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摘要:事業單位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幾年來,為了規范其發展運營,提升財務處理透明度,我國頒布執行了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力求使得會計核算與財務處理更加規范透明,但是,由于實施時間較短,在執行相關制度時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本文正是基于這種背景下,首先闡述了財務管理的相關概念,然后闡述了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造成的影響,最后,提出了一系列的優化策略,以求加強和改善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
關鍵詞: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財務管理;影響;優化策略
一、財務管理的相關概念
財務管理屬于企業管理的范疇,主要是指在單位的總體發展目標的指導下,確定相應的財務目標,然后對單位的資金,利潤分配,資產購置,投融資等進行合理的規劃安排,通過預算管理,財務實施等手段合理分配單位資源,實現單位的長遠發展與進步。目前,財務管理已經成為提升單位核心競爭優勢的重要影響因素,單位在進行財務管理時,需要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應該遵循成本效益原則,由于財務管理活動的目標主要是降低單位成本,提升經濟效益,因此,需要在開展財務管理活動時考慮其成本效益比,最低的成本實現較高的收益,其次,應該遵循動態調整的原則,是指財務管理活動包括對未來進行預測,編制預算方案等,由于未來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在財務管理活動實施過程中應該動態調整控制,最后,應該遵循時間價值原則,是指資金隨著時間的流逝會產生貶值,因此,需要做好資金的統籌規劃,減少時間帶來的資金價值損耗,提升單位的資金使用效率。
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分析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是我國會計政策制度中的重要變革,力求通過規章制度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透明度與有效性,本文基于這種背景,闡述了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其財務管理帶來的影響。
(一)適用范圍更加寬泛,統計更加合理
我國的事業單位包含眾多行業,之前的會計制度將每一個行業的財務業務處理做出了明確的劃分,各個行業按照不同的會計標準進行財務管理活動,這就導致事業單位各個行業無法統一財務口徑,整體缺乏統籌規劃與管理,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對這一情況進行了修正,統一了各個行業的會計口徑,一方面,更加有利于收集信息,另一方面,可以完整客觀反映出事業單位的整體財務狀況,有利于推進改革的順利進行。
(二)會計核算精細化程度更高,對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以往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會計核算往往較為簡單,包含的會計科目有限,這就導致一些財務內容無法通過會計核算進行準確記錄,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完善了相關的會計科目,增添了新的會計核算方法,使得內容更加細化,會計核算更加合理科學,這也給對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人員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財務管理人員必須認真研讀相關會計制度,清楚掌握會計核算方法,以便能夠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水平。
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現狀分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明確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可以提升事業單位的財務透明度與財務效率,統一財務口徑,會計核算水平更加精細化,但是,由于事業單位性質較為特殊,在財務管理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監督制度不嚴格,員工業務水平有待提升等,對新制度的執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一)財務管理監督制度不嚴格,缺乏完善的內控體系
為了保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有效執行,必須加強監督控制,但是,由于事業單位員工的監督意識不強,新會計制度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等原因,導致了監督不力,業務處理不規范,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缺乏完善的內控監督體系,對新舊賬目以及信息的真實性難以準確鑒別,新制度更新了會計科目,財務人員還是按照之前的科目進行核算,導致財務業務處理不規范,財務人員返工率較高,浪費了人力成本,其次,缺乏有效的監督導致了資產管理不力,在賬戶處理上,資產的捐贈,遺失,維修等不能夠及時入賬,資產賬目混亂,經常發生資產流失的現象,并且,浪費資源現象較為嚴重,事業單位經常配置高資產,但是卻又閑置不用,不切合實際,滋生管理人員腐敗現象,最終降低了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效率。
(二)財務人員業務水平有待提升
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會計核算與會計科目進行了更新,細化了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因此,對于財務人員的業務水平與知識儲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事業單位實際財務運作當中,出現了以下問題,首先,事業單位對新制度的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層沒有意識到新制度的重要作用,員工在執行新的會計制度時積極性不高,有的員工還是采用傳統的老制度進行業務操作,增大了財務風險,弱化了信息準確性,其次,事業單位沒有針對員工開展相應的培訓,外出學習等,提升員工的業務技能與知識儲備,導致員工在進行具體的會計核算時,錯誤頻發或者處理效率較低,最終影響了單位的會計核算水平。
四、新制度下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提出的優化策略
通過以上分析,事業單位在執行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時內控機制以及員工業務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需要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優化策略,以求促進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的發展與進步。
(一)提升財務意識,加強員工業務水平
人力資源是單位發展的核心競爭優勢,因此,為了保證新制度的施行,要強化財務管理觀念,提升員工業務水平,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在單位內部普及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重要性,管理層提升財務管理理念,以身作則,帶動員工主動了解新制度的相關知識,加強其知識儲備,其次,設計合理的財務人員準入門檻,并且督促財務人員盡快了解,熟悉新會計制度的內容,加強培訓,外出學習,引進人才等,在日常的會計核算中提升效率,再次,明確財務管理人員各自的權限與責任,權責分明,實現目標責任制的管理,最終提升財務管理效率。
(二)完善內控監督管理制度,加強財務監管
一個完善的內控監督管理機制是規避財務風險,提升財務管理透明度的重要保障,因此,需要完善內控監督管理制度,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制定財務監督管理制度,優化財務監管流程,對于一些核心資產,核心業務,涉及金額數量較大的業務加強監督管理,對于一些較為次要的業務定期監管,降低人力損耗,例如,針對重要資產的捐贈,遺失,采購,維修等需要實時記錄,準確核算,防止出現資產流失,貪污腐敗等現象,其次,在提升財務人員的思想意識,明確彼此的職責的基礎上,需要積極配合內控部門的工作,不能帶有任何抵觸情緒,管理層要做好員工的思想工作,最后,為了保證內控監督,內部審計的獨立性,一方面,在部門設立上要獨立于其他平行部門,尤其是財務部門,直接隸屬于特定的管理層進行管理,另一方面,在具體的業務監督時確立輪崗制度,內控員工定期對不同的業務開展審計監督,保證內控報告的有效性與科學性,幫助單位領導做出科學決策。
(三)加強預算管理,科學編制預算
預算管理是財務管理的核心與重點,在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加強預算管理可以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完善財務考核,因此,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設定合理的預算管理目標,預算目標要與事業單位發展現狀以及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相互吻合,能夠正確反映未來的發展方向,其次,科學編制預算,制定合理的預算備選方案,開展評估工作,將資金使用到正確的財務活動中,最后,建立完善的風險應對機制,一方面,通過事前預防,事中控制,事后評價等弱化財務風險,加強預算管理,另一方面,通過加強信息化建設,使得預算過程更加透明,實現各個資金環節的信息共享,降低資金使用的盲目性,提高管理層的決策效率,促進事業單位的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甄廣林.淺析新會計制度對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的影響[J].時代金融(下旬),2018 (8): 152-153.
[2]虞嵐.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的事業單位內部控制探討[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5 (27): 56-57.
[3]董春光.新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5 (23): 27-28.
[4]劉文彬.新會計制度下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策略探究[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6 (7): 28-29.