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俊
摘 ?要:新課改提倡“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如今在大力宣傳全民健身的年代,秉承“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既有利于實現體育教育目標,又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意義重大。
關鍵字:初中體育;以生為本;教學策略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人格健全的人才,而體育是培養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途徑。初中階段的體育教學除了中考要考的800米跑步、跳遠和實心球之外,還應重點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成為一個獨立、果斷、自制和堅韌的人。“以生為本”的體育觀是未來體育教學發展的方向,樹立“以生為本”的理念,在體育教學中圍繞學生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于培養學生的個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基于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創新初中體育教學策略,主要從“創新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活動”“注重學生差異”三方面進行闡述。
一、創新教學方法
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學生越來越喜歡電子游戲、社交網絡,而忽略自身的體質鍛煉,導致身體素質越來越差。為了增強學生的體質,教育部出臺了減少學生作業的政策,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時間培養興趣愛好,增強身體素質。從以人為本的角度來看,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這樣才能逐漸提升學生樂于運動的動力,從而使學生不管是在體育課堂中還是日常生活中都能夠自覺地進行鍛煉。眾所周知,800米和1000米是女同學和男同學的中考必考項目,很多學生受身體素質的影響,對跑步比較排斥,甚至還有同學說:“跑一次800或1000就像一次重生。”這未免太過嚴重。對此,教師可以改變傳統的單純訓練跑步的方法,將游戲與跑步相結合,這樣學生一邊跑步一邊娛樂,便會忘記跑步的痛苦,從而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如:在訓練100米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開展“消防車救火”游戲,使學生接力跑。在訓練800或1000米時,教師應用音響播放音樂,使學生跟隨著音樂的節奏進行快慢交替跑。這樣伴著音樂跑步能夠極大地減緩學生的疲憊感,提高學生跑步的動力。
二、組織課堂活動
新課改提倡在每一節課前制定三維目標,使學生在得到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以生為本”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十分注重學生意志品質的培養。與此同時,體育運動中也蘊含著非常正能量的體育精神,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和具體的教學內容,通過組織課堂活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比如:教師可以在課堂內授課,通過為學生講授奧運健兒為國爭光的事件,播放奧運健兒為了備戰奧運會平時艱苦訓練的視頻,培養學生的國家榮譽感,使學生學習奧運健兒勇于吃苦,勤奮訓練的精神,提升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另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接力賽跑,由此培養學生較強的團隊精神,以及堅持不懈的意志品質。再者,在休息日,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家長的允許下,組織學生參加登山活動,由于登山需要較大的體力和毅力,因此通過登山活動也可以鍛煉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形成勇攀高峰的精神。由此可知,體育的教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必拘泥于一種方式對學生開展教學工作,通過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活動或課外活動,更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欲望,增強學生體育鍛煉的信心,使學生形成較強的體育精神。
三、注重學生差異
由于學生家庭環境、運動習慣、鍛煉頻率的不同,使得學生的身體素質有較大的差異。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差異性,通過分層教學法對學生因材施教。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個性,還能夠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體育課堂中有所收獲。對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體檢情況和學生的體育成績將學生進行分層。第一層次的學生為體檢身體素質好并且體育成績優秀的學生;第二層次的學生為體檢身體素質好但缺乏意志不好好訓練,體育成績差的學生;第三層次的學生為體檢身體素質差且體育成績相對較差的學生。針對這三個層次的學生,教師應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訓練符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興趣特點,這樣才更有利于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另外,為了促進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學習和交流,教師也可以合理地將三個層次的學生分為一個小組,使每個小組中有一個一層次的學生、一個二層次的學生和一個三層次的學生。這樣可以對學生產生激勵作用,使學生向榜樣學習。
綜上所述,以生為本的體育教學觀具有極強的人文主義精神,與傳統的體育教學有非常大的區別。為了發揮以生為本體育教學觀的優勢,教師應先充分學習以生為本的本質內涵,然后再以此為基礎創新教學方法,設計課堂活動,從而提升學生的體育技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學生成為一名擁有健全人格的人,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莊周琦.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探討[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2):133+135.
[2]楊娟.初中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主動參與策略之我見[J].學周刊,2019(2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