙方的角色定位、等進行調查分析,以了解家園共育的現狀。
一 當前家園共育問題調查分析
(一) 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態度差異較大
如表 1所示,40%以上的家長認為廣泛而深入參與幼兒園教育是家長的一種負擔; 許多家長對“家長是一種可以利用的教育資源,應充分挖掘”的觀點持否定態度; 近七成的家長認為有參與幼兒園教育的權利;80%的家長認為參與幼兒園教育很有意義,愿意經常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可見,家長參與家園共育的態度差異較大。
(二)教師與家長對教育孩子的責任認知差異較大
筆者發現,多數家長和幼兒園教師都把對方互相作為教育孩子的合作伙伴。但部分家長和教師對自身在家園合作中的角色還有著不正確認識。比如,教師和家長對雙方在幼兒教育中所承擔的責任的認識有所差異,如大多數家長認為應由教師負主要責任,這一方面反映出家長對教師的信任,但也不能排除家長把幼兒教育的問題全部推給幼兒園;而幼兒教師中也有相當一部分人認為“家長主要”,這也說明教師把家長的作用看得更重了。
(三)家長和教師在溝通方式上存在差異
如表2所示,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傳統的溝通方式如家訪、電話約談等方式漸漸退出歷史的舞臺。雙方都認為面談、家長會和新媒體(微信或QQ)是有效的溝通形式。不過,家長比教師更側重網絡溝通。這是因為教師精力都放在課堂上,不能實時盯著手機,而家長可以有充足的時間刷微信。20.7%的教師認為家長開放日是有效的溝通方式,這是因為家長開放日是以教師為主展開的,教師可以把要求一次性對所有家長進行傳達。這就造成雙方溝通方式的不同。雙方更應換位思考,共同商討一個最有效的溝通方式。
二 原因分析
(一)家園共育制度不完善
以筆者所在的X園為例,家園共育制度有,但是不夠完善,沒有隨著時代的發展完善家園共育制度[2]。比如隨著新興溝通方式微信的興起,現在每個班都建立了班級群,但是如何利用好微信群,卻沒有相關規定。教師和家長都比較喜歡利用這個方式進行溝通,但是還有部分孩子是由祖父母、外祖父母監護,他們不太善于運用這種新型的溝通方式。因此,如何使用新媒體進行有效的家園溝通,幼兒園管理者必須要高度重視,不僅要使用好,也要制定管理辦法。
(二)80、90后家長的成長背景導致教育觀念的變化
目前在園幼兒的家長基本都是80后和90后,這批家長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有屬于他們時代的優點,但是同樣具有一些缺點——社會性差、合作意識淡薄等。現在他們的孩子入園了,而他們的育兒方式與70后及以前的家長有很大的不同,這一代人的價值取向更加多元化。同時,現在幼兒園里的教師也大多是80后和90后,這些教師也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方法。如何讓這些家長、教師教育好下一代,并處理好相互之間的關系,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重大課題。
三 做好新時期家園共育的策略建議
(一)進一步完善家園共育管理制度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家校溝通方式以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我們的管理制度卻沒有跟上步伐,這是我們在工作中需要重視和加以改進的地方,必須針對現實情況制定和完善相關制度。另一方面,家園共育管理制度必須嚴格落實執行,而不能流于形式。讓工作在制度化下運行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二) 利用好現代信息技術
現在的幼兒家長大多是 80 后、90后,這一代家長是新時代的青年,他們接受了新思想的熏陶,受過不少教育,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也經常用互聯網。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必須注意到這一點,所以網絡一定不能在教育方面有缺席。幼兒園可以建立幼兒園網站、微信群、QQ群等,在上面實時更新幼兒園的各方面情況,家長可以隨時與教師互動。這是一個很好的家園交流平臺,也可以為幼兒園收集很多的意見和建議。
(三)完善家長委員會
家長是幼兒園寶貴的教育資源。家長來自各個不同的行業,各種不同職業或者不同文化背景的家長可以帶給幼兒園豐富的教育內容,并能為幼兒的教育需要提供多種支持和服務。在建立家長委員會時必須考慮家長的特點,對選出的委員進行任命,如會長、副會長、等職務。為了不使家長委員會流于形式,幼兒園應該主動邀請他們參與幼兒園的管理等,如幼兒園的一些日常會議,并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3]。家長委員會也必須組織家長們進行活動,學習交流經驗、收集家長教育意見等。
四結語
當前,社會已經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都應該清楚地意識到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由幼兒園、家庭、社會三個方面共同組成,三者必須形成合力,才能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展。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都必須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使家長也主動關心子女的教育,從而展開合作。教師要如實地反映幼兒在園的基本情況,家長也必須如實告知教師幼兒在家的問題,這樣才能使幼兒教育保持家、園的一致性。
參考文獻:
[1] 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組,幼兒園家園共育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版.
[2]郭文英,架起家園共育的彩虹橋[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周若冰,家園合作共育新模式的探索[J]家庭與社區教育,2015(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