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彥奕
(金華市婺城區湯溪鎮中心小學,浙江 金華 321000)
正當我們思考探索之際,一個偶然的機會,我們了解到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曹志耘教授對本地方言做了大量的調查研究。他得知我們小學近年來在傳承方言文化方面所作的努力和工作,就給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鼓勵,他說:“開展方言文化教育,將地方文化的根留住。希望本地的每個孩子,都能講一口流利的本土方言,也能講一口標準的普通話?!笔懿芙淌诘墓膭詈蛦l,我校決定將傳承本土方言文化的特色教育深入普及開來,從方言課堂教學、方言親子活動和方言主題月活動三方面來開發校本課程。思路入下:

校本教材編寫組全體成員赴杭州時代小學、杭州學軍小學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校本課程培訓學習。
老師們來到杭州時代小學,該校系統地介紹了學校的拓展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并細致介紹了讓孩子“學得扎實,玩出名堂”的“四季課程”:春天的花,夏天的雨,秋天的葉,冬天的雪,該校的校本課程形成一個個生動有趣的項目式學習,讓孩子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學在其中。編寫組成員走進時代小學的校園,走入一堂堂豐富有趣的校本課程課堂,走近孩子身邊,學習該校校本課程的開展實施,感受該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拓展課程的統一結合。
在杭州學軍小學,老師們參觀了美麗的校園,感受了學軍小學的校園文化建設。接著觀摩了該校吳老師帶來的《神奇的水果》綜合實踐開題指導課,從水果音樂到做水果電池,再到小組合作開展討論研究活動計劃,讓在座的老師無不感嘆課程無處不為培養孩子的綜合素養而打造。
在交流中,該校蔣老師向大家作了“尊重個體發展,打造童心社團”的講座,分別從“多重激發:讓社團成為師生的樂園”、“多重保障:讓社團有規可循地進行”、“多重推進:讓社團有質有量地開展”、“多重綻放:紫金港社團碩果累累”、“多重重視:讓社團助力童心飛揚”五個方面向老師們展示了學軍小學的社團活動體系,讓老師們充分感受到了學軍小學“讓孩子們玩中學、學中樂,讓每一個兒童成為幸福的兒童”的辦學內涵。
本校創立了校本教材編寫組,歷時三個月,編寫了《方言與文化》低段、中段、高段三冊教材。教材按照常用語、天文地理、游戲項目、衣食住行等種類將每冊分成四個單元,每個單元由方言詞匯、方言諺語或謎語、鄉土文化閱讀鏈接三部分組成。
初稿形成后,曹教授給予了大力支持,他組成了專業的方言編譯組,尋找鄉土發言人,對教材中的常用單詞、詞匯進行音標注音,讓鄉音能通過國際音標傳達出來,讓文化流傳下來。
每周每班一節課,在學校方言教室開展《方言與文化》校本課程。老師由本地的教材編寫組成員擔任。在課堂上,老師按照不同的年齡段進行分段教學。此外,家長進課堂活動也備受學生歡迎:家長可以參與和孩子一起收集湯溪方言中最常用的方言、民間故事、民間歌謠、民間傳說等,邀請家長到班里教孩子們學、說、演湯溪方言?!斗窖耘c文化》中的詞句、故事都淺顯易懂,且趣味性濃,體現了本土民間故事的精髓。方言的正式學習,是對方言文化、地域文化的傳承,是對原生態文化的保護。
家校合作是保證方言文化傳承的關鍵步驟。學校依托家庭力量,組織在本地文化特色濃厚的四個古村落分別開展了打糍粑、尋本地戲劇、觀祠堂、玩本土游戲等活動。在古村落中,學生們開始走近逐漸疏遠的本土文化,那些樸素而有內涵的圖案、人民智慧的結晶撲面而來,讓學生在方言親子活動中走近本土文化內涵。
另外,開展找親人學方言,與親人對方言,與親人講故事,與親人唱歌謠,與親人演故事,與親人編故事等一系列活動。孩子們回家和家長一起說湯溪方言、唱湯溪童謠,實現“親子方言對對碰”。在活動過程中把好的視頻、照片、錄音或形成的文稿,收集成資源庫,安排時間在全校孩子中分享、交流。經過一系列的活動與體驗,讓孩子們在學習與生活之中感受方言內容之豐富,領略文化傳承之美好。
學校利用每周星期三下午的拓展課程時段開展學習活動,主要開展了“民謠班班唱”、“方言達人秀”、“方言三字經”、“方言情景劇”等活動?;顒右院⒆訛橹黧w,綜合運用各學科知識技能,來說,來講,來演,來編,來傳承“地方特色文化”,來挖掘本校方言代言人,了解本土名人的故事,鼓勵、引導學生改編、創作、表演名人故事情景劇等。讓學生從這些優秀的方言文化中汲取營養,感受家鄉悠久的歷史文化,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情感。
孩子們學說方言,口口相傳,讓方言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繼續傳承下去,把傳統文化的根留住,讓說方言融入到孩子的心里,融入到真切的家鄉情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