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東
一、設計背景
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中強調,在獲得生物基礎知識的同時,要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項目學習是一種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方法,因其緊密聯系真實生活、能夠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等優勢逐漸受到教育研究者與實踐工作者的關注。
在初中生物的學習過程中,應用項目學習的方式,能夠通過引導學生圍繞具體的項目,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其學習自主性,轉變學習方式。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為學生提供真實的生活應用環境,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內化吸收,實踐體驗,形成以學生為中心的開發性學習,從而使學生在掌握生物基礎知識的基礎上,生物知識應用能力得到鍛煉。
本文是基于蘇教版初中《生物》教材八年級下冊第十單元進行項目設計。
二、項目學習的構想與創建
筆者在對教材分析時,發現本單元的疾病與免疫和珍愛生命非常契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且具有很強的生活指導意義,但單獨進行章節的學習缺乏新穎性的同時也缺乏知識的綜合運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制作家庭健康指南的真實性學習任務。通過完成這樣的任務,將生物學知識完全應用到日常的實際生活中,并對健康的生活起到指導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但可以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生物學知識,并且運用到日常的生活中去,培養健康的生活行為和觀念,也會涉及到更多的生物學前沿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以所教班級為單位,全體學生為項目學習成員,共同承擔起項目制作任務,該項目學習使用4課時,成果為編輯《家庭健康指南》成冊并展示。
三、項目學習的驅動問題
為促使學生們快速明確項目學習的目的和意圖,并為學生指明學習和努力的方向,同時也為學生在項目學習中的表現提供評價的框架和依據筆者涉及了項目學習的驅動問題和一系列子問題。
驅動問題為:如何才能擁有健康的身體呢?
圍繞這個驅動問題,設置的子問題如下:
1.什么是身體健康?威脅身體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2.列舉人類面臨的主要的疾病類型?
3.先天性疾病與后天性疾病的主要區別是什么?
4.什么是傳染病?常見傳染病的類型有哪些?傳染病的傳播機理以及預防措施是什么?
5.人體是如何與入侵的疾病做斗爭的,其作用機理是什么?
6.如何看待艾滋病?
7.如何看待生活的社區中養狗的問題及社區的衛生管理有哪些建議?
8.吸煙、酗酒和毒品對身體健康有哪些危害?我們該怎么做?
9.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有哪些?如何預防?
10.遠離癌癥該怎么做?你愿意成為造血干細胞捐獻者嗎?為什么?
11.如何選擇家庭中的常備用藥?列舉你家庭中的常備用藥?
12.如何做到安全用藥?
13.列舉常見的急救方法?
14.面對溺水、電擊、燒(灼燙)傷、骨折、肢體出血等外傷意外時,你該怎么做?
四、項目學習的管理和實施
(一)明確目標
在項目學習實施的過程中,導入事件的設置可以幫助學生明白學習的目標以及成功的標準。這里筆者設計了一個具有真實情景的導入性事件來明確本次項目學習目標:“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快速發展,生活質量和水平不斷的提高,人們對自身的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我們要在班級成立一家出版公司,共同完成《家庭健康指南》的出版制作工作,該《指南》出版之后,我們要投入市場與其他同類書刊進行競爭銷售。”
(二)創建合作團隊
在明確任務以后,對班級所有成員進行分工,對《指南》出版制作過程所涉及的各類工作,如文字書寫,圖片收集制作,封面設計,排版編輯,校對,一審,重審,目錄,導語等任務明確分工。
(三)分析任務,具體實施
(1)從項目產品出發,以始為終。學生通過課外自主搜集并觀察、分析真實的健康指導手冊,結合課上對收集上來的各類指導手冊進行學習,在探討合作中了解指導手冊的基本形式,基本結構和所包含的內容等并通過觀摩對如何制作《指南》進行討論和歸納。封面內容要新穎,與《指南》照應,目錄要清晰,標題要醒目、符合內容,導語要總括、吸引人,文字要表達準確,圖片與文字匹配、清晰課手繪等,同時要注意保護知識產權等。
(2)學生根據項目目標和驅動問題,首先通過理解分析教材內容,明確大致的方向和范圍,在各自分工的基礎上,對要解答的問題和要說明的問題進行進一步的明確,是學生認識到每個內容在《指南》中的位置和作用。通過合作,進一步聚焦文本,優化內容,使文本素材更加清晰有條理,或也可以利用模塊化的方式對學生收集到的信息進行整理。學生在收集材料的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報刊書籍,并充分利用網絡等現在信息技術來獲取信息,在收集資料的過程中,學生們既拓寬了知識面,增長了見識,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也在合作的過程中,加強了班級的團結寫作,促進了情感的交流。
(3)對收集到的材料與相互討論的結果分工撰寫《指南》的內容,并進行反復的修改。在主要內容明確后,要對其進行配圖,同時按分工對《指南》的大小,采用的紙張材質,封面,目錄校對等工作,進行最后的加工修改。
五、項目的成果展示與評價
學生制作的《家庭健康指南》完成后,通過向項目學習不相關的教師和家長采用“免費”贈閱的方式進行小范圍的展示并反饋評價意見,依據反饋意見再版“發行”。以3人小組為單位,全面向外推廣,在校內向以“賺取”虛擬幣的方式向全校師生銷售,在校外征得家長同意后,可以為班級“募集”建設資金進行推廣。這樣模擬現實生活中書籍的銷售場景,加強鍛煉了小組的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從而更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六、項目的反思
1.在項目學習內容選擇上,項目的目標、實施過程一定既要貼合教材,又應具有實際的應用價值。這樣在項目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夠充分掌握課標要求的知識外,又能在項目學校的過程中獲得足夠的驅動力。
2.驅動問題的選擇上,問題應源于教材,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內容的框架范圍,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跨學科的思考能力。
3.項目學習實施過程中,進行項目任務分配時,要注意分工的合理性和內容的兼顧性,避免一部分學生因分工的原因導致不能夠全面掌握所學的知識或應有的能力。可采用全體學生分段撰寫文字,交叉校對,分組分次審核,有美術或信息特長的學生負責封面設計或插圖等,后期推廣過程中采用善口才、性格外向同學與不善表達同學搭配等
4.項目學習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了良好的情境,只有在活動中,學生才能夠切身體會到學習知識的快樂和應用知識的自豪感。顧明遠先生曾說過:“學生成長在活動中”。這恰好說出了教育的發展路徑。教師講授的知識對于學生而言只能是一個知識傳遞的過程,學生體驗知識的用處,對技能或技巧的掌握僅僅局限于書面,對或錯只局限于正確答案。只有通過活動才能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力量,行為和方法的對或錯,也才能讓學生尋找到學習的樂趣從而更加努力的去投入學習,“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說的也是如此。而教育的發展路徑也是要必須從原有的“教--學”的模式轉向“教—學—活動—學”的方向上來,那么項目學習就提供了很好的方式和條件。
通過這個項目學習的設計,培養學生能夠學會學習,在項目學習的過程需要學生具有學習意識和學習方法的選擇能力,并且能夠自我控制、評估所學內容,通過合作交流、不斷的反思,最終為達成項目目標做努力。并在此過程中,學生形成健康地生活的理念和健全的人格體驗,明白珍愛生命的真諦,踐行自我管理,培養責任擔當的品格。
筆者嘗試采用項目學習改變原有的教學方式、方法,本項目學習設計作為嘗試難免有不足之處,敬請諸位老師指正,給予寶貴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